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9)
2023(5097)
2022(4273)
2021(4009)
2020(3239)
2019(7447)
2018(7332)
2017(13806)
2016(7454)
2015(7930)
2014(7835)
2013(7500)
2012(7004)
2011(6262)
2010(6488)
2009(5970)
2008(6172)
2007(5299)
2006(4761)
2005(4344)
作者
(20404)
(17231)
(16751)
(16213)
(11015)
(8211)
(7526)
(6510)
(6490)
(5962)
(5946)
(5895)
(5473)
(5446)
(5281)
(5271)
(4968)
(4852)
(4840)
(4745)
(4155)
(4128)
(4060)
(3939)
(3784)
(3775)
(3736)
(3547)
(3303)
(3268)
学科
(29015)
经济(28977)
管理(26673)
(21217)
(19169)
企业(19169)
方法(11506)
(11398)
环境(9585)
数学(8941)
数学方法(8826)
(8289)
财务(8284)
财务管理(8267)
(8248)
企业财务(7988)
(7827)
(7420)
银行(7416)
业经(7340)
(7302)
金融(7301)
(7113)
中国(6932)
(6796)
(6411)
理论(6030)
地方(5993)
生态(5911)
(5864)
机构
大学(104784)
学院(103836)
(41537)
经济(40531)
管理(38840)
研究(35280)
理学(33204)
理学院(32769)
管理学(32241)
管理学院(32074)
中国(29301)
(22953)
(22722)
科学(21643)
财经(18027)
(17380)
中心(16645)
(16467)
研究所(15586)
(15119)
北京(14376)
(14338)
师范(14228)
(14168)
业大(13746)
财经大学(13710)
经济学(13337)
(13303)
(12387)
经济学院(11991)
基金
项目(70187)
科学(56563)
基金(53321)
研究(50606)
(46708)
国家(46374)
科学基金(40577)
社会(34004)
社会科(32350)
社会科学(32344)
基金项目(29184)
自然(26441)
(26088)
自然科(25664)
自然科学(25654)
自然科学基金(25182)
教育(22257)
(22237)
资助(20707)
编号(19183)
重点(16145)
(15861)
成果(15609)
国家社会(14730)
(14469)
(14303)
(13995)
教育部(13713)
人文(13461)
科研(13399)
期刊
(47492)
经济(47492)
研究(30938)
(19187)
中国(18325)
学报(15310)
科学(14158)
管理(13565)
(12390)
(12056)
金融(12056)
大学(11750)
学学(11148)
财经(9155)
农业(8767)
(7802)
教育(7646)
经济研究(6862)
业经(6535)
资源(6362)
问题(6190)
技术(5783)
财会(5502)
(5443)
会计(5441)
现代(5079)
世界(4863)
(4806)
(4708)
(4662)
共检索到153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及实施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以及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本文对"自然保护地系统""生态网络建设""绿道建设""生态系统服务"等生态空间管控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着重分析美国、日本、欧盟、英国等地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空间管控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体系、落实系统性保护理念、构建共同参与机制、遵循自然生态客观规律等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田春华  陈瑜琦  吕春艳  孟超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全面完成,接下来如何科学管控成为能否守住、可否持续的关键。本文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基础,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内部结构和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下一步护红线管控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大湖流域是重要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拥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湿地,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目前鄱阳湖流域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水质总体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局部地区沙化加剧等问题,在生态空间管控方面也面临法律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环境管理方式、多主体参与、治理投入等制约因素。为推动大湖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必须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战略要求,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建立政策法规保障、监测评估、生态补偿、多方协同治理、生态资本运营、考核评价等管控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春  夏雪  雷轩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系统类型将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林地生态空间、水域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荒地生态空间,根据不同管控等级以生态保护红线为界线确定滇池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区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提出滇池流域生态空间四类两级九区的管制体系及规则,为构建以分类分级管控为导向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妙旭华  董战峰  郝春旭  
政策机制是生态保护红线"划得定、管得住"的关键所在,生态保护红线政策体系是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研究的重点领域,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框架要基于空间管控对象的特征情况。祁连山保护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保障着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和黄河径流补给,维护着青藏高原生态平衡,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政策体系是祁连山保护的迫切需要。文章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构建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234"政策框架,为祁连山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实施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生态保护领域的重要制度创新。加强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必须充分认识到生态保护红线"底线""红线"要求,协调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利益关系,构建系统性的生态空间管控体系。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体系包括管控主体、管控客体、管控机制和制度保障四个子系统,其中管控机制在整个管控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管控机制包括多元协商治理机制、分级分类跨区管控机制、区域生态红线空间预警机制等。最后,为了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有效落实,提出完善管控办法、强化责任落实、创新保护模式和推动绩效考核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方舟  吴頔  严金明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熟的科研专用区相关保护管理的历史经验,梳理和定位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3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和实施保障的演变过程,总结英国科研专用区的规划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完善法律保障与规程规范、实施统一监管和区域统筹、并行生态补偿与保护自住、签订标准化管理协议、加强公众参与与研讨机制、提升资金保障与使用效率等对我国生态红线区管理与保障的有益借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方舟  吴頔  严金明  
作为关键生态保护区域边界线,生态红线划定当前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层面战略部署,然而当前生态红线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如何针对红线区域具体设计法规保障、制定管理规则、限定开发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鉴于英国已经较为成熟的科研专用区相关保护管理的历史经验,梳理和定位了英国科研专用区的3个发展阶段,探讨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原则、管理机制和实施保障的演变过程,总结英国科研专用区的规划与管理经验,提出了完善法律保障与规程规范、实施统一监管和区域统筹、并行生态补偿与保护自住、签订标准化管理协议、加强公众参与与研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果仁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许多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编者的话: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目前,我国已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如何科学划定,以及未来如何有效管控,本期“封面聚焦”栏目的一组文章全面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历程,总结提炼了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并对其管控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房瑞景  陈雨生  周静  
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关系到溯源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溯源功能的发挥。本文在总结美国和欧盟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借鉴了食品溯源信息监管体系设置的成功经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丹  吴仲斌  杜辉  
国外生态环境补偿财税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森林生态补偿,生产生态正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益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对生产者予以补助。二是流域生态补偿,包括水资源补偿和水污染补偿,提供生态正效应的地方是明确的,受益地也是确定的,主要采取地方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由受益者对提供者予以补助。三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生产生态负效应的经济主体是明确的,但受害对象是不确定的,主要采取向生产者征收资源环境税收和收费形式予以惩罚。可借鉴国外经验,从完善森林生态补偿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多元化筹措水流域生态补偿基金、优化生态税收体系以治理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理顺各级政府生态补偿关系等方面完善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建英  刘璇  
国外在农业生态补偿过程中运用金融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相比国外而言,中国金融仍难以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推动作用,提高农业生态补偿中金融支持力度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