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4)
2023(11093)
2022(9748)
2021(9272)
2020(7807)
2019(18173)
2018(18226)
2017(34856)
2016(18967)
2015(21398)
2014(21338)
2013(21009)
2012(19013)
2011(17023)
2010(16897)
2009(15340)
2008(15189)
2007(13194)
2006(11287)
2005(9675)
作者
(55078)
(45217)
(44771)
(42979)
(28954)
(21808)
(20547)
(18016)
(17230)
(16255)
(15709)
(15075)
(14277)
(14151)
(13999)
(13780)
(13557)
(13409)
(12945)
(12911)
(11327)
(11001)
(10964)
(10310)
(10193)
(10167)
(10093)
(10048)
(9053)
(9051)
学科
(71872)
经济(71799)
管理(56753)
(51455)
(43747)
企业(43747)
方法(36658)
数学(31456)
数学方法(30882)
(18568)
(18456)
(18386)
中国(17006)
业经(15965)
环境(14806)
地方(14116)
理论(13870)
(13175)
(12900)
财务(12829)
财务管理(12805)
农业(12698)
企业财务(12105)
(11763)
贸易(11758)
技术(11674)
(11635)
(11397)
(11204)
教育(10595)
机构
大学(265475)
学院(264363)
管理(108307)
(96675)
理学(94551)
经济(94271)
理学院(93501)
管理学(91474)
管理学院(91025)
研究(84776)
中国(62202)
(57501)
科学(55998)
(44412)
(42480)
业大(41204)
(40965)
中心(38990)
研究所(38954)
(37413)
北京(36639)
财经(36100)
(35779)
师范(35474)
(32698)
农业(32035)
(31683)
(31107)
技术(28886)
师范大学(28717)
基金
项目(187511)
科学(146614)
研究(136309)
基金(134940)
(117720)
国家(116761)
科学基金(100493)
社会(83075)
社会科(78590)
社会科学(78568)
(73591)
基金项目(71857)
自然(67402)
自然科(65743)
自然科学(65730)
自然科学基金(64484)
教育(62652)
(62141)
资助(56559)
编号(56146)
成果(45013)
重点(41654)
(40533)
(38916)
课题(38501)
(38395)
科研(36174)
创新(35710)
项目编号(34745)
大学(34702)
期刊
(102489)
经济(102489)
研究(73663)
中国(47522)
学报(42966)
科学(39063)
管理(38158)
(35733)
(33606)
大学(32072)
教育(31556)
学学(30036)
农业(25689)
技术(23981)
(17835)
金融(17835)
业经(17275)
图书(16115)
财经(16025)
经济研究(15559)
科技(13674)
(13409)
理论(13335)
(13202)
资源(13083)
技术经济(13065)
统计(12812)
问题(12784)
实践(12593)
(12593)
共检索到37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宏  李国平  林晚发  
随着生态环境以及生态价值重要性的日益提升,生态价值评估与补偿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与补偿标准应用情况的分析,指出了生态价值评估方法与补偿标准的优缺点和存在问题,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气候生态为切入点,给出了进一步发展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运禄   张明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运禄   张明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对研究评估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湿地生态价值的85篇文献进行案例分析,构建了区域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思路与估测模型,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湿地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了定量测算。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来看,湿地生态价值总量呈现由西向东递减、由西北、东北向中部递减趋势;单位面积湿地生态价值量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由中部向东北和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梯度基本一致。(2)2018年我国湿地生态价值总量为18.36万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占生态价值总量的75.55%,表明调节服务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功能;(3)经济欠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对生态补偿需求迫切程度较大,特别是西藏、青海应对其优先补偿。(4)我国83.87%的省份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16.13%的省份有较大困难支付补偿标准,其中作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水区的青海、西藏基本没有条件支付补偿标准,这为建立横向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翼飞  陈红敏  李瑾  
本文系统梳理了生态服务及其价值评估、支付意愿与补偿标准之间的理论联系,分析了当前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理论误区,指出充分考虑利益主体的意愿是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的必要环节,意愿价值评估法的应用将增强我国生态补偿标准的科学性。最后,提出了该方法在生态补偿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红灯  田大伦  闫文德  宁晓波  郭晓飞  陈星  
以贵阳市公益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通过调查贵阳市居民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WTP),对其生态效益价值及补偿标准进行了评估,为完善补偿机制提供科学参考。结果显示:(1)73.6%贵阳市居民家庭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有支付意愿,平均意愿支付额为E(WTP)=213.96元/(户年);(2)支付意愿受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年龄、收入水平及环境关注态度对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3)贵阳市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估值为2.91×108元/年,等同贵阳市2011年国民生产总值的0.21%;补偿标准估值为1 160.85~1 348.40元/(hm2年)。该结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方巍  胡海晨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难点,即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构成要素的识别,围绕谁补偿给谁、补偿额度是多少、补偿资金从何处来、如何进行补偿以及补偿效果怎么样五个维度,从资金运作链和行为效应链分析了补偿机制的隐性运行机理。以此为基础,以自然资源类生态补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中,应更加重视环境价值,同时应充分考虑空气洁净度、空气负离子含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稀缺度等的价值或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绮阳   王永瑜   杨燕燕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可为构建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文章依据SEEA-EA明确可纳入生态补偿范围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基础上,考虑来源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负面影响,以进一步核算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并结合区域社会发展阶段、地方财政补偿能力等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净价值核算结果进行调整,以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甘肃省的数据为例,具体测算各市州的生态补偿标准,以验证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牛志伟  邹昭晞  
