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85)
2023(11450)
2022(9248)
2021(8424)
2020(7076)
2019(15856)
2018(15648)
2017(29738)
2016(16057)
2015(17653)
2014(17510)
2013(17366)
2012(15821)
2011(14210)
2010(14697)
2009(14116)
2008(14075)
2007(12708)
2006(11503)
2005(10332)
作者
(46168)
(39324)
(39042)
(36463)
(24785)
(18856)
(17262)
(15195)
(14955)
(14082)
(13329)
(13323)
(12658)
(12354)
(12004)
(11776)
(11354)
(11294)
(11263)
(11254)
(9815)
(9707)
(9614)
(9285)
(8861)
(8742)
(8667)
(8574)
(7979)
(7946)
学科
(83378)
(79303)
经济(79222)
(65728)
企业(65728)
管理(57814)
(50194)
方法(33617)
农业(33541)
业经(30717)
数学(26165)
数学方法(25819)
(22768)
中国(17524)
(16363)
财务(16346)
财务管理(16334)
地方(16224)
技术(15987)
企业财务(15417)
(14892)
(14824)
(14560)
环境(13836)
(13540)
农业经济(12801)
(12499)
理论(12468)
(12244)
(11388)
机构
学院(240763)
大学(228157)
(104177)
经济(102468)
管理(99993)
理学(86828)
理学院(86020)
管理学(84564)
管理学院(84146)
研究(74768)
中国(60755)
(57002)
(46983)
科学(45564)
(44053)
农业(42975)
(42705)
业大(41190)
(37085)
中心(36232)
财经(35103)
研究所(33531)
(31692)
经济管理(30487)
经济学(30272)
(30003)
(28271)
师范(28043)
北京(27798)
经济学院(27382)
基金
项目(161484)
科学(129976)
研究(120310)
基金(118594)
(102040)
国家(100972)
科学基金(88971)
社会(80838)
社会科(76094)
社会科学(76073)
(67592)
基金项目(63050)
自然(56033)
自然科(54681)
自然科学(54673)
自然科学基金(53727)
(52716)
教育(52446)
编号(48859)
资助(46982)
(37120)
(36696)
成果(36497)
(36261)
重点(35659)
(35359)
国家社会(33264)
创新(33061)
(32620)
课题(32540)
期刊
(128014)
经济(128014)
研究(63275)
(61707)
中国(46018)
农业(42006)
管理(37238)
(35007)
科学(34834)
学报(33671)
业经(29945)
大学(27195)
学学(26521)
技术(22239)
(22187)
金融(22187)
(21334)
问题(17029)
经济研究(16993)
财经(16987)
教育(16495)
农业经济(15217)
技术经济(15142)
农村(15101)
(15101)
(14678)
资源(13790)
(13645)
世界(13445)
统计(12858)
共检索到35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成仁  
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文章以江西垣村生态农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将农业与乡村结合起来分析;(2)新生产主义乡村如何可能;(3)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理论命题及其挑战。生态农业技术和产量、合作社的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端中心的产消连接、新型城乡关系形塑、乡村社会运作及与国家关系六个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组合,使新生产主义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类型与形态。如何面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与乡村社会的重塑,如何面对中国社会食物需求上的转型及其引发的对乡村与农业和广义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态农业带来的理论命题及研究上的挑战。文章以中国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抽象,提示乡村转型一种重要发展类型和形态之外,丰富和推进乡村社会学对农业与乡村关系的再认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冯建平  景进安  
生态农业是遵循生态学原理,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生产的良性循环农业,是全面规划,总体协调的整体农业,是建立一个高功能人工生态系统的高效益农业,是高度知识密集的科学农业,是无废物,无污染的清洁农业。生态农业立体并发,是指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利用生物的不同特性,使其在空间的不同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雨萍  邓祝仁  
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乡村的影响广泛深刻,对乡村生态伦理的构建所起的作用尤其引人关注。本文在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视野下,着重探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对构建乡村生态伦理的影响这一特殊而重大的课题。本文通过实地调查、问卷分析和文献检索,以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月柿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例,研究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下乡村生态意识的变迁,经过一系列分析和细心的验证、研究得出,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能给乡村生态伦理建设带来积极、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潜藏着一些值得警惕而应未雨绸缪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亮   彭媛  
[目的] 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改变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提升农业效率和发展质量,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分析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为该省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江西省2012—2022年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结合收敛性、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综合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 (1)数字乡村建设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334和0.287,并且均在0.01阈值水平显著为正,江西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均验证了此结论可靠性;(2)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发达地区水平提升速度明显弱于落后地区,区域之间整体呈均衡发展态势;(3)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发展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正相关性,具体表现在数字乡村建设在经济发达区域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对中等区域作用较弱,对落后区域作用则不明显;(4)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自身门槛效应和经济门槛效应。[结论] 江西省应该把握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时代机遇,积极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赣北地区的联动带动作用,重点提高落后和偏远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充分发挥地方农业特色产业,补齐传统产业脱节短板,促进三产融合,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数据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婺源,一颗镶嵌在皖、浙、赣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以其文化和生态优势,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如果说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是婺源的霓裳,诗境画意的山水风情是婺源的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即使是这样,婺源并没有因此而道貌岸然。青山还是那样诚恳,绿水还是那样纯净,炊烟还是那么朴素,油菜花还是那样的坦荡。一切仍然归于寻常生态,而这种寻常生态,正是全部智慧的终点。——余秋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欧阳新芳  欧阳有旺  李衍  
近年来,江西开放型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新农村产业基础构建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但由于尚处在起步阶段,这种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本文在分析江西开放型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开放型农业对江西新农村产业基础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婉音   宁国辉  
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双线推进,将绿色理念融入农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且生态农业正在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效应。生态农业是高效生态创新型农业,不仅可推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还可显著提升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必须强化乡村生态文明发展建设,以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为核心,生成生态农业战略实施叠加经济振兴的双向效应。本文就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凤太  苏维词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大,旱涝灾害频繁,植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草场改良为主畜牧业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六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丽  
高效生态农业是顺应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也是推动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筑基之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将为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增续动力,是在新时代中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需充分认识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综合研究与分析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构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技术体系及生产系统,从而有力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文歆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桂英  
在经济双循环的新格局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充分发挥本地尚有大量自在自然和清洁的人化自然的独特优良环境的先天优势,探索出全主体之间围绕生态生产自觉分工合作、全过程清洁种植生产、全场域的区域协同,产业融合,多级循环等主要路径的全生态农业发展道路,生产出市场需求量大且附加值高的全生态农产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这对于有效衔接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然   张鹏   李云飞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推进生态农业绿色转型制度的“四梁八柱”基本建立,生态农业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升,农业资源保育能力稳步增强,生态农业产地环境保护能力稳步加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生态农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了重要部署,指出应当基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观念来发展生态农业,规划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提升生态农业发展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发展已经有一些成果,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改善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天添  叶沁宇  
以生态农业集群理论基础,透过以赣南脐橙为调查样本,实地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所构建出的由生态农业集群区域环境性、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创新性与生态农业集群区域文化性三个过程性维度所构成的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并通过SEM检验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形成机理模型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以品牌美誉度检验模型的预测效度。根据研究结果揭示出江西生态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应逐渐摆脱对资源优势的依赖,透过资源优势将其转换为效率化、品牌化的生态产业优势,以提升区域经济与地方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