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2)
2023(16529)
2022(13957)
2021(12731)
2020(10660)
2019(24034)
2018(23573)
2017(44555)
2016(23717)
2015(26350)
2014(25537)
2013(24986)
2012(22976)
2011(20788)
2010(20770)
2009(18977)
2008(18399)
2007(16153)
2006(14074)
2005(12618)
作者
(64762)
(53869)
(53587)
(50872)
(34202)
(25635)
(24289)
(21017)
(20553)
(19051)
(18318)
(18106)
(17210)
(16907)
(16544)
(16407)
(15988)
(15525)
(15393)
(15308)
(13241)
(13017)
(12867)
(12400)
(12210)
(11958)
(11799)
(11786)
(10876)
(10547)
学科
(100811)
经济(100685)
管理(74245)
(70347)
(58974)
企业(58974)
方法(40869)
数学(34714)
数学方法(34272)
中国(29855)
(27660)
地方(25590)
业经(24819)
(24284)
技术(21263)
(19602)
(19182)
农业(18605)
环境(18346)
(17939)
贸易(17923)
(17350)
(16821)
银行(16791)
(16441)
金融(16440)
(16221)
理论(16169)
(15898)
(15170)
机构
学院(327579)
大学(325271)
(137903)
经济(135284)
管理(131875)
理学(114042)
理学院(112820)
管理学(111054)
管理学院(110400)
研究(108170)
中国(82412)
(67484)
科学(63693)
(63641)
(51794)
中心(50386)
财经(50100)
(49226)
(48607)
研究所(46809)
(45631)
业大(45104)
(43617)
师范(43195)
经济学(42310)
北京(42147)
(40050)
(39316)
经济学院(38072)
财经大学(37308)
基金
项目(224816)
科学(180387)
研究(167701)
基金(164456)
(142083)
国家(140876)
科学基金(123333)
社会(110215)
社会科(104567)
社会科学(104549)
(89155)
基金项目(87131)
自然(77501)
教育(76988)
自然科(75757)
自然科学(75741)
自然科学基金(74390)
(74227)
编号(66713)
资助(65055)
成果(52951)
(52615)
(51433)
重点(50568)
(49578)
创新(47336)
课题(46317)
国家社会(46232)
教育部(43360)
(43318)
期刊
(153697)
经济(153697)
研究(95635)
中国(69074)
管理(51870)
(48895)
科学(45046)
学报(44932)
(44633)
教育(37537)
大学(35800)
学学(33667)
(30813)
金融(30813)
农业(30720)
技术(30325)
业经(27179)
财经(24778)
经济研究(24268)
(21434)
问题(20274)
(17074)
科技(16952)
技术经济(16632)
图书(16033)
商业(15590)
(15217)
现代(14851)
资源(14548)
(14395)
共检索到490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郁培丽  金莉  周婷婷  李佳馨  
公共研发组织因所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资源的异质性而造成生态位适宜度差异,通过与其他主体竞争与协同实现价值共创。基于生态位适宜度和创新价值测度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实证检验2010—2020年中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结果发现:(1)我国东部省份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普遍较高;(2)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普遍较高,2020年各省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值均实现不同程度提升;(3)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态位适宜度通过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提高公共研发组织创新价值;(4)按地区分组证实回归结果具有稳健性,并且不同地区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存在异质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金莉  周婷婷  李佳馨  郭辰  王洁  
基于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对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的影响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1)近10年我国创新生态位适宜度总体水平均在0.5以上,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生态位适宜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2)BCC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横向比较各省份之间公共研发组织的效率值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效率最高值为1,最低值为0.6左右,纵向比较各省份综合效率均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3)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对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显著促进作用持续到第二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弱化趋势。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公共研发组织创新效率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海波  韩爱华  王怡恒  
公共研发可以解决研发活动中的市场失灵现象,并对企业研发产生促进效应、挤出效应。文章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以2005—2015年创新投入产出的时序数据为样本,构建公共研发与企业研发的双螺旋协同创新系统,测度其协同效应。同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公共研发子系统与企业研发子系统的关联特征以及连接渠道。结果显示:双螺旋协同创新系统有序度较高,整体协同程度较高;两个子系统的有序度均呈上升趋势,存在典型相关,专利是两个子系统的连接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明确   李艳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结合博弈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创新网络影响创新产出的网络连通效应、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基于城市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协同创新过程中投入产出率的社会部分进行建模,引入网络的连通效应以及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城市间同时存在强烈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地理距离对于连通效应和协同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合作的城市距离越近,城市得到的网络增益越大,但不存在协同效应,而远距离合作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叶明确   李艳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结合博弈论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城市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机理,对城市创新网络影响创新产出的网络连通效应、协同效应和竞争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基于城市策略性行为的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城市协同创新过程中投入产出率的社会部分进行建模,引入网络的连通效应以及城市间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创新网络对城市创新产出具有积极作用,并且城市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城市间同时存在强烈的协同效应与竞争效应;地理距离对于连通效应和协同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合作的城市距离越近,城市得到的网络增益越大,但不存在协同效应,而远距离合作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戴培超   张容嘉  