农业生态补偿有两类涵义:一类是"对农业生态的补偿",即对农业生态系统的补偿;另一类是"对农业的生态补偿",即对农业生态价值的补偿。与此相对应,国内外关于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也有两类:从生态保护成本和从生态服务价值两个不同角度测算生态补偿标准。成本与价值是投入产出有机整体的两个方面,然而遗憾的是,现行的两类补偿标准研究大多是相互独立的,甚至是割裂的。本文吸取和借鉴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合理内涵,克服其各自的片面性,构建一个"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补偿标准模型",将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思路统一在一个分析框架中。对该模型的应用与分析,验证了其对于修正两类补偿标准研究的片面性、为实际工作部门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构建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可以进一步延展至不同条件下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了解决某些情况下出现的相对冗余的资源创造生态价值的能力被忽略的问题,本文借助线性规划敏感性分析工具,对模型初始最优解进行修正,得到能够满足生态系统与生态价值一致性的补偿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本文所构建的农业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立权   吴迪   刘晨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68亿元,占比达到76.55%;(2)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系统共吸收5 619.934×10~4t碳,转换为经济价值为153.59亿元;(3)2020年怒江州生态补偿标准区间值为4.12亿元~11.19亿元,取区间均值作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金较为合理,怒江州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7.655亿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王奕淇  张文彬  
本文对区域分工与合作的比较优势理论进行新的诠释,构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的生态产品与物质产品分工与合作的理论模型,以利用区域资源禀赋提高效率,但由于外部性的存在,生态产品很难转化为经济价值,造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上下游间的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突出。本文认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区域发展失衡和不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明确生态补偿标准是核心问题之一。随后,基于区域发展失衡视角,构建了一个将机会成本法与水资源价值法相结合的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最后,测算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陕西水源区为保护水源损失的排污权价值,得到2012年陕南三市应获得176.3亿元的生态补偿金额,并根据受水区的调水量分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敏  张继伟  姜玉环  陈凤桂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将用海者的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由此抑制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比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更具有明显的管理绩效优势。在总结分析相关基本概念、补偿责任、补偿方式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炼了更易于政策设计操作的用海项目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为实证对象,建立了完整用海方式分类体系下的区域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科学、高效、可行的海洋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赖敏  张继伟  姜玉环  陈凤桂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将用海者的外部损害成本内部化,由此抑制海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比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更具有明显的管理绩效优势。在总结分析相关基本概念、补偿责任、补偿方式等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炼了更易于政策设计操作的用海项目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为实证对象,建立了完整用海方式分类体系下的区域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以期为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制定科学、高效、可行的海洋生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晨  丁晓辉  李国平  汪海洲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为确立生态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和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本文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02-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全面评估了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变化情况,据此确立了生态补偿的上限标准和分摊机制,并尝试根据生态服务功能和动态价值变化确立生态补偿支付标准。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 724.56亿元,比2002年减少了125.38亿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偿上限标准为46.12亿元/a,其中中央政府为18.45亿元/a,受水区地方政府为27.67亿元/a;生态补偿支付标准中央政府为7.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国勇  董蕊  于法稳  
小流域生态补偿是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矛盾的重要经济手段。文章以安顺市西秀区长田小流域为例,利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对小流域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匡算:长田小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91 358.60万元,生态补偿总金额为1 162.45万元,其中,农田系统补偿额为131.94万元,森林系统补偿额为753.36万元,水域系统补偿额为25.60万元,果木林系统补偿额为251.55万元。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之上,对可受补偿和不可受补偿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区分,并将不同生态系统所能提供可受补偿生态功能的当量因子表示出来,使得生态补偿额的确定具有科学性、更加准确,进而为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戴君虎  王焕炯  王红丽  陈春阳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基础。近年来很多研究对不同尺度和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有效地增强了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与人类福祉关系的认识。但其中一些研究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偏离实际较多,对生态补偿等生态系统管理实践作用有限。因此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为客观认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各框架的优点,总结出完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框架,并强调了评估的经济学基础、研究尺度及利益相关者问题。该理论框架要求以人类的支付意愿(Wish To Pay,WTP)为基本原则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合理估价,并将各项服务的具体价值分配到不同尺度的利益相关者。这可以增强价值评估结果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性,为生态补偿标准及对象的确定提供指导性帮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