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11)
2023(17221)
2022(14551)
2021(13153)
2020(11007)
2019(25027)
2018(24305)
2017(45249)
2016(25036)
2015(27785)
2014(27913)
2013(27621)
2012(26131)
2011(24127)
2010(24600)
2009(22870)
2008(22664)
2007(20559)
2006(18432)
2005(16899)
作者
(78697)
(65888)
(65751)
(62368)
(41966)
(31650)
(29755)
(25667)
(24937)
(23708)
(22784)
(21984)
(21527)
(20997)
(20782)
(20395)
(19976)
(19573)
(19106)
(19019)
(16732)
(16573)
(16035)
(15086)
(15043)
(14668)
(14665)
(14654)
(13549)
(13190)
学科
(119545)
经济(119431)
管理(69469)
(64394)
(49902)
企业(49902)
方法(44374)
数学(38582)
数学方法(38155)
中国(32327)
(31143)
地方(29900)
(27320)
业经(25375)
(24567)
农业(21404)
(21096)
贸易(21084)
环境(20597)
(20361)
(19815)
(17935)
金融(17932)
(17872)
银行(17797)
地方经济(17280)
(17156)
(16907)
(16202)
理论(16094)
机构
学院(372827)
大学(372800)
(156318)
经济(153089)
研究(138577)
管理(134342)
理学(114856)
理学院(113377)
管理学(111247)
管理学院(110554)
中国(102825)
科学(88619)
(80641)
(74954)
(73784)
(68862)
研究所(67266)
中心(61508)
业大(61082)
农业(59196)
(58111)
财经(54499)
北京(51143)
(50725)
师范(50075)
(49427)
(49217)
经济学(48280)
(45979)
(43821)
基金
项目(246505)
科学(191620)
基金(176590)
研究(172911)
(157887)
国家(156554)
科学基金(130909)
社会(109772)
社会科(104027)
社会科学(103992)
(98339)
基金项目(93286)
自然(85507)
(83407)
自然科(83397)
自然科学(83364)
自然科学基金(81873)
教育(78875)
资助(72012)
编号(68126)
(58345)
重点(57186)
成果(55571)
(53131)
(50808)
课题(49020)
创新(47700)
计划(47549)
科研(47467)
国家社会(45621)
期刊
(181933)
经济(181933)
研究(110405)
中国(78571)
(68528)
学报(68380)
科学(60063)
(52148)
大学(49795)
管理(49256)
学学(47287)
农业(46513)
教育(39259)
(34374)
金融(34374)
技术(31444)
经济研究(29562)
业经(29311)
财经(27373)
(25226)
问题(23886)
(23646)
技术经济(19510)
(19404)
(19134)
科技(18098)
资源(17886)
统计(17589)
世界(17532)
商业(17440)
共检索到570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谢小飞  马亚飞  焦琳惠  
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以及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2008—2017年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两者间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提高态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异质性明显,耦合协调度较高地区出现了“内拓”现象,且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特征明显;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能力、人口集聚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均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产业结构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基于此,从完善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发展体系,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及加强区域合作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伟丽  王伊斌  李金晓  郝智娟  
基于2010—2018年黄河流域7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探究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联动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发现:(1)黄河流域内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动趋势有较强的一致性,在时序变化上呈上升趋势。(2)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度以2014年为分界点,之前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临界值0.5以上。(3)黄河流域各地级市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明显的网络关系,下游及部分中游地级市在网络中发挥着领导作用,形成主受益、经纪人、净溢出及双向溢出等四大板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康艳青  刘羽晴  朱永明  
构建经济与生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探究了2011—2018年沿黄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并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11—2018年,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增长趋势,下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中上游地区,而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游表现最为良好。(2)经济与生态二者发展水平等级对应程度较弱,存在时空上的差异性,耦合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趋势,流域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3)耦合协调水平受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作用程度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4)从预测结果来看,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短期内保持平稳上升趋势,但总体提升与演进的速度较为缓慢,处于中、高度协调过渡阶段,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孟阳  唐晓彬  
文章基于2013—2020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收敛系数、核密度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以及Theil指数分解法对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北京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河北的最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与天津的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及南、中、北部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大致呈现收敛性特征;各地区的耦合协调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耦合协调水平的总体差异明显,且差异来源主要是区域内的差异,中部地区的内部差异明显大于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边志强   张倩华  
本文基于2006~2022年黄河流域九省区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影响效应、内在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结果表明:(1)2006~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一般协调;(2)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而稳健的“倒U型”影响;(3)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上述“倒U型”影响得以发挥的两条内在机制;(4)黄河流域经济增长压力对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倒U型”影响仅显著存在于资源型城市和中上游城市。研究结论可为黄河流域持续有效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提供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维度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德胜  王珏  程振  
