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1)
2023(10990)
2022(9083)
2021(8628)
2020(7040)
2019(15995)
2018(15756)
2017(30672)
2016(16176)
2015(17817)
2014(17461)
2013(17101)
2012(15431)
2011(13632)
2010(13429)
2009(12096)
2008(11328)
2007(9843)
2006(8575)
2005(7282)
作者
(41642)
(35642)
(35003)
(33390)
(21808)
(16912)
(15811)
(13865)
(13479)
(12199)
(11943)
(11902)
(10833)
(10685)
(10683)
(10488)
(10432)
(10290)
(10095)
(9886)
(8624)
(8472)
(8442)
(8413)
(8097)
(7929)
(7719)
(7512)
(7030)
(7011)
学科
(70087)
经济(70012)
(52095)
(49707)
管理(41240)
农业(33256)
(30796)
企业(30796)
方法(29708)
数学(27243)
数学方法(26870)
业经(20887)
(18888)
中国(17811)
地方(15156)
(13896)
农业经济(12517)
收入(12164)
(12036)
(11052)
贸易(11045)
(10791)
(10072)
(10019)
银行(10015)
发展(9988)
(9975)
技术(9912)
(9868)
(9731)
机构
学院(217967)
大学(212482)
(94789)
经济(93078)
管理(90349)
理学(79077)
理学院(78427)
管理学(77196)
管理学院(76789)
研究(66113)
中国(52604)
(51234)
(41677)
(41195)
农业(38553)
科学(38040)
业大(36897)
中心(34428)
财经(32821)
(32469)
(30201)
(30199)
经济学(28678)
(27429)
研究所(27248)
师范(27208)
经济管理(27114)
经济学院(26068)
(25162)
北京(24672)
基金
项目(154522)
科学(124209)
研究(117802)
基金(114428)
(97691)
国家(96759)
科学基金(85497)
社会(78276)
社会科(73874)
社会科学(73858)
(61057)
基金项目(60913)
教育(52935)
自然(52738)
自然科(51552)
自然科学(51541)
自然科学基金(50608)
(49652)
编号(49087)
资助(44671)
成果(37894)
(34909)
(34406)
重点(33716)
国家社会(33113)
(32743)
课题(31547)
(31344)
(30831)
人文(30619)
期刊
(104662)
经济(104662)
研究(59457)
(57189)
中国(41008)
农业(38873)
(30679)
学报(30025)
科学(29384)
管理(28324)
大学(25374)
业经(24998)
学学(24149)
(22496)
金融(22496)
技术(19982)
教育(19594)
(17142)
问题(15477)
财经(15463)
农业经济(14896)
农村(14807)
(14807)
经济研究(13993)
(13243)
(12554)
经济问题(11552)
世界(11290)
技术经济(10738)
理论(10273)
共检索到313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栋  时永顺  张寒松  
我国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金融海啸则使其更加凸显。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仅凭短期现象就得出结论。笔者梳理了农民工变迁历程,试图建立现行农村社会制度和渐进改革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讨论解决思路。结果表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维持家庭延续始终是小农最大的资金压力,农民工务工收入是支撑农户农村社会生活的"拐杖"。从长期来看,解决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国家产业结构、改造农民工人力资本。
[期刊] 求索  [作者] 贺雪峰  
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工进城的目的发生了重大转换,他们进城不仅是要挣钱而且是为了在城市体面安居,城市定居已成为进城目的。在已经形成全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相当部分农民的进城务工收入不足以支撑农民家庭体面融入城市,农民因此具有强烈的通过返乡创业来获取基于风险的高额利益回报。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使得农民工仅仅通过务工获得平均工资不能完全完成农民家庭体面城市化的目标。这个不能完成体面城市化的确定性,使得农民有强烈的进入风险比较大、回报也可能比较高的创业中来。正是务工收入的确定性,导致农民工为体面进城目的而不惜选择不确定性很高的返乡创业。务工收入的确定性所造成农民工进入不确定性很高的返乡创业,并非独例。其它具有较高投机性的行业,农民工也比较容易进入,这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逻辑是完全一致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炉明  
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既有个体风险,也有社会风险。基于农民工返乡创业失败典型案例,利用风险感知、风险传递和风险的社会放大等理论,聚焦风险酝酿期、风险发展期与风险爆发期,深入剖析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的相异阶段生成逻辑脉络。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个体风险生成大致遵循“个体层面因素驱动-风险感知直接偏差-风险传递扩散-个体发展损害”脉络;农民工返乡创业社会风险生成大致遵循“社会层面因素推动-风险感知间接偏差-风险的社会放大-社会发展损害”脉络。因而,针对不同类型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需强化精准思维和整体性治理导向,应以风险治理共同体为“翘板”,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治理协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栋  卢江海  
本文采用长期视角分析了农民工返乡的制度背景,研究发现农民工务工收入主要是维持农村社会生活,农民工始终未能脱离原有的农村社会结构。基于上述原因,此次金融海啸下的中国农民工返乡与其他国家"农村-城市"人口流动模式不同,农民工始终属于"非正式就业",失业后存在返乡激励。长期来看,解决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关键是调整产业结构,使农民工获得"人力资本红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雯  胡俊波  张毓峰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意义重大。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总体发展缓慢。本文从历史流变视角出发,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置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回流大背景下,将其发展演进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进是城乡双向"推—拉"力量博弈与相关利益主体间多重博弈相互重叠的过程,具有"中国式渐进演变"的特殊逻辑和机理,其深层次制度影响因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须同时着力于政府目标转型、长效激励机制构建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平  
2009年农民工返乡现象包含了与往年不同的含义。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需求下降,导致我国出口迅速回落,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经营出现困难,造成大量务工人员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问题的凸现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在一定条件下,可紧急启动由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生计问题。从长远角度考虑,应积极引导农民工通过创业谋求发展。应广开渠道为农民工创业提供资金,积极改善和优化农民工创业的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种项谭  
