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53)
2023(15623)
2022(13104)
2021(12310)
2020(10100)
2019(23031)
2018(22704)
2017(42494)
2016(22727)
2015(25585)
2014(25255)
2013(24873)
2012(23154)
2011(21100)
2010(20853)
2009(18646)
2008(18125)
2007(15757)
2006(13700)
2005(12326)
作者
(63872)
(53295)
(52931)
(50058)
(33729)
(25408)
(24099)
(20844)
(20442)
(18701)
(18258)
(17953)
(16742)
(16609)
(16510)
(16341)
(15878)
(15346)
(15275)
(15244)
(13190)
(12910)
(12770)
(12165)
(11986)
(11915)
(11569)
(11526)
(10641)
(10531)
学科
(103557)
经济(103469)
管理(60951)
(56180)
方法(43544)
(43375)
企业(43375)
数学(38715)
数学方法(38129)
中国(31485)
(27236)
地方(26095)
(21936)
业经(21343)
(19686)
(19243)
贸易(19229)
环境(18911)
(18670)
农业(18478)
(16316)
(15862)
银行(15842)
(15764)
金融(15760)
(15348)
(15316)
(15095)
地方经济(14665)
技术(14618)
机构
学院(317979)
大学(315551)
(136904)
经济(134381)
管理(121381)
研究(113012)
理学(104446)
理学院(103234)
管理学(101281)
管理学院(100698)
中国(87642)
科学(68234)
(68229)
(59899)
(55943)
中心(52215)
研究所(51010)
(49928)
财经(47907)
(45966)
业大(44715)
(43743)
北京(43603)
经济学(42884)
(42864)
师范(42458)
(41711)
农业(38694)
经济学院(38680)
(37160)
基金
项目(218207)
科学(173671)
研究(160544)
基金(159545)
(139346)
国家(138260)
科学基金(119344)
社会(104098)
社会科(98926)
社会科学(98904)
(84016)
基金项目(83318)
自然(75373)
自然科(73614)
自然科学(73596)
教育(73242)
自然科学基金(72241)
(71351)
资助(65859)
编号(63925)
(51734)
成果(50622)
重点(49842)
(48367)
(45466)
国家社会(44530)
课题(44479)
创新(42662)
科研(41634)
教育部(41514)
期刊
(149248)
经济(149248)
研究(93351)
中国(65073)
学报(46542)
科学(45369)
(45317)
管理(45149)
(44488)
大学(36170)
教育(34947)
学学(34106)
农业(32023)
技术(30547)
(28990)
金融(28990)
经济研究(24833)
业经(24235)
财经(23095)
(20025)
问题(19461)
统计(17980)
(17892)
(16601)
资源(16592)
技术经济(16139)
(15926)
世界(15580)
图书(14806)
国际(14733)
共检索到477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汪毅霖  
生态文明是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必须将生态文明嵌入人类发展指数(HDI),以加强其解释力和说服力。基于UNDP2010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新方法,构建"生态人类发展指数",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地区间的人类发展不平衡。通过对"混合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人类发展指数"的计算可知,中国区域间人类发展差距明显,且生态文明程度往往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在考虑生态文明维度后,中国省区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分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提高人类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经济发展与健康、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韩亚杰  李晶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圣云  姜婧  
研究目标:分析1995~2016年中国八大区域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变及其结构分解。研究方法:使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空间差异演进过程,采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主成分法分析空间差异的来源构成及其变化,应用Kaya恒等式扩展和LMDI因素分解识别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变化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明显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地区差异稳步减小,八大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指数差异决定了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总体区域差异的走向。收入指数差异的缩小是我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趋于缩小的主要原因。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化由经济效应和技术效应双轮驱动,生态效率效应和社会效应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有抑制作用。研究创新:基于八大区域视角,揭示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变化特征及其动因。研究价值:刻画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区域差异的演变过程,分析其来源及变化,为缩小我国区域间人类发展水平差距,促进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均衡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晶  郭立文  
文章从国际通用的人类发展(HDI)角度入手,研究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和空间格局。采用聚类分析法对中国各区域进行重新分类,并尝试从HDI综合指数和分项指数对人类发展的区域差距进行了单维度和多维度的剖析。研究表明区域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维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消除地区差距和不均衡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晶  李晓颖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策机构用人类发展指数(HDI)监控和分析国家区域政策的实施力度和效果。鉴于区域差距的相对性以及HDI本身存在的缺陷,将其用于区域内部人类发展差距的分析时必然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本文借鉴空间距离法的核心思想,对HDI进行方法上的改进,提出了区域人类发展指数(RHDI)。RHDI能够计算出一个区域与全国水平最小值之间和与目标值之间的客观差距,不但提高了HDI的技术质量,而且可以准确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通过对HDI与RHDI的全面对比分析,对中国各个地区的人类发展状况及差距给出了一个更准确的刻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辉  孙剑平  朱英明  
本文应用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概念,从经济、教育和健康水平三个方面来综合测度我国东部的江、浙、沪、鲁、闽、粤6个国内经济最为发达的省市19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状况,并分别对六省市人类发展水平总体及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探讨和初步的国际比较,为客观评价六省市可持续发展状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建  王仰麟  吴健生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净初级生产力的人类占用从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国际上一种重要的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论文简要介绍了净初级生产力人类占用的基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分析了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基本原理。综合国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认为,定量表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上限是净初级生产力人类占用方法的最大优点,而该方法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评估的不足之处则主要表现在关键参数的不确定性、可持续性的评价阈值、研究数据的缺乏和生物量进出口问题等4方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晶  庄连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否能够准确地测度人类发展的程度?本文从基础数据问题、权重分配问题、计算方法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4个主要方面对近期学者关于HDI的批评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和评论。结论是HDI在衡量人类发展最基本的3个维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上述4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亟需进行修正和扩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翟晨阳  
