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
 - 2023(1610)
 - 2022(1430)
 - 2021(1425)
 - 2020(1182)
 - 2019(2731)
 - 2018(2773)
 - 2017(5115)
 - 2016(2995)
 - 2015(3544)
 - 2014(3563)
 - 2013(3394)
 - 2012(3489)
 - 2011(3122)
 - 2010(3337)
 - 2009(3306)
 - 2008(3583)
 - 2007(3485)
 - 2006(3117)
 - 2005(2873)
 
- 学科
 - 济(11063)
 - 经济(11042)
 - 管理(9304)
 - 业(7873)
 - 企(7202)
 - 企业(7202)
 - 方法(4859)
 - 学(4000)
 - 数学(3649)
 - 数学方法(3467)
 - 中国(3213)
 - 财(3125)
 - 理论(3039)
 - 制(2869)
 - 农(2741)
 - 教育(2347)
 - 业经(2287)
 - 贸(2204)
 - 贸易(2201)
 - 易(2128)
 - 体(2095)
 - 和(2073)
 - 务(2046)
 - 策(2043)
 - 财务(2038)
 - 财务管理(2027)
 - 银(1946)
 - 银行(1937)
 - 企业财务(1906)
 - 教学(1884)
 
- 机构
 - 大学(47385)
 - 学院(45491)
 - 研究(16305)
 - 管理(14912)
 - 济(14868)
 - 经济(14366)
 - 中国(12680)
 - 理学(12340)
 - 理学院(12138)
 - 管理学(11671)
 - 管理学院(11589)
 - 科学(11124)
 - 京(10875)
 - 所(9039)
 - 农(8591)
 - 研究所(8052)
 - 财(7856)
 - 江(7833)
 - 中心(7664)
 - 范(7347)
 - 师范(7261)
 - 业大(7052)
 - 北京(6963)
 - 农业(6836)
 - 州(6295)
 - 财经(5904)
 - 师范大学(5861)
 - 技术(5661)
 - 院(5632)
 - 省(5589)
 
共检索到76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明录  
                                    
                                
                            
                            在门罗的小说集《逃离》中,存在着三起自杀现象,门罗式的自杀是凄美而惊悚的,放弃生命看似小说中人物对进退两难的现实生活的无奈逃离,其实却体现了人物追求真我的高贵心灵,也体现了作家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展现了门罗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逃离  自杀叙述  真我追求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明录  
                                    
                                
                            
                            在艾丽斯·门罗的作品集《逃离》的8个短篇故事中,死亡意象频频出现,包括自杀、他杀、意外身亡和自然死亡。《逃离》呈现的死亡世界,隐喻无可奈何的人生、极具病态的社会、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和残酷的暴力。这些死亡意象隐藏着门罗的人生态度,是门罗人文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逃离  死亡意象  隐喻意义  悲剧意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曰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关键词:
                                
                                    
                                    
                                        传统道德  生命内涵  生命实践  体系  构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布·施米茨  聂晶  
                                    
                                
                            
                            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贾丽明(音)成为国家体育总局一名公务员,这份工作薪水不错、福利很好、干的活儿也很轻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首都北京,这是一份相当理想的工作。但这不是她的梦想。"大城市的生活让我迷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贾丽明说,"一切都很枯燥。工作很枯燥,生活很枯燥,周围的一切都令人感到枯燥。"因此,她辞职了,来到北京以西2000英里的地方。如今,在山间寒冷湖泊里戏水的鹅和鸭,成为每天早晨叫贾丽明起床的"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张九庆  
                                    
                                
                            
                            为未来担忧是人的一种正常状态,科研人员也概莫能外。如果这种担忧持续长久地存在,就会变成令人不快的焦虑。少量的焦虑会导致健康的、积极的心理,变成科研活动的动力;大量的焦虑则会导致有害的、消极的心理,变成科研活动的阻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程诗婷  方杰  王兴华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关键词:
                                
                                    
                                    
                                        归属感受挫  累赘感知  生命意义  自杀意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关键词:
                                
                                    
                                    
                                        海子  生命意象  生命意识  本真存在状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唐松林  段皎晖  罗碧琼  
                                    
                                
                            
