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0)
2023(11006)
2022(9357)
2021(8643)
2020(7169)
2019(15827)
2018(15544)
2017(29006)
2016(15568)
2015(17645)
2014(17647)
2013(17363)
2012(16540)
2011(15130)
2010(15452)
2009(14320)
2008(13932)
2007(12658)
2006(11811)
2005(10437)
作者
(47342)
(39696)
(39507)
(37748)
(25252)
(19218)
(18189)
(15242)
(15140)
(14051)
(13614)
(13554)
(12964)
(12503)
(12317)
(12211)
(11592)
(11387)
(11349)
(11333)
(9986)
(9609)
(9550)
(9212)
(8977)
(8841)
(8658)
(8623)
(8081)
(7830)
学科
(86414)
经济(86258)
管理(41888)
(32570)
方法(28774)
(26547)
企业(26547)
地方(25504)
数学(22937)
数学方法(22459)
中国(19949)
(19814)
(19432)
业经(18121)
地方经济(15413)
环境(15062)
(14012)
理论(13567)
(13456)
农业(13319)
(12375)
(10602)
(10000)
(9947)
金融(9943)
资源(9824)
经济学(9818)
(9275)
(9138)
银行(9120)
机构
大学(229679)
学院(229025)
(94638)
经济(92285)
研究(85298)
管理(81216)
理学(68773)
理学院(67757)
管理学(66063)
管理学院(65630)
中国(64147)
科学(54465)
(51083)
(43762)
(41596)
研究所(39463)
中心(39182)
(37348)
(36571)
(34091)
师范(33793)
业大(33170)
北京(32551)
财经(32481)
(31452)
(29281)
经济学(29221)
(29110)
农业(28820)
师范大学(27547)
基金
项目(151173)
科学(118816)
研究(109186)
基金(108371)
(95221)
国家(94457)
科学基金(80544)
社会(70978)
社会科(66206)
社会科学(66186)
(60007)
基金项目(57280)
自然(51302)
(50603)
自然科(49984)
自然科学(49974)
自然科学基金(49008)
教育(48903)
资助(44075)
编号(43395)
成果(35581)
重点(34674)
(34421)
(31736)
课题(31182)
(29659)
国家社会(29317)
科研(28324)
创新(27815)
发展(27527)
期刊
(119344)
经济(119344)
研究(71334)
中国(51171)
学报(37320)
科学(34988)
(34348)
(32478)
管理(31589)
大学(28124)
学学(26301)
教育(25399)
农业(23434)
技术(22145)
(18521)
金融(18521)
经济研究(18285)
业经(16736)
财经(16480)
问题(15096)
资源(14461)
(14450)
统计(13716)
图书(12731)
技术经济(12660)
(12467)
(12112)
(11643)
(11189)
决策(10979)
共检索到363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培峰  焦泽飞  
国土空间规划体制具有强烈生态指向意义,生态安全已是国土空间安全的重点。以四川省威远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县域生态国土空间的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等问题,利用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方法,从要素修复、结构优化、系统价值提升三个角度构筑系统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系统耦合度及子系统综合功效,综合耦合系统时空格局变化分析得出县域生态修复安全目标格局与生态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县域生态修复规划具有目标多层次性、系统复合性及途径多样化性,可从宏、中、微观层级提出对策。(2)系统耦合度在0.457~0.497区间浮动,耦合系统现处于拮抗时期向磨合时期发展。(3)依据系统耦合度、子系统综合功效及指标影响度构建"点—线—面"的生态修复格局。研究提出应对县域尺度的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方法和实践运用,可为当前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包焕升  
县级社会经济系统总体规划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展开,系统地论述有关的方法论将有助于该工作的进行。作者就多年工作体会从实践和理论上详细论述了总体规划涉及的主要概念、总体设计步骤、各子模型及总体模型的设计任务及要求,并建议了适当的数学模型手段。最后概括了总体规划特点和总的指导思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林艳   夏敏   邹伟  
开展县域尺度农业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研究,差异化推进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对协调人地耦合系统、促进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以宜兴市农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耦合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与需求格局,构建供需综合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结果发现:(1)宜兴市农业空间各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格局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空间差异较大。土壤保持服务需求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格局;食物供给服务需求整体较高,空间上与人口分布类似;碳固存服务需求格局表现为“北高南低”;水源涵养服务需求在空间分布上较为均匀;生境质量保持服务需求在空间上呈八块状分区。(2)宜兴市农业空间土壤保持、碳固存、水源涵养以及生境质量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格局均表现出“南强北弱”的特征,而食物供给服务的高值区位于研究区东北方向及西部腰线区域。(3)依据供需综合安全水平,宜兴市农业空间可分为农业生态重塑区、农业生态优化区、农业生态护养区以及农业生态保育区。结合各分区土地利用现状,分别提出全局治理与重点区域生态重塑、整体优化与关键区域生态修复、综合生态养护与局部生态整治、严格生态保护与控制开发强度等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措施。研究为宜兴市及其他类似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光宏  马艳  
城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对二者的协调耦合度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评价城市扩展的合理性。本文根据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对1998—2011年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值进行测算,分析了二者的耦合动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均呈增长趋势,但后者增速较缓且有波动性。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演化曲线来看,武汉市远城区土地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近年来耦合度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武汉市未来远城区土地利用效益可能进入极限发展阶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魏晓旭  赵军  魏伟  颉斌斌  
以中国2853个县(市、旗、区)为研究单元,利用1980、1990、2000和2012年的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数据和全国1 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通过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和GDP的变化率,构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分析了EEH的空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空间统计Local Moran's I和Getis-Ord G*i指数评价EEH空间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自1980年以来中国县级行政单元GDP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呈现东南沿海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又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特征;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和北部地区较高,南部和中东部地区较低;3中国县域EEH 1980-2012年间逐步得到改善,EEH空间关联度总体相对稳定,但空间格局分布不均衡。总体来看,确保生态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贾自亮  吴定光  
对四川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思贾自亮,吴定光一四川经济·生态大系统的构成是以人为中心,以林、水、电、财运动为轨迹组成的循环大圈,在圈内处理好以土地为基础的"人林关系"、"人水关系"、"人电关系"、"人财关系"和"林水关系"、"水电关系"、"电财关系"、"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轶   王倩娜   廖奕晴  
