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4)
- 2023(15881)
- 2022(12825)
- 2021(11839)
- 2020(9773)
- 2019(22516)
- 2018(22272)
- 2017(42727)
- 2016(22958)
- 2015(26045)
- 2014(26158)
- 2013(25727)
- 2012(23738)
- 2011(21204)
- 2010(21259)
- 2009(19586)
- 2008(19260)
- 2007(17443)
- 2006(15090)
- 2005(13100)
- 学科
- 济(100970)
- 经济(100876)
- 业(62171)
- 管理(61680)
- 企(46542)
- 企业(46542)
- 方法(43367)
- 数学(38255)
- 农(37857)
- 数学方法(37810)
- 中国(28057)
- 业经(25393)
- 农业(25130)
- 地方(24838)
- 财(23422)
- 学(19284)
- 制(17665)
- 环境(16525)
- 贸(15875)
- 贸易(15869)
- 易(15310)
- 发(14736)
- 产业(14602)
- 和(14590)
- 技术(14187)
- 理论(13926)
- 银(13830)
- 银行(13798)
- 务(13580)
- 融(13575)
- 机构
- 学院(327174)
- 大学(323408)
- 济(133920)
- 经济(131068)
- 管理(126052)
- 理学(108612)
- 研究(108489)
- 理学院(107418)
- 管理学(105396)
- 管理学院(104797)
- 中国(81284)
- 京(69627)
- 科学(67189)
- 农(59340)
- 财(58928)
- 所(53391)
- 中心(52489)
- 业大(50690)
- 江(50471)
- 研究所(48658)
- 财经(46977)
- 农业(45321)
- 范(43726)
- 北京(43383)
- 师范(43291)
- 经(42646)
- 经济学(41318)
- 州(40004)
- 院(39453)
- 经济学院(37486)
- 基金
- 项目(224791)
- 科学(177101)
- 研究(165424)
- 基金(161595)
- 家(140327)
- 国家(139096)
- 科学基金(119834)
- 社会(105838)
- 社会科(100135)
- 社会科学(100110)
- 省(89794)
- 基金项目(86088)
- 自然(76032)
- 教育(75509)
- 划(74732)
- 自然科(74158)
- 自然科学(74137)
- 自然科学基金(72782)
- 编号(67944)
- 资助(64609)
- 成果(54002)
- 重点(50960)
- 发(50569)
- 部(48851)
- 课题(47075)
- 创(46728)
- 国家社会(43770)
- 创新(43650)
- 科研(42822)
- 教育部(41802)
- 期刊
- 济(150855)
- 经济(150855)
- 研究(90295)
- 中国(64990)
- 农(58354)
- 学报(50994)
- 科学(47491)
- 财(45772)
- 管理(43521)
- 大学(39544)
- 农业(38941)
- 学学(37194)
- 教育(34060)
- 技术(30356)
- 业经(28720)
- 融(28707)
- 金融(28707)
- 财经(22648)
- 经济研究(22567)
- 问题(21056)
- 经(19607)
- 业(18916)
- 版(17205)
- 技术经济(16097)
- 图书(15873)
- 统计(15858)
- 资源(15828)
- 科技(14919)
- 商业(14813)
- 现代(14701)
共检索到478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腾 刘祖云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腾 刘祖云
生态乡村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连接点,如何实现乡村绿色发展是当下及未来生态乡村建设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双向互构作为分析框架,对南京市竹镇生态崛起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化”的双向互构是乡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路径。“生态产业化”是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过程,主要包括生态资源培育、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产品与服务市场化四个关键环节;“产业生态化”则是将环境减排和资源减量等生态思维应用到产业发展中的过程,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间资源共享、绿色技术运用等多元途径实现。“两化”价值互享、功能互通,实现“两化”互构不仅需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种机制的支持。本文对“两化”互构的逻辑关系、行动策略和实现机制的提炼突破了既有的理论阐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乡村建设研究中理论分析的不足。未来研究中,不同类型乡村的生态发展路径和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芬
生态监管是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监管理念日趋成熟、监管体制逐步建立、监管机制日益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由于生态监管的体制、机制和方法等缺乏创新和深度完善,生态监管也面临着行政监管失效、市场监管失灵、社会监管失范的挑战。因此,需要从创新垂直管理模式、完善生态监管组织体系,探索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作用和完善生态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等多方面改进完善,以策应农村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
农村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生态监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敏瑞 张昊冉
[目的]揭示在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下,如何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我国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相关政策体系,对目前我国的农业生态产业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结果]基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理念的乡村绿色转型发展正在逐步实践完善,各地正在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挖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等等。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制度机制不完善、特色产业同质化严重、生态产品技术体系不健全、人才建设滞后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在乡村“+生态”和“生态+”的业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结论]为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理念下的乡村振兴进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优化整体特色产业链、建立健全相关生态产品技术体系、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居民素质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晔
剖析生态乡村的层次内涵及建设体系,明确生态乡村类型和模式,提出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具体途径,为切实提高生态乡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乡村 体系 模式 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洪波
"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首次提出为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平衡发展指明了方向。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既有各自独立的含义,又相互联系、互为前提。文章对当前二者逻辑内涵、实现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各自的实施范围,并列举了赤水市两化融合推进的成功案例。最后把二者作为前后相继、互为前提的演进过程,从产权设定及法律政策层面提出了重点推进内容;分析了在社会管理、公共推广等方面面临的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晔
1.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农村环境问题。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立和完善农村水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合理划定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和保护范围,严禁在该区域内设立排污口,禁止在水源地周围倾倒垃圾、养殖畜禽、设立厕所等会对水质造成破坏的行为。重视农村生活污染治理。根据农村生活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道明 倪天华 左玉辉