农民工返乡就业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对于农民增收、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就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考察了当前形势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现状和特点,最后对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欣  吴蕾  
文章聚焦返乡工伤致残农民工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以SAFE模型为分析框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对21名返乡工伤致残农民工进行面对面、半结构的深度访谈,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以及影响其生存发展的风险因素。研究发现,工伤、残障与户籍的叠加效应致使这一群体处于极端弱势地位,返乡是其迫不得已的生存策略。医疗康复资源严重不足、社会连接及支持系统的脆弱与单一、以及单纯自我依赖的经济保障构成了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三大风险性因素。返乡工伤致残群体处于极端弱势地位且带有强烈的隐蔽性,而提供基本的、整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保障政策和相关服务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和有效途径,注重个案管理的制度设计是有益的政策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贵平  吴静波  赵国艮  
农民工返乡是伴随着"民工荒"问题一个新的社会现象,文章对无为、颍上等地区的66位返乡农民工进行了入户访谈和调查。在对调查结果整理的基础上,分析出农民工返乡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等因素是深层次的原因;家庭、社会等因素是外在的原因。作为理性的经济群体,农民工返乡只是暂时利益规避的行为,外出务工是总体的趋势。并就如何为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出务工条件和劳务输出平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哲   雷琳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创新性将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户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发展框架,以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户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向影响农户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以及与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郭晓鸣  周小娟  
本文根据四川省309位返乡老一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发现:返乡老一代农民工正面临着抗风险能力较弱、生活水平不高等生存困境。这种生存困境并不仅仅是由老一代农民工返乡后短期收入水平下降引起的经济上的贫困,更重要的是由长期制度缺陷对老一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基本能力的剥夺造成的制度贫困。因此,政府需要重新系统审视已有的农民工政策体系,尽快弥补现行体制的制度缺陷,通过完善政策设计给予他们返乡之后新的可持续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不仅是对现行制度的一种帕累托改进,更是对老一代农民工合理权益的历史补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伍振军  崔传义  
本文基于对2007年从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回流到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城镇工作的3026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改进后的明瑟尔收入模型,估计出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与返乡发展两种情况下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证明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的人力资本收益率要低于其返乡之后的收益率;验证了农民工在城市打工时,人力资本从深度与广度上都被低估,而返乡之后,人力资本能够得到相应报偿,从而收入获得增长的设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东   李琳   庞国光   乔璐  
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既是改善劳动力空间错配的有效手段,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文章使用全国县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在中西部县域、粮食主产县和劳务输出县中更为突出。机制分析表明,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创新水平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政策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缩小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拉大了邻近县域的城乡收入差距。文章研究结论为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力卉  常兴华  
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问题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纷纷出台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职业院校在师资、教学实训基地、专业设置都有一定的优势。帮助返乡农民工及时就业,职业院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院校在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时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更新观念,树立为返乡农民工的服务意识;二是建立农民工的培训机制,确保培训的规范化;三是有的放矢分层次培训,增强培训效果;四是活化办学方式和模式,提高农民工培训实效;五是不断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六是争取社会力量支持,获得资金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马传兵  
农民工返乡创业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这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正在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也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三步走战略的实现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国家有必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重要性,及时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与国家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确保其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返乡农民工完全可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对中国经济的科学稳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