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8)
- 2023(7555)
- 2022(6186)
- 2021(5815)
- 2020(4507)
- 2019(10285)
- 2018(10079)
- 2017(19596)
- 2016(10478)
- 2015(11598)
- 2014(11400)
- 2013(11078)
- 2012(10325)
- 2011(9589)
- 2010(10132)
- 2009(9507)
- 2008(9756)
- 2007(8910)
- 2006(8199)
- 2005(7573)
- 学科
- 济(42088)
- 经济(42044)
- 管理(36971)
- 业(34637)
- 企(29208)
- 企业(29208)
- 农(17431)
- 方法(14599)
- 财(11846)
- 业经(11573)
- 中国(11534)
- 策(11440)
- 贸(10939)
- 贸易(10935)
- 数学(10908)
- 易(10713)
- 数学方法(10711)
- 环境(10629)
- 学(9934)
- 农业(9444)
- 理论(9433)
- 划(9193)
- 地方(8988)
- 制(8872)
- 和(8184)
- 务(7316)
- 财务(7300)
- 银(7299)
- 银行(7296)
- 财务管理(7290)
- 机构
- 学院(156241)
- 大学(152531)
- 济(66672)
- 经济(65205)
- 管理(61831)
- 理学(52726)
- 研究(52633)
- 理学院(52178)
- 管理学(51538)
- 管理学院(51211)
- 中国(40461)
- 财(32192)
- 京(32106)
- 科学(29539)
- 所(25452)
- 财经(24647)
- 江(24437)
- 中心(23591)
- 研究所(22781)
- 经(22218)
- 农(22009)
- 范(21626)
- 师范(21517)
- 北京(20603)
- 院(19506)
- 州(19433)
- 经济学(19426)
- 业大(19367)
- 财经大学(17993)
- 经济学院(17180)
- 基金
- 项目(96593)
- 科学(77365)
- 研究(76436)
- 基金(69741)
- 家(59211)
- 国家(58662)
- 科学基金(50780)
- 社会(48828)
- 社会科(46179)
- 社会科学(46168)
- 省(37465)
- 基金项目(35343)
- 教育(34566)
- 编号(32193)
- 划(31294)
- 自然(30673)
- 自然科(29829)
- 自然科学(29823)
- 自然科学基金(29321)
- 资助(28053)
- 成果(27078)
- 课题(22588)
- 发(21970)
- 重点(21932)
- 部(21595)
- 创(20292)
- 性(19930)
- 国家社会(19847)
- 项目编号(19200)
- 制(19089)
共检索到2411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建华 崔国行
价值规律在生态产品中的应用与发展是构成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生态产品价值存在或价值本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本文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是什么”,对国内外生态经济学中生态产品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认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话语体系为目标,构建中国特色生态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提出,我国的生态产品价值体系面向凸显劳动价值、面向发展生产力、面向现实关切,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面向统筹保护和发展,生态产品价值伦理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于此,提出实现策略:一是坚持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实践;二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为基础,发掘中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价值理论;三是结合试点实践,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四是打造面向现实关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政策建构;五是坚持人民性的生态产品价值伦理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健
当下教师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践性、实效性等问题频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和挑战,有必要建立"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的概念,在理论研究、政策设计和实践操作层面厘清其意蕴,创新实现意蕴的策略。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应以培训取向、专业特性和学员需求为逻辑起点,涵育认知学习与情感体验并重、理论探索与实践操作结合、即时效果与延伸效应兼备、利他价值与主体价值统一等内涵特征,并实施情绪管理、校地合作、双导师制、文化濡染等创新策略。
关键词:
教师培训 高质量教师培训项目 意蕴 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肖丽 谭永平 郑世珍
文章阐述了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逻辑起点,分析了其内涵和意蕴,并从学校层面提出建立"二元三级"组织体系、打造"双高双强"教学团队、构建"四性五化"内容体系、搭建"四位一体"教学平台、创建"双师双线"教学模式等加强职业本科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孙韩小雪
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共同富裕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态逻辑体现了良好生态环境保障生态产品的基础性,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提供了可能性;经济逻辑体现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性和全面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可行性;社会逻辑则体现了社会公众的参与性和共享生态红利的公平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可借鉴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涌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评价机制、市场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八个方面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推进策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对生态产品的价值认同;完善核算规范,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可比性;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甄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内容;根据生态产品属性,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强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的持续性;实施考核机制,促进生态产品不断增值;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共同富裕;健全制度保障体系,高质量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生态产品 生态产品价值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玉倩 黎明 苏晨晨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即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展现了其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供需关系的协调优化及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理论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在实践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化,深化了生态产品体制的改革;依托数字档案管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产权的精准界定;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多元化交易;数字思维的融入,加速了人才队伍建设与体系的完善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臧红敏 臧红岩
