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3)
2023(9547)
2022(7681)
2021(6868)
2020(5804)
2019(12606)
2018(12484)
2017(23978)
2016(12731)
2015(14004)
2014(13740)
2013(13722)
2012(12250)
2011(10915)
2010(11313)
2009(11062)
2008(11347)
2007(10512)
2006(9531)
2005(8519)
作者
(36146)
(30621)
(30270)
(28289)
(19079)
(14507)
(13550)
(11811)
(11378)
(10821)
(10413)
(10100)
(9789)
(9518)
(9293)
(8949)
(8933)
(8782)
(8713)
(8586)
(7693)
(7427)
(7409)
(7170)
(7026)
(6790)
(6747)
(6689)
(6131)
(6102)
学科
(80408)
(64233)
企业(64233)
(59231)
经济(59157)
管理(52538)
(44567)
农业(29820)
业经(27657)
方法(22773)
(20375)
(16623)
财务(16613)
财务管理(16606)
企业财务(15720)
数学(15364)
数学方法(15246)
技术(14986)
(13662)
(13349)
(13305)
中国(12958)
(12131)
环境(11818)
(11355)
理论(11200)
企业经济(10632)
经营(10270)
农业经济(10110)
地方(9894)
机构
学院(194014)
大学(181657)
(84341)
经济(82928)
管理(82432)
理学(71328)
理学院(70752)
管理学(69965)
管理学院(69620)
研究(56619)
中国(47478)
(47082)
(36904)
(36706)
农业(35328)
科学(33147)
业大(32776)
(31144)
财经(29316)
(27731)
中心(27336)
(26440)
经济管理(25647)
研究所(24757)
(24022)
经济学(23618)
商学(22698)
商学院(22521)
北京(22150)
农业大学(21545)
基金
项目(125525)
科学(101329)
研究(96481)
基金(91978)
(78053)
国家(77137)
科学基金(68780)
社会(64816)
社会科(61046)
社会科学(61028)
(52638)
基金项目(49592)
自然(42324)
自然科(41267)
自然科学(41259)
教育(41154)
自然科学基金(40577)
(40549)
编号(40111)
资助(34821)
(33253)
成果(29722)
(29645)
(28897)
(27827)
(27470)
重点(27213)
(26996)
国家社会(26671)
创新(26655)
期刊
(106875)
经济(106875)
(51624)
研究(50610)
中国(36671)
农业(34788)
管理(31821)
(31280)
业经(26586)
科学(26270)
学报(24680)
大学(20380)
学学(19999)
(18674)
金融(18674)
(18167)
技术(18051)
问题(14380)
财经(14379)
农村(13628)
(13628)
农业经济(13586)
经济研究(13467)
教育(12537)
(12425)
技术经济(12338)
世界(11255)
(10702)
经济问题(10510)
现代(10438)
共检索到287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赖毅  王金梅  
克服现代农业的生态危机,生态农业在关注农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农业伦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关注。由于近现代以来科技与伦理的分离,针对农业生产及其产品和衍生产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多重价值关联,现代生态农业伦理需要从价值与事实的关联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西方价值与事实的分离揭示了伦理价值与科学事实的区别,但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和道德研究又从各自的角度揭示了出两者的相关性。科学研究在揭示科学事实道德影响的同时,道德研究也指出,价值判断需要以事实为基础,这一事实包括了道德事实和科学事实。由于中西方"德性"与"理性"价值导向的不同,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以道德事实为基础的生态和社会价值规范,西方生态农业则形成了以科学事实为基础的自然价值规范。由于两种伦理价值和事实的局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现代生态农业伦理还需要两种价值和事实的融合。在西方生态农业伦理寻求科学事实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同时,我国生态农业伦理的构建不仅需要传统农业伦理的现代转化,还需要有生态科学事实和道德事实的社会认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严  
近些年来,我国的生态农业旅游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个农村地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充分的展现出了农村生态意识的变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阐述了生态农业旅游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属性,并详细的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对农村生态伦理所产生的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雨萍  邓祝仁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乡村的影响广泛深刻,对乡村生态伦理的构建所起的作用尤其引人关注。本文在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视野下,着重探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构建乡村生态伦理的影响这一特殊而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和文献检索,以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研究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下乡村生态意识的变迁,经过一系列分析和细心的验证、研究得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能给乡村生态伦理建设带来积极、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潜藏着一些值得警惕而应未雨绸缪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中雨  
生态农业旅游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方式,本质上反映了基本的伦理关系。从伦理视域考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其伦理属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伦理属性、生态伦理属性和社会伦理属性。本文根据生态农业旅游三重伦理属性反思其问题并提出伦理建设路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史航  郝星海  任继周  
山地农业养活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地农业伦理是山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生存环境发生功能关联的道德认知,进而探索农业行为对自然与社会系统的道德关联。中国的山地居民在漫长的农业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宜性、地宜性、有序度、法自然”特征的山地农业伦理观,对山地乃至整个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充分吸收山地农业伦理观的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技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原则,合理组织山地农业生产,推动山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苗泽华  郑浩  