生态工业建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实践,本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工业生态化建设理念。在对南京市石化工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工业结构生态化、空间布局生态化、生产管理生态化和废弃物处理生态化四位一体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地探索了南京石化工业生态化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生态工业 四位一体 石化工业 生态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葵 吴玲红 周鹤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其中,乡村生态产业化指的是把农村地区所特有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要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转化为产业的过程,以此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在保护中开发。
关键词:
产业化研究 乡村生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崇刚 孙伟 曹玉红 陈晨
乡村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的腹地价值,乡村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对生态服务功能有重要的影响。以南京市为例,在乡村实体地域范围基础上进行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测度研究,利用遥感定量测量和CASA模型测算分析南京市1985—2016年乡村地域生态服务功能演化。研究表明:(1)1985—2000年,乡村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都存在降低的趋势;2000—2016年,除水源涵养功能外,其他各种类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仍存在降低的趋势。(2)第一阶段乡村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南偏西和南偏东方向;第二阶段,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在北部和北偏西方向有了提升,其他方向均有不同程度减少。(3)乡镇工业化阶段,生态服务功能受乡村内部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大;在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阶段,城市扩展对乡村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更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刚 张海霞 吴幽
随着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原子化等问题的出现,公益力量下沉中生成的乡村基金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主体。本文以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为典型案例展开乡村公益组织生态分析,发现乡村基金会在与村委会的关系上展现出既存在“应付”更有所“承担”的应承式多态互动图景,并形成了“高度集权”与“随时分权”、“统一供给”与“差异需求”的双重效应。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应承式互动在生态位视角下,可归因于相互之间的趋适竞争逻辑,显示为乡村基金会生长发展中的成长式位态,并表现为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层次化的结构位态,以及突破权力“板结化”、消解组织“资源诅咒”、规避信任“陷阱”和防范传统“观念坝”的功能位态。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推动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互动的位态治理提供政策启示,在促进生态位平衡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有效支撑的组织生态。
关键词:
应承式互动 趋适竞争 生态位 位态治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全开发理念盘活乡村生态资源价值,是新时代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在揭示生态资源价值化所经历的“生态资源价值培育—生态资源资本深化—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阶段发展内涵的基础上,阐述生态资源价值化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关联,并深入剖析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三阶段逻辑机理,探讨助推乡村振兴的区域典型模式以及在助推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区域现实难点和共性现实难点。基于逻辑发展、区域难点、共性难点三个视角提出生态资源价值化助推乡村振兴的突破路径,为盘活生态资源价值,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清秀
产业生态化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科学有效的整合自然、产业、社会各种不同的资源,以此达到消除产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产业、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描述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产业生态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探讨二者之间的共性和互利性,说明了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建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产业生态化与美丽乡村互动发展对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美丽乡村 生态建设 互动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龙斌 王海鑫
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大目标,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内在统一、彼此包含和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二者通过理念耦合、目标耦合、资源耦合、路径耦合、技术耦合,实现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基于这一耦合机理,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龙斌
通过释放生态红利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最佳选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三大基本逻辑,一是基于生态经济效益理论和“两山”理论的基本理论逻辑,二是基于政策推动、消费拉动和技术驱动的现实逻辑,三是基于国内大量案例的实践逻辑。乡村生态产业化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经济效率提升,产业生态化有利于形成乡村生态产品品牌溢价,二者共同作用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基于这一内在机理,围绕生态资源开发、农业绿色转型、资源产权流转和生态载体溢价的四种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六大路径,即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村社本位与乡村产业新内源性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陕西省和县方村的个案分析
地方性再生产的时空逻辑——基于北碚乡村建设的理论分析
政社互动下国际化社区协商治理的类型化研究——基于南京市四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经营型治理: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中村庄治理的逻辑转向——基于关中西部石头坡村的个案分析
基于GIS的城市洲岛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及影响机制分析——以南京市八卦洲为例
空间生产视角下的乡村价值实现——以南京市浦口区“珍珠村”建设实践为例
民族乡村治理的秩序逻辑: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
“新旧共生”理念下乡村民宿游客感知及更新策略——以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村民宿为例
乡村区域文化元素与产业经济融合的研究——以南京市永宁街道为例
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基于南京市高淳区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