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
- 2023(205)
- 2022(188)
- 2021(147)
- 2020(121)
- 2019(297)
- 2018(276)
- 2017(521)
- 2016(293)
- 2015(371)
- 2014(349)
- 2013(307)
- 2012(303)
- 2011(295)
- 2010(338)
- 2009(300)
- 2008(320)
- 2007(289)
- 2006(282)
- 2005(277)
- 学科
- 教育(961)
- 管理(936)
- 企(917)
- 企业(917)
- 济(885)
- 经济(885)
- 业(883)
- 思想(654)
- 政治(642)
- 思想政治(587)
- 政治教育(587)
- 治教(587)
- 德育(578)
- 理论(425)
- 方法(392)
- 学(376)
- 财(376)
- 和(304)
- 中国(299)
- 务(291)
- 财务(291)
- 财务管理(290)
- 企业财务(280)
- 业经(273)
- 制(214)
- 经济理论(205)
- 技术(204)
- 数学(194)
- 策(187)
- 数学方法(186)
- 机构
- 大学(4689)
- 学院(4295)
- 研究(1588)
- 管理(1363)
- 济(1282)
- 经济(1240)
- 师范(1180)
- 范(1180)
- 理学(1154)
- 理学院(1132)
- 管理学(1101)
- 管理学院(1091)
- 京(1026)
- 科学(994)
- 教育(984)
- 师范大学(974)
- 中国(954)
- 所(781)
- 江(779)
- 研究所(695)
- 北京(690)
- 财(662)
- 中心(646)
- 州(620)
- 财经(520)
- 院(508)
- 经(464)
- 业大(459)
- 职业(451)
- 技术(445)
共检索到7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梅萍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纯工具化”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
德育 生命的意义 社会责任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玉 易连云
意义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断裂引发大学德育与生命的摩擦。基于对生命的关怀,大学德育依据道德践履与意义世界建构的关系,从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出发,通过整合德育课程、道德体悟教育吁请意义和道德与生命相遇,和谐德育促进了生命的充盈。
关键词:
德育 道德 意义 相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凯 蒋阳飞
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学校德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生命关怀"的德育观,为学校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生命关怀"的教育观从人本出发,在充分尊重人性的前提下,以"帮助每一个人最完整实现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的权利"为教育目的,"生命关怀"的德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菲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关键词:
德育 终极关怀 生活意义 德育目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教学中的生命关怀是达成教育中关怀生命的基础与关键。教学的本真乃生命与生命的共契。教学源于生命,生命是教学的元基点与逻辑起点;教学循于生命,教学必须遵循生命生长的自然天性,是教学之道;教学达于生命,教学要促进学生生命整全、自由与可持续性地成长与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生命 生命关怀 教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桂荣
学校管理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生命关怀的精神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并以此推动学校管理进行“人本”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生命关怀 理解的范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是学校教育长期关注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要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必须防止德育概念的泛化 ,凸现德育目标的超越性 ,彰显道德教育的实践特征 ,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 ,并充分发挥“乐”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有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菁
"德育人文关怀"这一课题在被提出的三十多年中,逐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新理念后,德育人文关怀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落实到能够让大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来,既是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龙献忠 钟和平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高校德育更应努力凸显这一特质。近年来,对话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逐步向高校德育领域渗透。对话德育的缘起有其深厚的理论和现实背景,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意蕴。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对话德育建构,可从对话理念人本化、对话关系伙伴化、对话场域生活化、对话文本人文化和对话方法人性化等五个路向进行。
关键词:
对话德育 人文关怀 灌输 建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冉亚辉
理性德育与关怀德育两大流派是人类文化在道德上差异的呈现,是男女两大性别特征在道德思考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理性和感性两种思维方式冲突的外现。两种视角和途径呈现了人类德育的复杂性和道德自身的不同走向。两者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来源本质上是对立的,但两者可以在实践中成功融合。
关键词:
道德理性 道德关怀 理性德育 关怀德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春花
教育是关乎人的生命的活动。教师教育是关乎教师生命并致力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师教育应内在地关注置身其中的教师之作为"人"的生命属性与价值追求。实现教师人生意义与生命价值的提升,是教师教育的终极价值与根本旨归。从伦理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的伦理精神和伦理特质,探明教师教育的生命向度,寻回教师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教师教育从"素质关怀"到"生命关怀"的超越,使教师教育成为富于人文关怀并有益于教师幸福人生的伦理实践,是教师教育走向纵深发展之必然。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素质关怀 生命关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志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一方面享受着前所未有的鼓舞与振奋,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多种多样且越来越大的压力,由此造成了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因性疾病与日俱增,大学生中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保华 杨晨
诺丁斯是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基于对传统人文教育的批判性分析,诺丁斯主张课程与教学必须以关怀为核心重新组织,这为我们重新理解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关系型关怀;教学方式的实质是为学生的学习建构新的意义而非知识的传递;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要超越学科知识;教学评价不是通过考试、分数控制学生的手段,而是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解放性力量。
关键词:
诺丁斯 关怀教育 教学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文伟 朱英 李成龙 李俊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应全方位、全过程地贯穿于德育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促使德育不断走向人性化与科学化的统一。以此为基本工作理念,东华大学实施开展了"研究生德育关怀工程",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尊重研究生的选择,顺应研究生的需求,发展研究生的能力,创新研究生德育载体,促进研究生成长成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