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90)
- 2023(16570)
- 2022(14031)
- 2021(13160)
- 2020(10772)
- 2019(24889)
- 2018(24682)
- 2017(46856)
- 2016(25676)
- 2015(29097)
- 2014(28992)
- 2013(28433)
- 2012(26268)
- 2011(23748)
- 2010(23904)
- 2009(22008)
- 2008(21135)
- 2007(18582)
- 2006(16506)
- 2005(13995)
- 学科
- 济(103837)
- 经济(103718)
- 管理(67669)
- 业(67060)
- 企(51487)
- 企业(51487)
- 方法(45674)
- 数学(39872)
- 数学方法(39244)
- 农(38534)
- 中国(27433)
- 农业(25762)
- 地方(25685)
- 业经(25377)
- 学(24363)
- 财(22770)
- 环境(18370)
- 制(17911)
- 理论(16816)
- 和(16197)
- 贸(16143)
- 贸易(16133)
- 易(15560)
- 技术(14779)
- 划(14474)
- 发(14407)
- 融(14125)
- 金融(14120)
- 银(14072)
- 银行(14025)
- 机构
- 学院(361495)
- 大学(360120)
- 管理(140982)
- 济(136138)
- 经济(132865)
- 研究(123219)
- 理学(122549)
- 理学院(121037)
- 管理学(118450)
- 管理学院(117812)
- 中国(89480)
- 科学(80615)
- 京(77409)
- 农(66582)
- 所(62384)
- 财(60157)
- 业大(58434)
- 研究所(57463)
- 中心(56326)
- 江(53911)
- 范(52013)
- 师范(51571)
- 农业(50956)
- 北京(48595)
- 财经(48209)
- 院(44796)
- 州(44196)
- 经(43791)
- 师范大学(41562)
- 经济学(39746)
- 基金
- 项目(255005)
- 科学(199607)
- 研究(185889)
- 基金(182605)
- 家(160357)
- 国家(158761)
- 科学基金(135159)
- 社会(115233)
- 社会科(108665)
- 社会科学(108629)
- 省(102277)
- 基金项目(97556)
- 自然(88477)
- 自然科(86303)
- 自然科学(86283)
- 划(85462)
- 教育(85050)
- 自然科学基金(84651)
- 编号(77019)
- 资助(74393)
- 成果(62482)
- 重点(57437)
- 发(55491)
- 部(54758)
- 课题(53607)
- 创(52421)
- 创新(48738)
- 科研(48400)
- 大学(46537)
- 国家社会(46513)
- 期刊
- 济(154887)
- 经济(154887)
- 研究(102078)
- 中国(71199)
- 农(65072)
- 学报(61885)
- 科学(57025)
- 管理(48407)
- 大学(46613)
- 农业(44369)
- 学学(43869)
- 教育(43320)
- 财(43131)
- 技术(31024)
- 融(29129)
- 金融(29129)
- 业经(28220)
- 经济研究(22362)
- 财经(21893)
- 业(21152)
- 问题(20417)
- 图书(19894)
- 版(19580)
- 资源(19238)
- 科技(19187)
- 经(18598)
- 业大(17057)
- 技术经济(16643)
- 理论(16605)
- 现代(15881)
共检索到527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程明洋 尹珍珍 张东 李二玲
生态禀赋优越型城郊村往往可以凭借景观资源和大城市外溢效应实现乡村发展,却由于快速城镇化及“虹吸效应”造成劳动力流失、产业凋敝等空心村问题。论文以嵩山风景区传统村落杨家门村为研究案例,基于行动者网络,运用半结构式访谈、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乡村转型过程和机制进行分析,并探讨内生动力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表明:案例村转型过程经历了乡村资源向乡贤集中、产业多样化发展反哺村民、政府主导—企业引领—村民参与多元化发展3个阶段,动力机制从内生动力主导向内生动力与外援动力相结合转变,历经乡贤主导—政府主导—社会网络多元化治理的演化路径,最终促进乡村人口—土地—产业—社会的转型发展,实现人才、产业、组织、文化、生态的振兴。研究可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的城郊型空心村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静 张闻龙 郭晨晓 袁伟
耕地抛荒发生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L市D镇为例,在农民理性和农政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农户生计理性"分析框架,解释了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提出了耕地抛荒的"社会生态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耕地抛荒是发展过程中农民根据家庭生计类型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要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应引导农民的生计理性、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农户韧性,通过有效调节社会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农户生计和耕地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耕地抛荒 生计理性 社会生态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静 张闻龙 郭晨晓 袁伟
耕地抛荒发生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L市D镇为例,在农民理性和农政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农户生计理性"分析框架,解释了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提出了耕地抛荒的"社会生态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耕地抛荒是发展过程中农民根据家庭生计类型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要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应引导农民的生计理性、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农户韧性,通过有效调节社会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农户生计和耕地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耕地抛荒 生计理性 社会生态治理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乔鹏程 上官彩霞 滕永忠 田建民
易地搬迁作为脱贫攻坚战"五个一批"中的一项重大举措,搬迁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须从实践层面探索两者衔接的有效路径。黄河滩区作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通过大规模易地搬迁寻求一条既能保障滩区群众免受洪水威胁又能让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根据河南黄河滩区9县(市、区)易地搬迁实地案例,从产业发展、居住环境、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建设和群众生活五个方面阐释易地搬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匹配性,为今后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的协同推进提供了路径:做好统筹规划、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抓好产业支撑和加强政策保障。
关键词:
易地搬迁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轶博
[目的]通过分析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在深入了解我国城乡发展规律与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探析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振兴路径对于突出乡村地域功能特色,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方法]文章从乡村地域功能的角度探析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通过对研究区域的乡村地域功能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乡村振兴目标对振兴路径进行分析。[结果]城乡融合视角下的河南省乡村地域功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异特征,生产发展功能指数其生产发展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35~0.265,高值区主要集中在豫南的南阳、驻马店、信阳,中值区集中在豫东北,低值区集中在豫中城市群。生活功能指数主要介于0.015~0.205,低于生产功能指数,呈现出地带性分布特征,生态功能指数介于0.025~0.019,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较丰富的伏牛山区。