从产业技术生态系统视角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成熟度、智力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潜力子系统,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扩散子系统纳入创新生态系统,建立两大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以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例,测算了产业技术竞争与创新生态系统的耦合协同水平,并对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变化时序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发展潜力对产业技术水平影响最大;(2)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占据了创新生态群落的关键生态位;(3)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7类在2019年进入磨合阶段,而数字创意产业处于拮抗状态,但是各产业都进入了高度协调的阶段。最后提出继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构建动态竞合政策体系、完善创新生态政策体系的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会斌  杨东  
文章以战略协同的视角,分析技术创新战略两个重要维度即研发投入和双元创新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2012-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上市公司129家企业的387个样本,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高科技产业,研发投入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探索式创新负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探索式创新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越差;利用式创新也负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利用式创新水平越高,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促进效果越差;反映企业双元创新的相对探索式创新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倒U型调节效应。企业研发资源在探索和利用两种创新活动间的配置要实现某种平衡,只有将探索式创新保持在一个特定水平,才能最大化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提升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雪  杨忠  
文章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创新链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态势模型、宽度模型、重叠度模型及适宜度模型分析我国31个省份创新链竞争力。结果发现:各省份创新链竞争力综合生态位未出现随时间增长趋势且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创新链发展不均衡以及分层现象明显;多数省份创新链竞争力生态位宽度呈浮动增减的动态变化趋势,湖南、江西生态位宽度略有扩张,北京、天津、河南则略有缩减;各省份创新链竞争力生态位重叠度差异较大,在0.0054~0.9654,但多数省份之间的生态位重叠度较高;各省份创新链竞争力生态位适宜度变化范围在0.0458~0.6899,其中仅有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及广东6个省份生态位适宜度大于0.4。根据我国创新链的实际问题,从扩充、分离及优化生态位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特色拓展策略、错位竞争策略以及协同合作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远建  陈亮武  
在产品创新过程中企业内各部门间由于利益、目标导向、权利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而导致部门之间存在各种冲突、对抗或竞争行为。本文通过对企业在产品创新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冲突和竞争行为的分析,构建了部门间协同竞争博弈模型,并提出产品创新中促进部门协同创新的策略,减少部门间的恶性竞争行为,提高产品创新的成功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夏杰长  
提高出口技术含量、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目标。本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探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机制,论证协同集聚和出口技术复杂度间关系成立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协同集聚显著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协同集聚是激发与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因素;协同集聚通过区域创新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区域创新在协同集聚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协同集聚影响区域创新发挥调节作用,产业创新规模对区域创新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强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出口贸易竞争力;构建区域创新系统,重视区域创新发展的贸易促进作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扩大产业创新规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翔  赵墨非  李涛  李帅臻  
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本文区分两类研发创新活动:突破性创新与迭代式创新,通过构建研发创新竞争模型探讨数据要素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活动选择与市场份额。理论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经济环境,数字经济中的大企业更倾向于依赖生产过程中伴生的数据要素进行迭代式创新,突破性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亦遇困局,社会整体创新水平下降,数据要素“陷阱”逐渐形成。在引入企业退出等机制后,数据要素陷阱问题更加严重;在引入网络效应、多元竞争、二手产品市场等机制之后,数据要素陷阱问题得到一定化解。本文指出,通过有针对性地增强数据隐私保护,建立健全数据交易市场,搭建“数据—创新”联合协作平台,完善优化二手产品市场,促使企业将研发重心转回突破性创新,显著提升社会整体创新水平,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莉平  
本文通过构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互动协同模型 ,阐述了通过整合企业内外部经营资源要素、建立管理创新组合系统、实现制度变革和管理创新的和谐管理等 ,以获得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协同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苏捷  庄越  
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取得理想的创新绩效一直是困扰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难题。借鉴催化动力学原理构建协同创新的创新催化理论,并解释其加速创新的内在机理,通过引入某新型研发组织的成功实践说明其加速创新的具体模式,进而验证创新催化理论。结果表明:以新型研发组织为代表的协同创新平台必须满足实现催化效应的两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具备切实可行的管理运行机制,使组织成为能够集聚外部优质资源的创新"磁场",为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其二是按照多级催化、要素匹配的要求,根据实际需要为创新项目提供适宜的加速环境,以激发协同创新的潜能,实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目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贵  吕长青  
由于区域内创新资源的有限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主体生态位之间的重叠程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愈发的显著,基于此本文运用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2011~2015年的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与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法所测得的区域知识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效率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对两个阶段的创新效率均具有正向的相关关系,但这种影响只具有短期的时间维度,并不存在两年及以上的相互作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会对产品创新阶段的创新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会促进知识创新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最后,在协调系统内部各生态位之间的发展关系时,应注重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对两个阶段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