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83)
2023(15106)
2022(12701)
2021(11501)
2020(9580)
2019(20986)
2018(20724)
2017(39924)
2016(20983)
2015(23131)
2014(22916)
2013(22708)
2012(20619)
2011(18568)
2010(19020)
2009(18416)
2008(17783)
2007(16279)
2006(14887)
2005(13390)
作者
(59431)
(49969)
(49853)
(46992)
(31529)
(23913)
(22418)
(19357)
(18863)
(17835)
(17078)
(16624)
(15768)
(15697)
(15329)
(15119)
(14545)
(14405)
(14303)
(14222)
(12398)
(12304)
(11954)
(11641)
(11314)
(11152)
(11020)
(10871)
(9992)
(9802)
学科
(110841)
经济(110644)
(90498)
管理(73974)
(72950)
企业(72950)
(47712)
方法(38266)
业经(33441)
农业(32030)
数学(29364)
数学方法(29120)
(27415)
地方(25554)
中国(25038)
(19832)
(18981)
财务(18953)
财务管理(18933)
技术(18038)
企业财务(17883)
(17681)
环境(17610)
(17267)
(17224)
(17108)
理论(16199)
(15912)
(15053)
贸易(15043)
机构
学院(311043)
大学(299356)
(141594)
经济(139046)
管理(125504)
理学(107615)
理学院(106609)
管理学(105133)
管理学院(104584)
研究(101043)
中国(80313)
(61825)
(61052)
(60290)
科学(58385)
(49633)
(49241)
财经(48906)
中心(47865)
业大(46628)
农业(45634)
研究所(44475)
(44111)
经济学(42553)
(38134)
经济学院(38048)
北京(37357)
(37345)
师范(37077)
经济管理(36769)
基金
项目(201783)
科学(161551)
研究(152995)
基金(146715)
(124794)
国家(123561)
科学基金(108728)
社会(103256)
社会科(96964)
社会科学(96931)
(83336)
基金项目(78049)
教育(67231)
自然(66296)
(65167)
自然科(64696)
自然科学(64680)
自然科学基金(63514)
编号(62387)
资助(57801)
成果(48097)
(46128)
重点(44552)
(44325)
(44175)
国家社会(42385)
课题(41878)
(41359)
创新(40745)
(40135)
期刊
(176477)
经济(176477)
研究(89852)
(61779)
中国(60696)
(49455)
管理(49383)
农业(41752)
科学(41518)
学报(40152)
业经(33843)
大学(32365)
学学(31224)
(29777)
金融(29777)
技术(29699)
经济研究(26074)
财经(24711)
教育(23685)
问题(22799)
(21819)
(21547)
技术经济(19457)
世界(17480)
经济问题(15756)
现代(15735)
商业(15544)
农村(15294)
(15294)
资源(15032)
共检索到473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姬翠梅  
[目的]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等级,并基于此进行分区评价,以期为提高山西省生态农业安全度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运用离差最大化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作出动态评价,并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山西省各地级市农业生态安全等级。[结果]2007—2016年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波折上升的过程,期间出现短暂下降过程,其中生态、经济系统指数值呈上升态势,而社会系统指数值呈下降趋势;吕梁市、太原市和阳泉市等3市由于人口基数大等原因造成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不安全级,大同市、忻州市及临汾市等3市等由于工业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不安全级,朔州市、长治市及晋城市等3市由于农业污染治理及时导致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级,晋中市和运城市等2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故其农业生态安全等级为安全级。[结论]通过构建生态补偿政策及发展绿色农业体系能提高山西省农业生态安全指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文珺  刘丽红  
[目的]以山西省为例,探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对加快山西省农业全要素融合、促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论文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和限制因子识别模型,从山西省市两级分别分析2010—2020年农业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因子,探究其发展水平、演变规律以及限制因素。[结果](1)研究期间全省层面农业REE系统处于较低至中等水平,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后增加。其中农业经济发展有所提升,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资源利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耦合协调等级:2010—2012年轻度失调,2013—2016年进入濒临失调阶段,2017—2020年,提升为勉强协调。(2)区域层面,以太原市发展水平最高,并向轻度协调发展过渡;阳泉市和运城市表现为最低水平;其他地区为较低水平。变化趋势以太原市、大同市增速稳定,忻州市、临汾市和吕梁市3市发展波动性较大。耦合协调等级:太原市、大同市、长治市3市为勉强协调型;晋城市、晋中市2市为濒临失调型;其他6市均为轻度失调型。(3)障碍因子识别包含13个主要指标。[结论]山西省农业REE系统整体水平为较低到中等,耦合度高,耦合协调度相对低,协调等级逐年优化,表现为有序发展趋势。近年来山西省农业资源型经济转型取得一定进展,但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减弱,约束作用开始突显,尤其表现在产业结构、水资源、耕地资源、环境污染和治理等方面,区域尤以晋西南地区的吕梁市、临汾市和运城市为重,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环境改善等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晋江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省生态农业自身特色,从资源的自身景观价值、资源条件及生态环境3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了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以期为山西省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评分法计算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综合得分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对山西省14个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结果](1)对于评价体系的准则层而言,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权重相同,总权重占比达到90%,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部分,资源条件权重最低;(2)对于评价体系的项目层而言,资源生态质量权重最大,其次是资源科教价值,再次是文化价值;(3)对于评价体系的因子层而言,资源的奇特性权重最大,其次为资源的生态稳定性,两者权重值相差不大,均是评价山西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因子。[结论]山西省主要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在Ⅱ~Ⅳ级,且Ⅲ级水平最多,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闰平  荣湘民  侯希红  
以山西省为例,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仍然处于主要依赖人力有机能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系统能值投资率为1.07,能值产出率为0.99,环境负载率为6.55.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而小杂粮、蔬菜和干鲜果的能值产出仍较小,远未成为优势产业;农业生态系统整体的回报效率较低,承受的压力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海龙  谢亚林  贾文毓  石培基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集成熵权法和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研究区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安全等级由Ⅱ级和Ⅲ级演变为Ⅳ级和Ⅴ级,区域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趋势有所放缓,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压力整体较小且有所下降,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南北空间差异较为显著且有扩大的趋势,南部区域和中部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程度整体优于北部区域,生态压力空间分布有由东西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区域差异演变的趋势,生态环境状态中部区域与南部和北部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在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方面南部和中部区域采取的措施成效大于北部区域;在自然条件基础之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响应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变的内在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琳璐  杨燕  秦晓娟  
