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8)
2023(12005)
2022(9610)
2021(9005)
2020(7027)
2019(15734)
2018(15818)
2017(28011)
2016(16494)
2015(18591)
2014(18755)
2013(16879)
2012(14993)
2011(13579)
2010(14024)
2009(12329)
2008(11598)
2007(10443)
2006(9391)
2005(8593)
作者
(41386)
(33861)
(33688)
(32508)
(21543)
(16281)
(15627)
(13226)
(12951)
(12399)
(11378)
(11371)
(10824)
(10609)
(10573)
(10532)
(10497)
(10030)
(9923)
(9651)
(8728)
(8350)
(8100)
(8079)
(8046)
(7683)
(7583)
(7566)
(6938)
(6750)
学科
(47364)
经济(47298)
管理(40249)
(35032)
(27114)
企业(27114)
中国(22903)
教育(21650)
(19048)
理论(14871)
方法(14327)
业经(14226)
(13830)
(13147)
农业(12902)
教学(11737)
环境(11687)
地方(11484)
(11371)
(10771)
贸易(10766)
数学(10702)
(10582)
(10499)
数学方法(10478)
(9614)
金融(9612)
发展(9580)
(9455)
技术(9429)
机构
学院(210312)
大学(203647)
研究(72095)
(72051)
经济(70085)
管理(67868)
理学(57163)
理学院(56395)
管理学(55096)
管理学院(54703)
中国(49682)
(44840)
科学(43085)
(39205)
师范(38955)
(35523)
(35495)
(34942)
教育(34694)
中心(32492)
研究所(31908)
技术(31652)
师范大学(31287)
职业(30721)
(29853)
北京(28738)
(28578)
财经(27508)
业大(26865)
(26611)
基金
项目(133022)
研究(110861)
科学(105480)
基金(89224)
(76139)
国家(75312)
社会(65908)
科学基金(63898)
社会科(61987)
社会科学(61974)
教育(59102)
(56208)
编号(50943)
(47868)
基金项目(46054)
成果(43381)
课题(38817)
自然(37147)
自然科(36173)
自然科学(36167)
自然科学基金(35460)
资助(34336)
(33968)
重点(32264)
(31396)
规划(29484)
项目编号(29465)
(29447)
(29337)
(28347)
期刊
(88092)
经济(88092)
研究(70587)
教育(63996)
中国(53817)
(29080)
学报(28163)
(27892)
科学(25668)
管理(24663)
技术(24207)
大学(22717)
职业(20609)
农业(19949)
学学(19525)
(18011)
金融(18011)
业经(16968)
技术教育(13522)
职业技术(13522)
职业技术教育(13522)
经济研究(13239)
(12845)
论坛(12845)
财经(12725)
图书(11570)
问题(11383)
(11170)
(10725)
(10375)
共检索到330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卿利军  马建伟  杨栋梁  
进入新时代,“国际可交流”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之一。从生态位视角来看,高职教育同样存在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对应的结构层次。高职教育国际化作为其子系统,是高职教育生态位宽度拓展和生态位扩充的新路径,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高职教育通过“引进来”与“输出去”的资源配置活动,实现培养国际化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困厄,主要表现在生态位“宽度”承载力弱,生态位“态势”定位模糊,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为此,高职教育国际化生态位定位应彰显自我特色,扩展其张力,并注重内外协同机制与平台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晨  王屹  
以"态""势"、重叠和扩充为主要表征的生态位理论蕴含着高职院校从定位、整合到互惠共生的内生性规律。借鉴生态位理论是对高职院校新时期发展的政策、经济和类型转变三重源流的呼应,有助于突破高职院校建设观念强化过度、内外部间联动关联度低和高职院校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生态位失衡的困厄。基于此,高职院校建设的脱困之道在于强化自由度:彰显自我特色的建设生态位;增强共生感:建设互惠共生的院校间生态环境;协调自由与共生: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动态平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接续。然而,囿于两者间的"异质排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接续存在诸多困厄,主要表现为两者接续的制度体系不完善、接续的驱动力不足以及接续的运行机制不畅。破解这些困厄,需要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之间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的前置、评价认证的互通以及教育本质的回归,变"孤岛"为接续统筹整体,完善接续制度体系;通过共建共享与生源培养,变资源匮乏为资源共享,提升接续驱动力;通过明确职责与跨界协同,变排斥为协同合作,通畅接续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霞  谢昌炜  杨敏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垂直应用,教育新基建借助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优势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新基建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当以塑建新领域、助力数字化、构筑新场域、迈向高质量为应然向度。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顶层设计“碎片化”、智慧职教“滞后化”、产教融合“内卷化”、产教评价“薄弱化”等诸多现实梗阻,引发教育新基建驱动产教深度融合何以知之、何以为之、何以言之以及何以改之的深入思考。根植于此,创新提出以建立健全“顶层设计”为旨向、以全面推进“数字职业”为指引、以着力深化“产业适配”为准心、以综合应用“大智移云”为依托,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的工作策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静  庄西真  
