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64)
2023(7365)
2022(6079)
2021(5657)
2020(4457)
2019(9793)
2018(9670)
2017(17106)
2016(9359)
2015(10195)
2014(9694)
2013(8805)
2012(7773)
2011(7082)
2010(7299)
2009(6830)
2008(6503)
2007(5937)
2006(5374)
2005(4465)
作者
(23807)
(19823)
(19598)
(18753)
(12484)
(9394)
(8775)
(7556)
(7438)
(7129)
(6657)
(6575)
(6179)
(6119)
(6079)
(5970)
(5757)
(5649)
(5649)
(5540)
(4890)
(4834)
(4724)
(4586)
(4518)
(4432)
(4408)
(4359)
(4008)
(3880)
学科
(30289)
经济(30250)
管理(26093)
(20402)
(16107)
企业(16107)
(12778)
中国(10844)
环境(9840)
方法(9572)
业经(9319)
理论(9189)
农业(8877)
(8759)
地方(8038)
(7468)
(6780)
数学(6684)
教育(6586)
数学方法(6540)
(6127)
(5908)
生态(5824)
(5548)
教学(5427)
(5203)
贸易(5199)
资源(5068)
(5014)
(4973)
机构
学院(122325)
大学(114911)
(42335)
管理(42165)
经济(41196)
研究(38883)
理学(35705)
理学院(35294)
管理学(34464)
管理学院(34267)
中国(28916)
科学(24544)
(24492)
(20724)
(19295)
(18789)
师范(18644)
(18448)
中心(18155)
(17871)
技术(17561)
职业(16862)
研究所(16654)
业大(16552)
(16199)
财经(15799)
北京(15149)
(14743)
师范大学(14409)
(14193)
基金
项目(80287)
研究(65196)
科学(63051)
基金(54213)
(46445)
国家(45968)
科学基金(39482)
社会(39351)
社会科(36922)
社会科学(36916)
(34727)
教育(31994)
编号(29526)
基金项目(28244)
(28211)
成果(23777)
自然(23416)
自然科(22730)
自然科学(22724)
自然科学基金(22272)
课题(21769)
资助(20815)
(19589)
重点(19119)
(18467)
(17322)
项目编号(17024)
规划(16772)
(16485)
(16379)
期刊
(54709)
经济(54709)
研究(34270)
中国(28928)
教育(25374)
(17957)
学报(16738)
(15770)
管理(15701)
科学(15515)
技术(12983)
大学(12962)
农业(12586)
学学(11760)
业经(11043)
职业(10555)
(8884)
金融(8884)
经济研究(8091)
图书(7881)
财经(7412)
(6510)
(6493)
论坛(6493)
技术教育(6337)
职业技术(6337)
职业技术教育(6337)
(6266)
问题(6215)
资源(6137)
共检索到1843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晨  王屹  
以"态""势"、重叠和扩充为主要表征的生态位理论蕴含着高职院校从定位、整合到互惠共生的内生性规律。借鉴生态位理论是对高职院校新时期发展的政策、经济和类型转变三重源流的呼应,有助于突破高职院校建设观念强化过度、内外部间联动关联度低和高职院校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生态位失衡的困厄。基于此,高职院校建设的脱困之道在于强化自由度:彰显自我特色的建设生态位;增强共生感:建设互惠共生的院校间生态环境;协调自由与共生:促进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区域发展的动态平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卿利军  马建伟  杨栋梁  
进入新时代,“国际可交流”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导向之一。从生态位视角来看,高职教育同样存在着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对应的结构层次。高职教育国际化作为其子系统,是高职教育生态位宽度拓展和生态位扩充的新路径,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高职教育通过“引进来”与“输出去”的资源配置活动,实现培养国际化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面临的困厄,主要表现在生态位“宽度”承载力弱,生态位“态势”定位模糊,生态位“重叠”现象严重。为此,高职教育国际化生态位定位应彰显自我特色,扩展其张力,并注重内外协同机制与平台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静  庄西真  
发展人工智能对于引领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综合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活至关重要。从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出发,探讨人工智能视阈下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系统分析现今我国职业教育人工智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人工智能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家乐  
后金融危机时期,九江市的造船产业面临着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重振九江市船舶行业,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九江市造船行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将其与国内及国外一些先进企业和技术进行对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找到九江市船舶行业的脱困之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丁红玲  宋谱  
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难题,如:政策紧锣密鼓宣传与民众意识淡漠之间的尴尬、潜在市场需求巨大与现实优质资源供给稀缺之间的鸿沟、产品需求旺盛与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缺口、政府办学活跃与民间办学疲软之间的窘迫、多头并进与统筹协调无序之间的遗憾等等,基于对现实困厄的考究,提出了一定的破解思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红娥  童星  