重新计算人类发展指数(HDI),应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对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演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1)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整体得到明显提升,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全球七大区域间的HDI差异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非均衡的主要特征,但其对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区域间与区域内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整体趋于均衡。(2)全球七大区域内部HDI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非洲与大洋洲区域内国家间的HDI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北美洲、欧洲(除东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区域内部的HDI差距较小且比较接近,东欧区域内部的HDI差距最小。(3)全球各国之间的教育指数差距最大,收入指数差距次之,健康指数差距最小。健康指数得分最高,教育指数增速最快。教育指数的不平衡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教育进步对HDI空间差距缩小的贡献率最高。(4)全球HDI空间差异演化主要由集中效应引起,即全球HDI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健康、教育与收入指数自身的非均衡性。集中效应促进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缩小,结构效应则扩大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的鸿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晶  刘玲玲  
采用国际通用的HDI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结合Arc GIS和Geo Da软件,运用空间探索技术(ESDA)、重心转移与空间模块分析,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了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之中。首先对中国人类发展进行全局的空间趋势分析和重心转移趋势分析,在全局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局部空间模块分析和空间四象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区域人类发展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在空间呈集聚状态。中西部的局部区域出现了与整体不一致和相反的趋势(极化效应),但数量呈减少趋势,说明区域之间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极化效应在不断减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宋洪远  马永良  
本文在收集整理反映我国城乡收入、教育和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别数据的基础上 ,利用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法计算了按城乡分的收入指数、教育指数和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 ,并进一步构建了按城乡分的人类发展指数。基本结论是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是最大的 ,而且呈现出整体扩大的趋势 ;城乡教育差距要小于收入的差距 ,城乡教育上的差距呈现出整体缩小的趋势 ,差距扩大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以后的阶段 ;城乡人口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数间的差距始终是最小的 ,然而这个差距却在扩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成林  罗庆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发展指数。运用该指数对1992—2002年中国大陆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论:第一,全国及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同时,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异呈缩小趋势。第二,全国人类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格局不断强化。人类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集中在东部地区。第三,各省区间人类发展速度相差较大,大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第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的差异趋于缩小,但是缩小的速度不一。东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第五,人类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而且,东部与中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经纬  刘志锋  何春阳  高宾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全面地评估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家、区域和省三个尺度上系统评价了中国人类-环境系统1990—2010年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为中上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1990—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表现为增长趋势,中西部可持续性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指标呈增加趋势,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为下降趋势。可见,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均不协调,需进一步促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汪毅霖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的《人类发展报告》(HDR2010)中,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测度方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进。指标的选取、阈值的选择和算法的变化是人类发展指数演变的三条基本路径,其既有方法论依据,也顺应人类发展理念的更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混合HDI"、"非收入HDI"和"旧版HDI"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人类发展指数算法的此次改进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忽略人类发展的任何一个维度都将受到惩罚;中国的人类发展水平在地区间很不平衡;计划经济时代为我们在健康和知识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改革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  
人类发展指数(HDI)从人本主义出发,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单纯比较人均GDP的方法,更加全面科学地为各国的发展实践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个指标体系中各项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与别国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良政策,使本国的经济和社会都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尤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指标设计上都可以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服务。就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的创建进行阐述,然后对其包含的发展思想进行理论评价,最后以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证明研究和重视人类发展指数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