发展人工智能对于引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活至关重要。从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出发,探讨人工智能视阈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系统分析现今我国职业教育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人工智能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忠喜  
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必然要推进国际化。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重点在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并进行本土化改造;核心是对师资团队的国际化改造,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理念、师资培养方式、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专业课程标准和人文背景等要素的国际化改造,为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注入新的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玉  石伟平  
高职教育国际化办学是世界大国竞争新时代提升国家竞争力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创建特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化办学发展趋势与客观要求,日本从国家管理层面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战略;高职院校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及国际通用性、共通性为战略目标导向,制定适合本校的国际化办学战略规划及战略措施。鉴于地理、文化等因素,理性借鉴日本的经验,有利于丰富我国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继明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不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诉求,更加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着力点。文章阐述了成都在探索高职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成效,并提出了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十条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红玲  宋谱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难题,如:政策紧锣密鼓宣传与民众意识淡漠之间的尴尬、潜在市场需求巨大与现实优质资源供给稀缺之间的鸿沟、产品需求旺盛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缺口、政府办学活跃与民间办学疲软之间的窘迫、多头并进与统筹协调无序之间的遗憾等等,基于对现实困厄的考究,提出了一定的破解思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霆鸣  
新加坡的教育国际化,是从职业教育开始的。新加坡的高职教育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师资源、教学方式乃至教育交流与合作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国际化特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文章分析了近12年以来,期刊网数据库收录的高职教育国际化相关文献,分析梳理出其研究方向及领域,总结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的特征,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研究高职教育国际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槐福乐   常熙蕾   吕清  
在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处于摸索前进阶段,离不开理论指导和实践检验。基于一般系统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应遵循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以及目标性四个原则,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困厄,包括:整体性不足,顶层设计亟待优化;相关性受限,校企协同合作不畅;动态性受阻,开放水平程度不高;目标性模糊,培养标准尚不明晰。据此,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持续优化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培养主体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加速提升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开放水平,加快推进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落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魏格坤  
一、走国际化道路是中国中医药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低碳化的深化发展以及各国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加强,国际市场中不断涌现出纯天然制品、绿色食品、生态产品等贸易商品,这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和健康营养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其贸易量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买琳燕  
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最终指向是实现现代化,而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在传统与现代间作出一种适切的整合。如何置于教育现代化情境中根据高职的"职业"特色整合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二者在理论上呈现出单螺旋结构及实践中的动态运行模式,从"本土"中来,再推向"国际"中去的运行途径,正是国际化和本土化关系整合后的策略启示。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邢运凯  
受评价导向和功利导向影响,我国高职教育生态位高度重叠,并被高等教育系统的强势教育集群挤压,导致生态位结构失衡,教育资源的输入和转化功能弱化,应通过生态位移动、生态位补充、组建高职教育集群、构建高职教育生态评价体系等措施进行矫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