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规范研究。西方的生态伦理经历了"人类中心伦理"、"生命中心伦理"两个阶段,正向"生态中心伦理"阶段发展,其发展历程呈现"阶梯型"发展趋势,生态伦理研究的每个重大突破,都是人类不断走向文明的基石。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发展所导致的资源与环境危机愈发严峻,工业企业要谋求生存与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伦理为价值取向,尊重生命,遵循生态规律,坚持"市场位与生态位"并重,按照复合生态系统原理与原则规划、设计并实施生态工程,推进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迈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雯波  刘俊东  
沿袭世界粮农组织提出的概念,在生态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把农业和食物伦理理解为人类广义的农业生产及其产出、衍生产品构成的食物所涉及的关系到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规范等。在全球化背景下解决食品安全"中国式难题",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借鉴域外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和食物伦理教育十分必要,是面向生活的生命伦理和生态伦理实践,对确保人类健康和永续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意义重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陈建军  李元  谢春琼  谭冠林  祖艳群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金  
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农业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这是对农业和农业环境与资源的伦理价值认识的结果,也是农业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给农业环境与资源带来巨大压力的必然。在农业环境与资源伦理价值认识基础上,其可持续利用应遵循资源共同性、生态保护性、社会公正性、责任层次性、经济发展性、发展知识性等伦理准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谢丽华  
本文通过分析农村生产的伦理现实,从农业生产伦理的视角提出相应的财政支农政策,以政策培育生产伦理,并促进其规范发展,同时使我国的财政支农政策在良好的生产伦理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赫凤彩  郝星海  史航  任继周  
农业生物伦理是人们对作物、家畜、林木等农业生物的道德表达与判读,是维系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准则。中国农业生物伦理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朴素的道德理念,作物种植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重时宜、明地利、用有度,动物养殖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关爱动物、重放牧散养、取盈余、有循环,培育林果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生态保护(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林牧耦合生产的农业生物伦理观强调共生和互补,对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针对目前我国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亟待加强农业生产的农业生物伦理观思想引领,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岐燃  帅林林  胡健  田莉华  陈有军  汪辉  周青平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草原文化区。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的影响,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更为紧密,千百年来青藏高原牧民与草地生态环境之间探索出一套独特的相处法则,形成了具有青藏高原浓厚色彩的农业伦理观,造就了保存完好的青藏高原草原文明。文章从青藏高原放牧制度、高原牧民的宗教信仰、高原传统法规体系和高原生活习俗四方面出发,剖析了青藏高原牧民与自然相处中体现出来的"不违农时","施德于地","取予有度"和"道法自然"的农业伦理内涵,在生态安全日益重要的今天,深入挖掘和发扬青藏高原草原文明中的农业伦理观,对于当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治理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燕  
教育是指向人的,而人应当是自由的。自由是教育价值合理性的内在根据,是教育德性的根基。一切教育的核心或关键就在于使人成为自由的存在者,教育价值合理性的依据应当指向人的解放与自由。培养自由能力、塑造自由精神、养成自由人格是教育自由的内在规定。善的教育必须致力于为人类自由而斗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斌  姜朋  
建设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研究。开展科学研究,就是面向未知领域进行不懈的探索,没有止境,但不等于没有边界。学术伦理就是这样一个不应被忽视的边界。学术伦理不是管束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规范,而是对于他们的研究对象、方法以及外部性影响等进行伦理考量和伦理评估。建立大学伦理委员会制度,可以加强和完善学术伦理规程体系,亦是对"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目标的落实之举,有助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乃至学生个人品德建设,有助于大学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使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方锡良  杨明岳  张静  祁百元  
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具有农业伦理学之度的"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特征,对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构成中国农耕文化具体表现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伦理观已广播人心,使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种植业经久不衰、永续发展。但是,当前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无序使用、土地生产潜力不断下降的问题,迫使我们重新认识种植业的伦理观,即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伦理观,正确把握种植业的伦理学之"度",促进种植业伦理学容量的扩增,以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农业伦理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农业是实现种植业伦理学容量扩增、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