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6)
- 2023(4484)
- 2022(3653)
- 2021(3624)
- 2020(2700)
- 2019(6102)
- 2018(6043)
- 2017(10694)
- 2016(6213)
- 2015(6814)
- 2014(6736)
- 2013(6335)
- 2012(5966)
- 2011(5402)
- 2010(5673)
- 2009(4950)
- 2008(4862)
- 2007(4042)
- 2006(3538)
- 2005(3308)
- 学科
- 济(19405)
- 经济(19372)
- 管理(15612)
- 业(11092)
- 环境(9093)
- 企(8008)
- 企业(8008)
- 农(7338)
- 地方(6903)
- 学(6891)
- 生态(5894)
- 方法(5553)
- 中国(5537)
- 农业(5260)
- 资源(4947)
- 业经(4908)
- 财(4809)
- 划(4591)
- 和(4518)
- 理论(4518)
- 数学(4396)
- 数学方法(4325)
- 融(4256)
- 金融(4255)
- 发(4173)
- 制(3782)
- 教学(3622)
- 贸(3495)
- 贸易(3488)
- 规划(3476)
- 机构
- 学院(80163)
- 大学(78927)
- 研究(31632)
- 济(28120)
- 经济(27317)
- 管理(26105)
- 中国(24123)
- 理学(21845)
- 理学院(21454)
- 管理学(21038)
- 管理学院(20886)
- 科学(20797)
- 京(17777)
- 所(16174)
- 农(15196)
- 研究所(14808)
- 中心(14717)
- 财(13640)
- 范(13114)
- 师范(12985)
- 江(12806)
- 业大(12482)
- 院(12278)
- 北京(11780)
- 农业(11589)
- 师范大学(10761)
- 州(10588)
- 财经(10543)
- 科学院(10005)
- 技术(9626)
- 基金
- 项目(56800)
- 科学(43745)
- 研究(42902)
- 基金(39450)
- 家(35557)
- 国家(35268)
- 科学基金(28972)
- 社会(25571)
- 社会科(24078)
- 社会科学(24071)
- 省(21862)
- 基金项目(21015)
- 教育(19769)
- 划(19295)
- 自然(18349)
- 自然科(17654)
- 自然科学(17646)
- 编号(17542)
- 自然科学基金(17294)
- 资助(15293)
- 成果(14683)
- 重点(13742)
- 发(12996)
- 课题(12978)
- 部(12292)
- 创(11652)
- 创新(10909)
- 国家社会(10874)
- 年(10868)
- 制(10844)
共检索到124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丘水林 靳乐山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但由于结构性经济政策缺位,致使生态保护红线区利益相关者面临经济利益损失,因此研究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实践探索存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缺位、市场化补偿手段应用性有限、对农户可持续生计关注不足等问题。从国内外经验来看,生态补偿机制设计的关键性要素主要包括补偿主体、受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条件性和有效性。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需瞄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制定差别化的补偿标准,配合使用不同补偿方式,精准有效监督补偿客体,构建补偿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世昌 肖文 李宇彤
德国是较早重视生态保护并推行生态补偿制度的国家。通过生态补偿实施,德国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将一个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国家变成极具环境竞争力的国家,促进了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其生态补偿的理论、制度、特点与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管部门 国土空间规划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高国力 丁丁 刘国艳
上世纪初以来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逐步建立和形成关于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在此指导下相继开展了国家公园保护、矿区复垦、水权交易、绿色标识等方面类型多样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国"十一五"时期提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的利益补偿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生态保护 利益补偿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东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本文运用规范的分析方法,展开对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介绍了美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投融资模式、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和开展多地合作。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美国 经验 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艳芬 刘毅华 王芳 杨木壮
生态补偿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的进展,介绍当前生态补偿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流域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及重大国家生态建设工程生态补偿等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指出当前国内生态补偿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市场补偿潜力有待提高、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存在理论和技术盲区与障碍等。
关键词:
生态补偿 实践 问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外 耕地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宁波 张正岩 刘望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耕地水平的发展对国家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耕地数量与质量持续下行,耕地生态环境遭受着严峻挑战,建立稳固且有效的耕地保护体系显得尤为迫切,而耕地生态补偿是耕地保护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本文阐述了美国、德国及加拿大等国家耕地方面较为成熟的生态补偿实践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提出了在明确补偿主体、转变生产方式、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政策启示,以期为完善中国耕地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外 耕地 生态补偿 经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聂倩
生态补偿是对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生态服务提供过程中各参与者的相关利益进行调节以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从而解决环境问题。使生态补偿从理论走向实践是新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的重要内容。立足于国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从对比使用者付费项目和政府付费项目差异的角度对部分国外生态补偿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重视市场机制在生态补偿中的作用发挥、重视中介机构的培养、明确生态补偿的环境目标、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和付费形式及采取多种措施注重项目的持续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某承 熊英 伦飞 张永勋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动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欧盟是全球最先发起农业生态补偿的地区,学习其先进经验在探索中国GIAHS生态补偿机制中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在探讨建立GIAHS生态补偿机制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欧盟农业生态补偿的补贴政策,并从每年的农业转换面积占比、农民进入与退出比例方面分析了欧盟农业生态补偿补贴政策的有效性及其缺陷,发现补贴政策虽然在激励各成员国从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转换的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无法保障农户持续地从事该行业。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中国GIAHS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GIAHS 生态补偿 共同农业政策 补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田晓晖 仇焕广 戴恬茗
中国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体系,来激励农业生态服务供给、降低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外部性。国际上针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了大量有益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和借鉴。本研究在大量文献和政策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农业生态服务的类型,分析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的执行机制,包括补偿对象、补偿标准、价格机制和执行部门设置等关键环节。并进一步比较了农业生态补偿政策与其他农业生态保护政策的特点以及适用的领域,认为农业生态补偿政策在执行成本、政策可行性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际经验对中国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的启示。
关键词:
农业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政策工具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柳荻
休耕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总结发达国家和地区休耕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政策效果和衍生问题,以期为中国推行休耕制度试点、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休耕政策 生态补偿 国际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古蕊 李效筠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生态补偿的要求,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通过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生态补偿方式、科学提高补偿标准、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强化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等路径,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为辽宁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生态补偿 自然保护地 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武靖州
近年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受制于生态补偿体系不够健全、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等问题,补偿的范围偏小、标准偏低。从各国实践来看,生态补偿机制可分为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两种模式。文章选择水域治理和森林治理两个生态细分领域,对不同国家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机制及生态补偿效率。我国在构建生态补偿基金的运作机制中,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参与各方的激励相容;应着力完善顶层制度设计,为生态补偿基金的构建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应细化生态补偿类型,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高国力 丁丁 刘国艳
我国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与国外的各类生态保护区域相似,系统、深入地了解国外关于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利益补偿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格格 周玉玺 葛颜祥
本文基于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的相对贫困,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第二,不同类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产业项目型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最为突出,技术型生态补偿的影响不显著,“造血式”生态补偿对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总体要优于“输血式”生态补偿。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多样化生态补偿的实施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更强,且对生态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和户主为老一代农民的农户相对贫困的缓解效应更为凸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