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全球消费社会的到来。这使得新穷人现象日渐凸显,并成为影响甚至主导整个社会转型的核心线索。作为新穷人的典型表现,乡村新贫困既包括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村民难以获得以城市生活方式为参照的社会公认生活水准而引发的结构性贫困,也包括由消费欲望激发的社会心理性贫困。由此,乡村消费转型表现为如下困境:私人消费中,个体消费认同在地和脱嵌的困境以及家庭消费规范物质化和人伦的两难;集体消费中,消费品"上移"和"下乡"的悖论。为应对这些困境,必须从消费角度,破解"新穷困"的结构性和文化困境,实行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并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龙  陈鹏  
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中的接续。然而,囿于两者间的"异质排斥",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接续存在诸多困厄,主要表现为两者接续的制度体系不完善、接续的驱动力不足以及接续的运行机制不畅。破解这些困厄,需要普通高中与高职教育之间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的前置、评价认证的互通以及教育本质的回归,变"孤岛"为接续统筹整体,完善接续制度体系;通过共建共享与生源培养,变资源匮乏为资源共享,提升接续驱动力;通过明确职责与跨界协同,变排斥为协同合作,通畅接续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勃昕  王瑞  高晓瞳  
中国改革开放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动因之一是为了摆脱中国企业长期处于价值链供给的低端地位。新时代开放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价值链升级面临内外双重压力。通过阐释西方价值链理论演化脉络,刻画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历史轨迹,进一步对比发现,西方价值链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当前经济环境大相径庭,且中国价值链升级与西方本位主义存在短期利益冲突,导致西方价值链理论对于解释中国价值链升级的现实情境存在逻辑偏差。中国价值链升级的瓶颈在于,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经贸体系约束,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所引发的竞争遏制,以及内部基础研究薄弱所导致的创新驱动不足。由此,中国价值链升级不应遵循西方理论,而要通过自主创新跨越价值链更替的惯性陷阱,争夺价值链的终端主导控制权,打破价值链权益分配的隐性极差规律,以内外双循环驱动价值链竞争迭代,从而推动形成多边共赢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和丽芬  许聪  张旭蕾  
ST公司的不同重组选择方式会对其脱困后的业绩水平产生影响。放弃式重组在脱困当年、脱困后第1至2年的业绩最好,内部重组在脱困后第3至5年的业绩水平最高。放弃式重组获得最高水平的中长期脱困业绩,内部重组获得居中水平的长期业绩,支持性重组则获得了中等水平的中期业绩和最低水平的长期脱困业绩。因此,ST公司确定重组脱困策略时应分析困境形成原因,明确重组目的,选择合适的重组方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一、什么是脱困?“脱困”是“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简略说法。不少人把国有企业脱困理解为“扭亏为盈”。不少国有企业亏损,这是事实,也是它们的一个巨大困难。截至1998年10月底,国有及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金柱  
文章认为, 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和改善经营状况两大目标, 关键要多管齐下、全方位采取措施。为此, 作者从平面角度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转制脱困的算术法: 加法, 转制在权, 脱困在钱; 减法, 放下包袱, 轻装上阵; 乘法, 化资源成本优势为技术管理优势; 除法, 收缩范围, 加强重点;乘方, 发挥企业 “人力资本”的优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宗诚  王纾  
"专业群"作为国家"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内部与外部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关联的逻辑载体。关联性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及现实依据。高职院校应基于系统的关联属性明晰专业群建设"内外协同"的逻辑起点,从教学资源、管理方式、学生培养等方面认识专业群建设"横纵交错"的现实基础,从方法取向、结构要素、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专业群"统筹兼顾"的建设路径,进而在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推进专业群建设平稳有序进行,助力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柯政彦  罗应棉  
特色专业建设是双高院校建设的核心与内涵,是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品牌的重要指标。《悉尼协议》所蕴含的"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核心能力提升"等专业建设理念,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建并培训专业建设核心团队、形塑成果导向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以成果为导向修订培养目标与课程、基于实际能力达成逻辑的分解能力指标、以反向设计方式进行课程开发、构建形成完整的佐证材料链等措施,推动我国双高院校特色专业的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霞  谢昌炜  杨敏  
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垂直应用,教育新基建借助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优势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新基建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当以塑建新领域、助力数字化、构筑新场域、迈向高质量为应然向度。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存在顶层设计“碎片化”、智慧职教“滞后化”、产教融合“内卷化”、产教评价“薄弱化”等诸多现实梗阻,引发教育新基建驱动产教深度融合何以知之、何以为之、何以言之以及何以改之的深入思考。根植于此,创新提出以建立健全“顶层设计”为旨向、以全面推进“数字职业”为指引、以着力深化“产业适配”为准心、以综合应用“大智移云”为依托,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的工作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