                            混合教学的理解及其设计,见仁见智,结论繁多,但普遍存在忽视本能直觉,旁落"心灵涌动",流于知识客观化,疏于求知欲唤醒等远离教育生命本质的弊端。如何呈现主体直觉、想象奔涌、创造绵延等无法言说的生命意象,是混合学习设计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就目标诉求而言,混合教学之生命意象及其营造,须树立自由生长的目的观,心灵交融的师生观,知识流变的课程观,培植"土壤"的方法观。就实践路径而言,混合教学之线上教学设计,要组织与呈现有营养的知识,激发探究性活动,可促进自我评价反思;混合学习之线下教学设计,需提供成果展示、经验陈述、合作交流与学习总结的欲望、机会与空间;最后,以教育之爱与自由审美融摄线上与线下空间,促进个体的诗性生活,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亚楠  李元华  张舒  刘璐怡  刘慧瀛  
                                    
                                
                            
                            目的:通过三个研究考察权力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一调查了165名大学生的个体权力感、生命意义感及自尊水平,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采用情景回忆法及角色扮演法操纵权力高低,检验生命意义体验的变化。结果:研究一发现,个人的权力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完全中介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和研究三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情景回忆,还是角色扮演法,高权力显著增加了生命意义体验。结论:权力是提升生命意义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咨询和治疗实践中可以尝试通过提升权力使个体获得更强的生命意义感。
                            关键词:
                                
                                    
                                    
                                        权力  生命意义感  自尊  积极情绪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肖挺  
                                    
                                
                            
                            本文以我国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污染气体排放为例,从环境质量的视角对"逃离北上广"问题进行分析。以2004-2012年期间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污染排放对各城市劳动人口流动所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以及城市经济的产业结构等因素作为门槛变量估计上述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污染排放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口流失,但这种驱赶效应主要体现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及内地中心城市,且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环境质量对于人们的迁移决策造成的影响程度会逐步提升。此外,生活在工业化为导向的城市以及生活在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城市居民对于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只有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保持相对均衡而健康的比重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建业  
                                    
                                
                            
                            目前有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片面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存在急功近利的误区,从而造成了部分学生生命意识淡薄。可从语文陶冶性教学的生命意识陶冶教育入手,探讨语文陶冶性教学在高职学生生命意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语文陶冶性教学  高职院校  生命意识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波  
                                    
                                
                            
                            教学技术的生命力需要从教学与技术的关系上加以审视。教学活动的目的意图性、历史实践性和时空限定性决定了教学遵循着实践的逻辑而非技术的逻辑。教学技术作为教学实践的生成之物,其本质同样是实践生成的,其生命力需要在实践的立场加以阐释。本次基于实践的立场,认为教学技术的生命力源于实践智慧,体现为对教学合理性、教学情境性和教学伦理性的观照,三者共同构成教学技术生命力的精神之维、现实之维和方向之维。
                            关键词:
                                
                                    
                                    
                                        有效教学  教学技术  实践智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振兵  
                                    
                                
                            
                            工业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数量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FDI企业撤出中国将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FDI行业根植性是衡量FDI企业与上下游行业紧密联系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工业22个行业FDI根植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FDI的行业根植性相对平稳,并不会迅速迁移。国家政策是使得一些FDI企业行业根植性在2007出现拐点的最大原因。市场激烈竞争、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导致了FDI行业根植性的下降,不利于粘住外资企业;而行业外向性、市场需求等因素有助于提高FDI行业根植性,使得FDI企业不易迅速逃离。
                            关键词:
                                
                                    
                                    
                                        FDI  工业  根植性  影响因素  垂直关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毛菁  王玉  
                                    
                                
                            
                            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承诺在一定条件下购买资产或注入流动性,从而降低投资者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改变逃离市场的策略或者至少避免投资者逃离成为群体行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毛菁  王玉  
                                    
                                
                            
                            从1970年的商业票据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因金融创新的复杂性诱发投资者逃离进而演化为金融危机的事件,而危机的最终化解多借助于央行的危机救助。本文基于投资者逃离模型,从金融创新及其产生的投资者不确定性出发讨论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逃离行为,并通过对投资者逃离行为的分析探讨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与方式。本文认为,就金融危机的事前预防而言,央行应在创新工具运用的过程中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充分的投资者教育及对创新工具的总规模进行适当限制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和破坏性;就金融危机的事后救助而言,央行危机救助的时点应放在投资者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突然增加并开始调整原有策略的时刻,救助的主要措施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