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14)
- 2023(4961)
- 2022(4185)
- 2021(3783)
- 2020(3114)
- 2019(6747)
- 2018(6511)
- 2017(12005)
- 2016(6514)
- 2015(6879)
- 2014(6827)
- 2013(6654)
- 2012(6188)
- 2011(5483)
- 2010(5644)
- 2009(5037)
- 2008(4967)
- 2007(4357)
- 2006(3887)
- 2005(3407)
- 学科
- 济(29120)
- 经济(29104)
- 管理(22108)
- 业(15566)
- 企(12699)
- 企业(12699)
- 地方(12458)
- 环境(10159)
- 方法(8737)
- 财(8052)
- 数学(7718)
- 地方经济(7677)
- 数学方法(7627)
- 学(7328)
- 农(7020)
- 中国(6642)
- 制(6418)
- 生态(6282)
- 融(6111)
- 银(6111)
- 金融(6109)
- 银行(6102)
- 业经(5964)
- 务(5895)
- 财务(5892)
- 财务管理(5881)
- 行(5858)
- 资源(5779)
- 划(5768)
- 企业财务(5640)
- 机构
- 学院(89600)
- 大学(87755)
- 济(33253)
- 研究(32772)
- 管理(32378)
- 经济(32339)
- 理学(27591)
- 理学院(27121)
- 管理学(26550)
- 管理学院(26403)
- 中国(26241)
- 科学(22566)
- 京(19033)
- 所(16741)
- 财(16393)
- 中心(15790)
- 研究所(15329)
- 农(15083)
- 业大(14186)
- 江(13742)
- 范(13358)
- 师范(13232)
- 财经(12874)
- 院(12689)
- 农业(11875)
- 北京(11745)
- 经(11686)
- 州(11294)
- 省(11211)
- 师范大学(10889)
- 基金
- 项目(66255)
- 科学(53136)
- 基金(48897)
- 研究(45765)
- 家(43784)
- 国家(43511)
- 科学基金(37596)
- 社会(30291)
- 社会科(28885)
- 社会科学(28878)
- 基金项目(27389)
- 省(26990)
- 自然(25210)
- 自然科(24430)
- 自然科学(24423)
- 自然科学基金(23919)
- 划(22198)
- 教育(19545)
- 资助(18256)
- 编号(17390)
- 重点(15876)
- 发(15197)
- 部(13681)
- 创(13250)
- 国家社会(12972)
- 成果(12894)
- 科研(12649)
- 创新(12543)
- 计划(12520)
- 课题(12199)
共检索到131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大湖流域是重要生态空间,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流域拥有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和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湿地,对维系区域和国家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目前鄱阳湖流域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水质总体下降、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局部地区沙化加剧等问题,在生态空间管控方面也面临法律法规制度、管理体制、环境管理方式、多主体参与、治理投入等制约因素。为推动大湖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必须结合生态保护红线战略要求,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建立政策法规保障、监测评估、生态补偿、多方协同治理、生态资本运营、考核评价等管控机制。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大湖流域 生态空间管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春 夏雪 雷轩
以滇池流域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明确生态保护红线与生态空间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基于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系统类型将生态空间类型划分为林地生态空间、水域生态空间、草地生态空间、荒地生态空间,根据不同管控等级以生态保护红线为界线确定滇池流域生态空间管控区为一级管控区和二级管控区,提出滇池流域生态空间四类两级九区的管制体系及规则,为构建以分类分级管控为导向的流域生态空间管控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志耀 刘滨铨
基于DSR生态系统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大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14个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生态质量在中等水平附近波动并略有提升,波幅收窄呈空间趋同势头;其中湘江水系区域生态质量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资江、沅江和澧水水系区域生态质量均高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质变化和雾霾扩散是导致近几年洞庭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志耀 刘滨铨
基于DSR生态系统质量概念模型,构建了一个大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熵权法对2001—2013年洞庭湖流域14个地区的生态质量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近十多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生态质量在中等水平附近波动并略有提升,波幅收窄呈空间趋同势头;其中湘江水系区域生态质量低于全流域平均水平,资江、沅江和澧水水系区域生态质量均高于全流域平均水平;水质变化和雾霾扩散是导致近几年洞庭湖流域地区生态质量波动的主要原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生态保护红线的提出及实施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的重大突破,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以及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目前,我国各省(市、区)区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是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践做法,本文对"自然保护地系统""生态网络建设""绿道建设""生态系统服务"等生态空间管控的理论成果进行梳理,着重分析美国、日本、欧盟、英国等地区自然保护地建设、生态空间管控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提出建立完善的保护制度体系、落实系统性保护理念、构建共同参与机制、遵循自然生态客观规律等对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的经验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分级、分类、跨区 管控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守住国家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措施。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对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划分方法和管控思路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各省市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功能定位,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分级、分类、跨区管控的新思路,以便更好完善我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分级、分类、跨区 管控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文荪 丁惠君
