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5)
- 2023(2087)
- 2022(1594)
- 2021(1728)
- 2020(1247)
- 2019(3060)
- 2018(3180)
- 2017(4028)
- 2016(3545)
- 2015(4092)
- 2014(4338)
- 2013(3368)
- 2012(3105)
- 2011(2999)
- 2010(3234)
- 2009(2553)
- 2008(2441)
- 2007(2309)
- 2006(2215)
- 2005(2093)
- 学科
- 教育(18157)
- 中国(8271)
- 理论(5343)
- 教学(5303)
- 学(3418)
- 革(3157)
- 改革(3118)
- 发(3080)
- 发展(3037)
- 高等(3035)
- 思想(3009)
- 展(2915)
- 政治(2881)
- 管理(2860)
- 研究(2856)
- 思想政治(2768)
- 政治教育(2768)
- 治教(2768)
- 教育改革(2766)
- 德育(2747)
- 学校(2516)
- 学法(2361)
- 教学法(2361)
- 济(2333)
- 经济(2332)
- 生(2236)
- 教育学(2191)
- 计算(2168)
- 算机(2163)
- 计算机(2163)
- 机构
- 大学(40670)
- 学院(35777)
- 教育(24976)
- 范(16771)
- 研究(16763)
- 师范(16744)
- 师范大学(14096)
- 京(10664)
- 职业(10119)
- 教育学(9729)
- 科学(9131)
- 技术(8835)
- 所(8096)
- 北京(7753)
- 研究所(7420)
- 江(7216)
- 教育学院(7134)
- 职业技术(6913)
- 管理(6229)
- 中心(6158)
- 院(5966)
- 技术学院(5807)
- 州(5405)
- 中国(5177)
- 理学(5173)
- 教育科(5131)
- 济(5123)
- 教育科学(5093)
- 理学院(4974)
- 研究院(4951)
共检索到65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苗睿岚 薛晓阳
生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是理论层面的研究与实践层面的需求没有取得同步和一致。许多研究者用哲学领域的生命诠释代替教育领域生命教育的知识建构。生命教育需要确立自己作为学科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及满足实践化、课程化及可操作性的要求,避免与德育和心理教育产生严重重叠和冲突。作为独特的知识领域,生命教育应当主要定位于生命健康教育。但生命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生命的教育,也应通过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实现精神生命的教育和提升。
关键词:
生命教育 课程实践 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振营 刘晓宁
以生命教育为基石的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践行立德树人、促进德技双馨的有效载体。聚焦高度是高职推进课程思政的起点,扎根深度是高职践行课程思政的支点,生成温度是高职落实课程思政的端点。“三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形成一种闭环运行的人才培养逻辑,以逐步攻破高职院校“重技轻育”的立德树人弊端以及生命立场缺失的教育异化桎梏,对接市场需求、关怀生命底色、助力德性潜质,以培养双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生命教育 育人定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坤明
死亡是各种宗教、哲学探讨不休的永恒问题,给人以无限的思索。我国生命教育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生命教育中死亡的隐身始终是其软肋。教育对死亡的遮蔽和生命教育中死亡教育内容的缺失,无疑是一种病理性存在。因为生命教育无法完全替代或涵盖死亡教育的内涵,向死而生才能真正让人认识生命和珍惜生命。建议彻底打破我国的死亡禁忌,在关注生命的基础上,解蔽教育对死亡的遮蔽,实现我国生命教育的"死亡"转向。
关键词:
生命 死亡 解蔽 死亡教育 生命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道德是人的双重生命和双重存在方式的需要,它寓于生命之中。但在现实中,却存在着道德教育与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表现为道德教育的"去生命化"和生命教育的"去道德化"。生命教育是生命整全的教育,因此,它必须超越生命与道德的对立和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割裂,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将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构道德的生命教育。道德的生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需要,以道德的内容和手段,引导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实现丰盈人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20世纪90年代,教育界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师生生命质量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强调生命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活动。由此,生命教育的理念开始在教育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人们从生命的视角思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问题。本刊在这里编发一组有关生命教育的笔谈,以期引起大家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和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方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面发展,并基于学生生命的需求而展开。生命文化的"离场"和生命教育的"缺席",容易造成青少年的片面发展及其对生命的冷漠。新时期学校迫切需要基于生命文化的视野,围绕学生真、善、美的人格构成以及学生社会生命的成长需要,构建多元的生命课程体系,以智育课程激发生命之"真",以德育课程滋养生命之"善",以艺术课程彰显生命之"美",以活动课程绽放生命之"彩"。
关键词:
人的发展 生命教育 多元生命课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谭丹
"空间转向"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对空间问题的阐述在某种程度上也已经成为众多社会学科探索前卫理论的重要标志。但相比其他社会学科,比较教育对"空间转向"的回应还很迟缓。比较教育研究所秉持的仍然是一种传统的空间观念,即将空间简化为地理空间,将地理空间简化为静止的、固定的容器,将容器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分析单位。这种空间观念下的研究范式是一种静态的研究范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下全球流动和全球关联的社会现实。实现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转向",应让空间关系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让空间绘图/绘制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让追求空间正义成为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目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娟红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转向的实现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注重离身思维向具身思维的转变;其二,注重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其三,注重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晓伟
社会科学研究的空间转向会对教育研究产生带动作用,这将使教育研究更加关注以空间作为研究本体、视角、方法和话语的重要性。空间不仅是教育活动与现象的容器,还具有教育生产和建构的意义,要描述、解释和解决教育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空间观念。教育研究亟须通过树立空间观念来实现空间转向,具体而言就是,在研究中让空间成为观察的角度、理解的向度和表述的维度。
关键词:
空间转向 教育研究 空间观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闯 郑航
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间是相望互动的,从公民身份观念地演化可以透视出公民教育的实践走向。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公民身份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在西方众多国家兴起。这牵连出了英美现代公民教育中的诸多文化议题,公民教育实践需要在民族性与全球性、民主性与多样性之间保持适当地张力与整合。在这场"漫长的革命"中,英美现代公民教育正处于文化转向的过程之中。所谓"文化转向"不是一种视文化为全部内容和终极目的的教育形态,而是平等的凸显文化维度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更要切入生命层面,包括科学与人文的生命、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对话和融合,构成"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宗旨和使命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关键词:
教育 生命 生命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
教育研究曾长期致力于科学化的建设,把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其中,在19世纪中叶的西方曾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研究之争。实证的科学研究以对待"物"的方式对待"人",在教育研究中已经丧失了鲜活的生命。教育是直面生命的活动,具有生命的品性。教育研究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无视生命"走向"关怀生命",这就是人文科学的"理解的教育研究范式"。
关键词:
教育研究 实证研究 生命关怀 理解的范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桑宁霞 张慧萍
伴随人口老龄化即银发浪潮来临,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现象成比例上升,传统尊老文化被互联网信息取代,老年内在生命价值的拷问上线。面对无法阻挡的年龄衰老和无奈的英雄迟暮情感,面对创造体验的力不从心和意志的假性强势,面对灵魂信仰的精神坍塌和肉体生命的唯物破灭,老年教育价值使命处高临深:让老年人在爱的消融中悲悯体认自我,归正生命亵慢,找寻生命尊严;让老年人在尊重接纳中创造肯定自我,匡纠生命偏执,点燃生命激情;让老年人在价值信仰中超越唯物小我,拨开生命阴霾,重温生命高贵。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闫守轩
关怀生命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起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整全的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与根基,关怀生命的教育需要确立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与发展生命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
教育 元基点 生命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