科技自立自强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文章对科技自立自强的内涵及理论逻辑进行深入研究,表明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高级发展阶段,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过程中的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创新主体协作关系不强、创新资源配置不均衡、创新人才投入不足等问题,从科技创新体制、主体、资源、人才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创新共同体、构建各类创新要素市场、创新人才引育双重机制等主要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会 李强 温亚利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彬睿
法治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再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演进历程,内隐着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契合的逻辑机理,是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征程中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法治中国具有深刻内涵,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制度化。在新时代,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标志,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精准定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注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爱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关于商品价值内涵一直有着两种极具张力的理解路向:价值实体论与价值关系论。前者将商品价值本体归结为一种物质性的实体范畴,即人的活劳动耗费;后者认定价值并非某物的实体受创物,而是一种劳动交换关系。这两者均具有还原主义色彩和各自的理论缺环。基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可知,价值概念是一个在四大序参量共同作用下、复杂经济环境中演化生成的综合性范畴,而绝非化约后的某种单一之物。其本体论内涵可归结为由当下社会必要劳动耗费决定的、在供需博弈中实现的、商品的基本交换能力。该界定之创新在于内含了"劳动实体"和"交换关系"两个本质因素:既强调劳动作为价值源泉与尺度的决定性作用,又将交换关系内在地、本质性地融入价值概念,且避免了价值实体论和价值关系论在实践中分别对"交换"与"劳动"的悬置。这一整合或许是商品价值范畴内在统一性的逻辑言明与重新发现,或可为消弭劳动价值论内部"纷争"、应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现实挑战提供选择性核心概念和理论预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振 郭杰 欧名豪
如何有效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重要议题。为此,文章基于逻辑框架法,从宏观目标、具体目标、政策产出和政策投入四个层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逻辑闭环,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构成和基本框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宏观目标是存量生态产品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增量生态产品得到系统修复,能够保障持续供给;(2)具体目标是生态产品易度量、可抵押、可交易、易变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3)政策产出导向为摸清基础底数、健全核算体系,支撑生态产品易度量;明晰产权边界、创新金融支撑,实现生态产品可抵押;统一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推动生态产品可交易;凝聚价值共识、完善生态补偿,促进生态产品易变现;(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投入措施为开展生态产品信息普查,摸清基础底数;完善生态产品价值评价规范,健全核算体系;推动生态资源确权登记,明晰产权边界;拓宽生态产品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支撑;整合现有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统一交易平台;规范生态产品交易行为,明确交易规则;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宣传,凝聚价值共识;健全生态产品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生态补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雨 刘友女 刘祯琪
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着全员育人“人员”角色缺位、全过程育人“过程”链条欠完整、全方位育人“方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成诸多制约。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其所具有的基于开放效应的开放性、基于伺服原理的序参量、基于自组织原理的自主性等内涵特征,成为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基础、关键要素、发展动力。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现理路为:以价值引领实现目标重组促进目标协同;以评价改革实现主体重塑促进主体协同;以元素融合实现内容重构促进内容协同。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协同理论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新华 贾心蕊
为厘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与逻辑机理,基于产权理论及多中心治理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并采取单案例纵向研究法,以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浙江省丽水市进行案例检验。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资源价值难以显化、农民权益保障不足和治理结构遭受冲击三重困境。通过所有权明晰和横向权利束划分可优化生态产权体系,促进资源价值显化;剩余索取权和监督权与农民主体的匹配是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路径;以基层民主建设促进社会资本积累并加强政府的参与性引导和强制性规则可导向稳态治理结构,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持续。基于此,应沿生态产权制度优化和治理机制重塑两大方向开展改革,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波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首次提出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平衡发展指明了方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既有各自独立的含义,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文章对当前二者逻辑内涵、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各自的实施范围,并列举了赤水市两化融合推进的成功案例。最后把二者作为前后相继、互为前提的演进过程,从产权设定及法律政策层面提出了重点推进内容;分析了在社会管理、公共推广等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军
探索高职高专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路径与方法。理清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关键点,本文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根据岗位任务,确定课程标准建设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块;以"职业性"和"行业性"为核心,强化学生职业情感与职业素养的养成,建立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适应高职院校实际应用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
高职高专 课程标准 建设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