总体功能指数介于0.105~0.645,豫西大于豫东,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结论]城乡融合背景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路径就是补齐乡村的不足与短板,发挥城乡融合优势,通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从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作用机理来看,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结合当前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阶段性要求,乡村振兴路径探索应基于对乡村地域功能格局与演变规律的科学认知,立足于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及地方发展基础,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指导原则。围绕乡村振兴的五大目标体系,总结和梳理不同功能类型的乡村地域空间存在的功能缺陷,分析资源整合方式,促进乡村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帆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在土地制度、融资渠道以及创业项目等方面给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各种便利与支持。河南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大多数返乡农民工选择创办经验型企业、小商小户型企业、依靠本地资源型企业以及产业集群型企业等。但由于缺乏项目指导等原因,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最可行的创业路径仍是创办小商小户型企业,但该类型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因此,为了卓有成效地解决当前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趋势,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河南省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工 返乡创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文倩 韩婧 范利瑶 蔡天毅
以平原农区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农产品生产、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5类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优势功能法综合划分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区。结果表明:(1)扶沟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整体上表现出“社会保障功能最强,生态保育功能较强,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和农产品生产功能相对较弱”的位序特征,并且各类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基于优势功能识别结果,将扶沟县14个乡镇划分为综合型、单功能主导型和双功能并重型3种功能类型区,并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思路,提出分区差异化发展对策,为推进扶沟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和分析策略可为平原农区其他类似县域明确乡村地域功能特征、探寻乡村振兴科学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海霞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新时期应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顺应历史发展规律、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财政部门更应积极置身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更应用好用足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此,在对河南省驻马店市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情况进行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财政 财政职能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雪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构建新时代农村现代化格局的重要举措,统筹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是河南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与关键,也是河南省实现农村三产融合目标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旅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把脉河南省农旅融合发展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关键词:
农旅融合 乡村振兴 发展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曦
金融服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金融在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中还存在着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需求不足、金融服务模式单一等困境。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加强涉农金融知识的教育宣传、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依托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各项事务的协同发展等途径,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曦
金融服务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金融在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中还存在着农村金融制度不完善、金融需求不足、金融服务模式单一等困境。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必须通过加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加强涉农金融知识的教育宣传、积极推进金融服务体系的改革完善、依托金融服务推进乡村各项事务的协同发展等途径,助力河南省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金融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鹏
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与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是互相补充与统一的过程,就河南省而言,当前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尖锐、城乡间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不健全以及公共服务配置失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需要制定合理的城乡融合规划,促进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应继续深化改革,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必须破除城乡间要素流动机制障碍,为河南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指引,在城乡协调均衡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双利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业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针对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开发不当、传统乡土文化受到冲击、基础设施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结合当前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冀望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旅游 优化升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艳华
本文因循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营销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途径的逻辑,以4P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分别对河南省乡村旅游营销现状,产品组合、定价策略、渠道建设、促销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四点营销策略优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 营销策略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