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历史机遇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探讨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及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影响三者耦合协调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幅度最大。(2)三者耦合协调度从濒临失调进入初级协调,形成下游>中游>上游的发展格局,且在局部空间上呈现空间俱乐部收敛特征。(3)不同因素对黄河流域DEH(数字经济、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科技支撑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维度,禀赋推动力的平均驱动作用显著低于其他维度;黄河流域DEH系统空间分异格局由多种因素交互协同作用形成。最后,根据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关系,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慧芳  张合林  
文章基于2006—2018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均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分省份来看有短暂的波动现象。总体上,二者的耦合协调程度经历了“中度—良好—高度”协调的演变态势。黄河流域应继续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实现黄河流域生态资源高质量价值化,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寿奎  简东涵  
厘清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及其耦合协调性,有利于优化高技术研发空间布局和数字产业发展战略,更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以中国2013~2020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并且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低-低聚集,中部地区不显著,东部地区的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和福建省呈现高-高聚集;数字经济发展对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且空间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进一步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北部地区在二者之间。建议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低-低聚集和聚集性不显著的地区,要加大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投入;国家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加快高质量发展时,要重视区域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玉梅  易大智  陈颖  
基于2014—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1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结合成渝双城经济圈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别测度及评价二者发展水平,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二者耦合协调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还不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数字经济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较低;(2)经济圈的二者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显示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和贡献逐渐增强;(3)经济圈各城市的二者耦合协调程度不同,各城市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程度不一,形成不协调发展态势。据此提出成渝经济圈数字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小林   闵浙思   郭向阳   何亚兰   张倩兮  
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和驱动数字经济新动能释放。在梳理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机理基础上,基于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探究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运用障碍度模型与面板Tobit模型诊断2个系统的障碍因子,探析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总体上均呈现动态增长态势,且皆由最初“沿海高,中西部低”差异分布转变为“中间高,南北两端低”差异分布。(2)2011—2019年,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协调度整体上渐趋优化,但与优质协调差距较大,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出“‘东中西+T字形’→‘南北两端+T字形’→‘南北两端+中间地带+T字形’”的演化过程。(3)大多省域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前3位指标层障碍因子相同,中西部地区及中间地带、南北两端准则层障碍度排序为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础,东部地区和“T字形”地带为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创新>数字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可达性、对外开放度、教育水平正向影响2个系统的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为负向影响,各影响因素回归系数皆为东部>中部>西部,“T字形”地带>中间地带>南北两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秀娟  张卫国  李春艳  
文章利用2008—2018年9个国家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度了城市群高铁网络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I研究了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与空间相关效应。研究表明: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处于高度耦合阶段,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平原、中原城市群处于中度耦合阶段,哈长、北部湾城市群尚处于低度耦合阶段。城市群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东部城市群高铁网络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高度耦合协调转变,中部、西部城市群逐渐由低度耦合协调向中度耦合协调转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和东  刘童  
利用2005—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创新和经济相关数据,通过对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分析,构建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准确测度和可视化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各省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创新驱动超前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时序上看,各省域耦合协调度均有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从空间分布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特征。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有效促进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