成都都市圈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经济中心,开展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研究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InVEST模型分析研究区2010年、2015年、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动态演化过程,基于InVEST—PLUS模型模拟分析2035年自然发展、产业引领、绿色低碳三种情景下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10年、2015年、2020年生态系统综合服务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43、0.41、0.44,总体处于一般等级,空间分布无较大差异,整体呈“西部优于东部、中部最低”的特点;(2)2010—2020年,两系统间耦合协调度由0.29上升至0.36,实现了由中度失调向轻度失调状态的转变,但空间分布不平衡,整体格局由“东部优于西部”转为“西部优于东部”;(3)2020—2035年,两系统间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三种情景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绿色低碳情景>自然发展情景>产业引领情景,表明修复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有利于改善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协调状态。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筑屏“三山”、涵养“三江”、协同“三区”三点政策启示,可为成都都市圈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亦可为其他都市圈提供参考和样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蒋天颖  刘刚  刘程军  
文章根据文献和统计数据,研究重构了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生活水平、创新水平、生态环境是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六个主要因子,其中经济发展是主导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进一步研究发现浙江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集聚的现象,整体水平呈现东北方向上高于西南方向上的趋势,并形成以杭州-宁波连线的热点聚集区,衢州-苍南连线的冷点集聚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余初  张素欣  林冰  赵银军  胡宝清  
国土生态修复是我国土地整治战略发展的需求,其空间分区与管控是实施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差别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以广西各县市为研究单元,在测算和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和需求量基础上,利用象限匹配法、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和供需协调度来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关系、空间聚集程度和协调关联性,进而探讨和划分广西国土生态修复的空间分区及其管控措施与建议。研究表明:(1)广西各县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差异明显。环绕广西的四周山林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较高,大中城市区则较低。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2)广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空间匹配呈现高供高需型、低供高需型、低供低需型、高供低需型四种类型,供需局部空间自相关以高—低或低—高的空间聚集为主,且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协调度平均值为0.531,处于一般均衡。(3)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四类特征和广西地理环境条件,将广西各县域划分为10个分区,并针对各分区提出差异化整治措施和建议。总体上,生态系统服务高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保育为主、培育为辅,防止过度开发;高供低需型的区域以保护为主,提高管理水平;低供高需型的区域应以综合改良为主,提高土地效益;低供低需型的区域应以国土生态重构或重建为主,侧重恢复生态系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晓霞  米文宝  
社会经济发展潜力作为主体功能分区的主要研究面,是划分功能区的重要基础。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对其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可避免受区域内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结果模糊。文章以宁夏19个县市为例,选取社会、经济、资源三大类多项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中的生态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各因子载荷、各县市综合得分及排名,再利用聚类分析及ARCVIEW软件确定类型区并对结果作以分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云平  邹正丰  严余松  
在深入分析各系统相互之间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并将耦合协调度理论应用于三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了四川省物流、经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和生态环境已经制约着物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结论,这对于四川省政府把握当地物流、经济、生态环境发展情况及对今后制定物流、经济、环境方面的相关发展战略起到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作用和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宇  
四川省双流县在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县域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为此,应从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完善中小企业运作机制;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服务,减少企业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称,逐步将其市场化;赋予支行适当权力,监督政策落实,加大当地存款投放贷款力度;优化资产组合,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体系转型;提升信用,促进中小企业成功融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扬军  师学义  
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修复规划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实施的直接上位指导性规划,基于小流域尺度的生态修复分区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地区县域生态修复分区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以汾河上游为例,首先,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提取地形特征的方法确定了89个小流域单元,进而定量评估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食物供给四种典型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5个生态功能分区;然后,以生态功能分区内生态群落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生态群落的生态功能统计比较,划分12个生态修复分区;最后,将小流域合并得到沟域生态系统单元,进而划分了25个生态修复工程分区统筹后期工程项目实施,并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本文提出新的生态修复分区思路,以期为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常睿春  郭科  王顾希  何予霄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在生态保护领域的一项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工作尚处于起步状态,在此背景下,采用遥感技术(RS)与空间信息技术(GIS)相结合的方法,以汶川县为例,研究县域尺度下的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占汶川县辖区面积的62%属于生态功能红线保护范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俊齐  温亚力  
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试论生态环境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邱俊齐温亚力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全球性空气污染造成温室效应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