[目的]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山西农业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比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结果] 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变化趋势将其分为2010—2013年的稳定不变期、2013—201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16—2020年的缓慢增长期3个阶段。内部5个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差异大,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2010—2020年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慢,农业新业态发展不稳定,尚处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阶段,结合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农业转型仍需要时间去深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潇尹  杜彦其  
长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对矿产资源的恣意消耗,带来山西省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其生态环境的不可持续埋下隐患。山西省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必须对其矿业生态环境进行规制。文章对山西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目前山西省环保政策及实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矿业生态环境规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初步设想。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晓萍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世昌  吴晓磊  
[目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得以正常运转,研究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效率,以期为今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法,系统分析了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和能值产出,并选用能值投入率、能值自给率、环境负载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4项指标评价能值效率。[结果]2012—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波动不大,不可辅助能值呈上升趋势。可更新能值占总能值投入的比重较高,在可更新能值中,劳动力能值占比为99.63%。能值产出中,畜牧业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渔业和种植业。2013—2016年,安徽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投入率和环境负载率逐年递减,环境负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能值自给率和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数逐年递增。[结论]该阶段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程度较低,属于消费型经济系统,农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力的投入,今后应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势,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依靠科学技术而不是劳动力投入来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小伍  吴坚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安徽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林小伍,吴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能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形成农业生态经济合力,产生农业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复合整体。然而,不同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平平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的汾河临汾段、太原市滨河湿地公园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以期为山西生态农业中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山西的汾河临汾段、太原市滨河湿地公园进行野外采样,试样分别进行好氧、厌氧、高度厌氧、好氧后厌氧等4个方式的培养处理,在室内设置试验所需的氧化还原环境,对比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对经植被恢复后沉积物、未经植被恢复沉积物进行培养。模拟水生植物生长根际氧化状态,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研究山西省农业水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沉积物迁移转化存在差异,其中好氧处理下汾河沉积物上清液含量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培养过程中,上清液的Zn~(2+)含量比高度厌氧、厌氧处理的要高,与汾河相比较,在前16d,湿地公园上清液Zn~(2+)浓度变化幅度较小,汾河上清液Zn~(2+)浓度降低趋势显著;经厌氧处理的湿地公园和汾河的Fe~(2+)浓度则在后16d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好氧、高度厌氧的Fe~(2+)浓度变化趋势则比较稳定。在中度氧化还原环境中,Fe的释放更容易进行;在还原条件中,沉积物中可氧化态、可还原态Zn表现的是转移,不是释放,上清液中Zn~(2+)来自弱酸提取态的释放。[结论]利用微生物修复法、植物修复法对汾河水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治理,效果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平平  
[目的]通过分析山西的汾河临汾段、太原市滨河湿地公园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以期为山西生态农业中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山西的汾河临汾段、太原市滨河湿地公园进行野外采样,试样分别进行好氧、厌氧、高度厌氧、好氧后厌氧等4个方式的培养处理,在室内设置试验所需的氧化还原环境,对比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对经植被恢复后沉积物、未经植被恢复沉积物进行培养。模拟水生植物生长根际氧化状态,水生植物生长周期,研究山西省农业水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沉积物迁移转化存在差异,其中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宇  
山西省农业旅游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作用。新常态下,如何适应时代需求,紧抓农业旅游,探索农业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旅游经济增长的效益,并具体结合山西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探讨了新常态下山西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体系,以期为新常态下山西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宇  
山西省农业旅游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增长起到了极大作用。新常态下,如何适应时代需求,紧抓农业旅游,探索农业旅游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旅游经济增长的效益,并具体结合山西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旅游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探讨了新常态下山西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体系,以期为新常态下山西省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晋江  
[目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农业一直处于薄弱阶段,探究农业产业布局,确定农业优势产业,对优化配置区域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研究采用区位商模型,以山西省及各地级市2016年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生产总值为背景数据,并结合山西省农业发展现状,来分析该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确定优势产业,并对优势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结果](1)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是山西省的优势产业。(2)朔州、晋中、运城、忻州和临汾农业在全省范围内具有比较优势。种植业的优势产区为长治、晋中、运城和临汾。林业的优势产区为太原、阳泉、朔州、忻州、临汾和吕梁。牧业的优势产区为大同、阳泉、晋城、朔州、晋中、忻州和吕梁。渔业的优势产区为阳泉、长治、晋城、运城和临汾。农林牧渔服务业具有明显优势的区域为太原、长治和运城。(3)各优势产区因地制宜,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结论]山西省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差异明显,针对现状,今后应重点发展种植业、牧业和林业,劣势产业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努力打造农产品品牌,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