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2)
2023(5673)
2022(4551)
2021(4237)
2020(3277)
2019(7533)
2018(7279)
2017(14448)
2016(7474)
2015(8334)
2014(7911)
2013(7818)
2012(7150)
2011(6553)
2010(6579)
2009(5966)
2008(5782)
2007(4895)
2006(4188)
2005(3454)
作者
(19744)
(16579)
(16558)
(15758)
(10567)
(7900)
(7441)
(6456)
(6295)
(5814)
(5703)
(5682)
(5193)
(5116)
(5006)
(4929)
(4838)
(4815)
(4780)
(4616)
(4084)
(3981)
(3972)
(3785)
(3646)
(3646)
(3514)
(3511)
(3269)
(3268)
学科
(37963)
经济(37932)
管理(23450)
(20417)
方法(20368)
数学(19068)
数学方法(18990)
(15725)
企业(15725)
(10009)
环境(9779)
地方(8902)
中国(8767)
(8447)
业经(7441)
农业(7107)
(6106)
贸易(6104)
(5872)
(5851)
生态(5710)
(5651)
(5397)
财务(5393)
财务管理(5380)
企业财务(5207)
(5146)
(4991)
金融(4990)
(4842)
机构
学院(105937)
大学(104724)
(46386)
经济(45688)
管理(42915)
理学(37827)
理学院(37424)
管理学(36985)
管理学院(36790)
研究(32363)
(24141)
中国(24136)
(20741)
科学(18496)
财经(17308)
(15919)
北京(15716)
中心(15378)
经济学(15259)
业大(14799)
(14518)
(14205)
经济学院(14048)
(13922)
(13464)
师范(13365)
研究所(13233)
财经大学(13110)
(12276)
经济管理(11853)
基金
项目(76846)
科学(62168)
研究(58278)
基金(57027)
(48414)
国家(48020)
科学基金(42529)
社会(39685)
社会科(37839)
社会科学(37831)
基金项目(30545)
(29130)
教育(26588)
自然(25629)
(25238)
自然科(24929)
自然科学(24923)
自然科学基金(24483)
资助(22869)
编号(22742)
成果(17638)
(17521)
重点(17336)
(17330)
国家社会(16853)
(16384)
课题(15958)
教育部(15423)
人文(15404)
(15387)
期刊
(47345)
经济(47345)
研究(28978)
中国(16750)
(14882)
学报(14555)
管理(13739)
科学(13323)
(12175)
大学(11841)
学学(11092)
教育(10075)
(9450)
金融(9450)
财经(8809)
业经(8602)
农业(8476)
技术(8134)
经济研究(7756)
(7476)
问题(6543)
资源(5488)
(5261)
商业(5220)
统计(4987)
(4926)
技术经济(4867)
现代(4498)
理论(4484)
科技(4464)
共检索到144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彭文英  李若凡  
通过梳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的评估评测方法,以区域生态共建共享为目标,建立了反映区域生态投入、生态消耗的跨区域生态贡献指标体系,设计了区域生态角色、生态补偿与受偿的DEA生态贡献计量方法、程序。利用京津冀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生态贡献大的地区集中于京津冀北部地区,生态消费地区集中于城镇化水平高的核心城区,结果符合现实情况,反映了DEA生态贡献计量方法简单可行。我国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划分生态-经济功能区,优先在功能区内部实施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切实推进区域生态共建共享。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婕  
分析京津冀体育资源优势,阐述京津冀一体化体育信息共建共享的重要意义,提出打破组织边界,以资源层-管理层-服务层的服务模式,构建各组织间的联动机制,创新资源收集和展示方式,以P2P模式推动体育信息共享,促进津京冀一体化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彭文英  尉迟晓娟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研究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立足于生态产品内涵,构建了包括生态环境产品、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生态空间产品4个一级分类、8个二级分类、24个具体指标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熵值评价法、生态-健康-市场的生态产品价值综合核算法,对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进行评价及价值核算,结合指标体系和计算结果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表明: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及价值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二者不完全对应;承德、张家口、北京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强,邢台、衡水、廊坊、邯郸的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较弱;承德、张家口生态产品价值占GDP的比重极高,北京、天津的占比很低;应建立公共性生态产品政府主导市场支持、经营性生态产品政府支持市场主导、权益性生态产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差异化价值实现路径。应从合理划分生态产品供给类型区域、强化生态产品的市场作用、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快构建京津冀生态产品供给区域合作体系四个方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并促进价值实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共建产业园区是实现三地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具体分析了共建园区的条件优势,阐述了共建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共建对于推动区域发展的作用,并针对区域合作新格局下的共建园区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双  
生态协同作为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京津冀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关键环节。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明确自身生态功能定位,主动实现三地生态文明共建,是京津冀地区未来提升发展层次、提高区域协同地位和水平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有内在的现实要求和一定的实现逻辑,在进一步分析京津冀生态功能分异与协同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从制度层面、市场层面、机制层面、技术层面、信息层面、社会层面等多个维度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忠江  艾巧玥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佟丹丹  
张家口地区为北京、天津两地固沙蓄水,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张家口被定位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环北京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保护门槛高影响企业发展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生态应率先破题。张家口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好京津冀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本文章通过对张家口生态补偿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意见,从而试图为京津冀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创新提供思路,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为推动实现张家口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做出积极的贡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绮  
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京津冀区域内流通业存在着产业结构失衡、流通壁垒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建立了京津冀流通业协同发展模型,深入剖析了影响流通业协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规划了该区域内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有重要的实践应用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建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三地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仍较大。河北省自身的经济赶超和跃升需要构建一种选择广泛、载体众多、成本低廉、效益彰显、资源配置灵活的人才柔性引进、共享和使用机制,使得多方充分共享人才价值,且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互利共赢,即人才柔性共享。关于人才柔性共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命题,陈亮、石晓飞合著的《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建强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目前,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京津冀三地间经济社会发展差异仍较大。河北省自身的经济赶超和跃升需要构建一种选择广泛、载体众多、成本低廉、效益彰显、资源配置灵活的人才柔性引进、共享和使用机制,使得多方充分共享人才价值,且能够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互利共赢,即人才柔性共享。关于人才柔性共享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命题,陈亮、石晓飞合著的《京津冀人才柔性共享机制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肖金成  李博雅  邢干  
空间布局是京津冀功能定位在空间上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京津冀三地在人口、产业、交通与城镇格局等方面存在着创新型人才差距悬殊、产业链融合布局有难度、交通空间格局综合体系街接不够、城市体系存在断层等问题。未来京津冀空间布局优化路径应重视提升京津双城辐射带动作用,打造三大发展轴,促进三大都市圈耦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战略性功能区,推进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形成优势突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玚  裴媛  
京津冀作为我国第一个以国家战略提出的协同发展规划区域,承载了国家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众望,若能充分发挥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必然能最大限度通过科技金融支撑三地的协同发展,并最终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定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建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事关河北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机遇,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抓好贯彻落实。金融部门积极推动,大力支持,促进对接,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进一步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创新改革的步伐显得日益迫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