补偿标准确定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关键,也是生态补偿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水权分配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基础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流域水资源四级区为计算单元、以水资源四级区各行政区为计算单位、以下泄水资源是否达标作为被补偿与补偿的依据,按照利用某行政区水资源产生效益(或增加利用成本)大小来确定行政区间的补偿量,建立了流域内补偿的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以鄱阳湖流域水资源四级区袁河为例,计算了2008年袁河流域内及其下游各行政区受到(或付出)的水生态保护补偿量。补偿标准计算模型为建立鄱阳湖流域水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依据,对别的流域确定水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效益 流域 水生态保护 补偿 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笃珺 马海州 山发寿 黄华兵 吴非权 曹广超 陈忠 高东林
青海湖流域内的巨大水体、高山和草地是阻挡西部荒漠东侵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系区域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大作用。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5.09×104km2,畜牧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草地占土地总面积的75%以上。通过资料整理、实地考察和GIS手段,主要依据1984年厦门会议分类系统,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草地资源类型可分为74个小类,纳入山地疏林草地、山地灌丛草地、温性草原草地、高寒草甸草地和荒漠草地5个大类。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水位下降、土地沙化和草地退化问题变得十分突出,高寒型、荒漠化生态特点愈加突出,生物多样性锐减,已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高永年 刘聚涛
根据研究地域的生态特征,综合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及社会统计等多源数据,运用PSR模型从胁迫因子、状态因子以及效应因子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太湖流域综合生态健康进行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异及动态转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2008年间,研究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处于亚健康水平,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由2000年的0.584下降至2008年的0.512,有92%的区域综合生态健康指数呈下降态势。生态健康存在明显区域性差异,整体呈现由东北至西南逐渐下降的趋势。生态健康状态较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苕溪流域的安吉县、德清县及长兴县一带...
关键词:
流域 生态系统 健康 评价 太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晓红 虞锡君
水资源属于公共品,流域水生态污染正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公地悲剧"。实证分析表明,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产生的水污染,一方面导致下游水生态的严重恶化,另一方面使下游地区为恢复水生态承担高昂治理成本。因此,建立跨界水生态补偿机制,确立"污染者付费"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文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依据,定量分析了上游如果造成流域污染,而必须对下游进行补偿的金额。通过对典型案例太湖流域水生态现状与问题的总结,提出上游补偿下游地区水生态"恢复成本"的解决思路,探求从根本上解决流域水生态污染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
流域 水生态保护 补偿标准 太湖流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斌
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导致苏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另外,政绩考核的片面性,法律的不健全和缺位,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以及无效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也是造成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因素。目前,太湖地区面临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从整个流域看,太湖仍然没有走出边治理边污染的怪圈。
关键词:
太湖流域 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编者的话:生态保护红线是指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以及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创新。目前,我国已全面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围绕生态保护红线如何科学划定,以及未来如何有效管控,本期“封面聚焦”栏目的一组文章全面梳理了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历程,总结提炼了部分地方实践经验,并对其管控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方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茹 蒋元勇 万金保 戴年华 李述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但带来了严重的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鄱阳湖独特的流域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城市人口数量表征城镇化的进程,分类解析1990~2011年江西省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讨论鄱阳湖土地资源结构变化、水资源变化特征、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资源消耗程度,以及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代表的城镇主要污染问题,探讨快速城镇化下鄱阳湖生态环境对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各城市的城镇化进展及其机制不同,南昌、九江和上饶城市扩张迅速,而景德镇和赣州发展较平缓;城镇化导致水资源日益紧缺,各城市年总用水量2003年以后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农业用水量逐年增加,工业用水量各城市年变化存在...
关键词:
城镇化 鄱阳湖 生态系统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家倩 陆建忠 田晴 陈晓玲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是生态系统固定的碳总量,作为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和极为重要的人文社会意义。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对陆地生态系统GEP造成了一定影响。该文以鄱阳湖流域为研究区,利用生态耦合模型估算2000—2016年间每月GEP,计算干旱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探究干旱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对GEP的影响。通过对模型模拟的GEP与MODIS的GEP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在GEP低值区间两者表现几乎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干旱对鄱阳湖流域植被生态系统GEP存在抑制效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GEP显著减少;两者不仅在时间上存在一致协同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通过本研究,有助于管理部门了解干旱对GEP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