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5)
2023(6512)
2022(5244)
2021(5046)
2020(3759)
2019(8618)
2018(8645)
2017(14263)
2016(9191)
2015(10423)
2014(10438)
2013(9352)
2012(8459)
2011(7808)
2010(7920)
2009(6626)
2008(6381)
2007(5756)
2006(5123)
2005(4633)
作者
(22920)
(19026)
(18914)
(18258)
(11920)
(9083)
(8740)
(7437)
(7241)
(6967)
(6546)
(6270)
(6119)
(6039)
(5951)
(5883)
(5879)
(5651)
(5557)
(5447)
(4944)
(4773)
(4631)
(4577)
(4325)
(4301)
(4256)
(4209)
(3933)
(3864)
学科
(22423)
经济(22411)
教育(20914)
管理(16601)
(13821)
中国(13576)
理论(9925)
(9759)
教学(9376)
(9354)
企业(9354)
方法(8856)
数学(7684)
数学方法(7536)
(7228)
农业(6627)
(6215)
业经(6137)
发展(5356)
学法(5266)
教学法(5266)
研究(5239)
(5231)
技术(5026)
地方(4929)
(4798)
学理(4684)
学理论(4684)
(4491)
环境(3987)
机构
大学(113915)
学院(111854)
研究(43888)
(35055)
管理(34169)
经济(33964)
教育(30274)
理学(29355)
理学院(28884)
管理学(28123)
管理学院(27891)
(26582)
师范(26405)
科学(26171)
(25974)
中国(24950)
师范大学(21575)
(21397)
(20105)
研究所(19571)
(19227)
中心(18874)
技术(18660)
业大(17356)
职业(17286)
北京(17149)
(16105)
农业(15722)
(15629)
(14517)
基金
项目(74725)
研究(63616)
科学(59532)
基金(48323)
(41835)
国家(41277)
教育(38859)
社会(36323)
社会科(34066)
社会科学(34057)
科学基金(33884)
(32532)
编号(29419)
(29128)
成果(26603)
基金项目(24877)
课题(24676)
(21134)
自然(19358)
重点(18882)
自然科(18863)
自然科学(18858)
自然科学基金(18527)
规划(18215)
资助(18207)
(18167)
(17955)
项目编号(16877)
(16788)
(16353)
期刊
教育(54407)
研究(42966)
(39313)
经济(39313)
中国(35345)
(18502)
学报(17135)
科学(14896)
技术(14571)
职业(14394)
大学(14302)
农业(13169)
学学(11780)
管理(11264)
(11212)
技术教育(9303)
职业技术(9303)
职业技术教育(9303)
(7371)
论坛(7371)
业经(7018)
高等(6781)
(6738)
(6673)
金融(6673)
(6169)
成人(6160)
成人教育(6160)
经济研究(6046)
高等教育(5749)
共检索到177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文闻  马治国  
生命安全素养是人胜任基本安全生活的必备素养之一。作为一个复杂而多维的综合系统,这一素养由安全觉警意识、生命安全知识、生存技能、生命安全情感与安全行为规范认同等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其形成须经三个联系密切、循环发展的环节。对大学生生命安全素养的培养应当以生命安全素养的结构为依据,把安全觉警意识的提升作为教育应首先启动的重要内容,全面促进大学生生命安全知识的掌握和生存技能发展、生命安全情感提升和安全行为规范认同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友初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在先天条件基础上,经历养育、教育和实践等各种后天途径逐步养成,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显著影响的素质和修养,是教师从事符合时代发展的职业活动所需心理品质的总和,具有专业性、统领性和发展性等特征。采用扎根理论,对2167个调查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教师品格、教师知识、教师信念和教师能力被认同程度较高,可视为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维构成要素,进而分为教育情怀等12个二维要素。在比较了教师专业素养5种常用的测评方式后,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有效机制提升教师专业价值,构建以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核心的教师教育体系,以及培养教师在实践中的自我反思能力等路径,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莉  
高职教师是决定职业教育吸引力及质量的关键环节。高职教师核心素养从内涵来看,是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必须拥有的、重点解决实践教学情境的关键能力与掌控能力;从构成要素来看,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两大方面。因此,建立系统、科学的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体系、组建高职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教—学—研"的能力,是提升高职教师核心素养和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超  
信息时代,MOOC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发生了丰富的变化,与数据素养、视觉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以及认知批判思维等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研究生是高校学术科研活动的主力军,探讨MOOC背景下的信息素养要素及培养路径,不仅有利于研究生全面发展而且对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信息素养的内涵与MOOC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构成要素,并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培养体系、发挥图书馆的优势、提供专业综合实践等方面提出对在MOOC背景下培养研究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昱可  许祎玮  王泉泉  任萍  刘霞  林崇德  
核心素养研究是一项基于学生发展的完整育人目标体系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路径进行深入阐述,可以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思路借鉴。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思考经历了由传统能力视角向整合视角的拓展,更加强调从现实情境中问题解决的需求出发,既关注素养的发展结果,同时也强调素养的形成环境或条件。在研究思路上,国际上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逐渐由结果观取向转向系统观取向,把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和育人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系统地思考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落实问题。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顶层设计、理论研究、实证调查、成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石庆功  王春迎  
信息素养是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机构,在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文章阐述了中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建设的现实驱动因素,在理论层面构建起中国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体系框架,并阐述制度框架内容和运行逻辑。为推动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实践和落实,要重点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专门制度的供给、完善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内容、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制度建设经验、健全公共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制度运行机制。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户艳茹   和学新  
智慧时代的诸多智能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教育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带来了新契机。智能技术、教育共同体、资源数据、设备工具、实践活动、教育情境之间彼此关联、相互维系,是构建教育新空间的基本要素。在诸多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以往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呈现新的样态与特征,物理空间扩展为分布式的发生场,关系空间转变为自组织的聚集地,体验空间变成具身式的感受域。研究指出,通过采取形塑多元的教育空间意象、确立技术理性的应有之义、厘清教育与空间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强调异质共同体的协同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智慧时代教育新空间的构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户艳茹   和学新  
智慧时代的诸多智能技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为教育空间的系统化构建带来了新契机。智能技术、教育共同体、资源数据、设备工具、实践活动、教育情境之间彼此关联、相互维系,是构建教育新空间的基本要素。在诸多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以往三位一体的教育空间呈现新的样态与特征,物理空间扩展为分布式的发生场,关系空间转变为自组织的聚集地,体验空间变成具身式的感受域。研究指出,通过采取形塑多元的教育空间意象、确立技术理性的应有之义、厘清教育与空间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强调异质共同体的协同参与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智慧时代教育新空间的构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小元  刘敏  
在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传统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职业素养教育存在边缘化角色、碎片化运行、浅层化操作的痼疾,这极大地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要把握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理念,健全系统化育人体系,完善协同育人机制,集成职业素养教育模块,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熏陶"有机结合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兼具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祝爱芳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是贯彻"就业导向"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思政课教师应在思想性、职业性、发展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原则指导下,使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贯通、与教学方式相渗透、与实践环节相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浩  张帆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认知、评价、运用媒介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从"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凌征强  
结合我国大学生数字素养的实际展开讨论,研究大学生数字素养的教育路径。在国内外数字素养概念及数字素养框架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并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提出加强研究,提升战略高度、制定框架,确定教育内容、打造环境,建设资源中心、培养馆员,提升师资水平、多方联动,建立教育机制等五方面的教育方法与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峰  郭兆红  
[目的/意义]信息全球化时代,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不再是图书馆的个体行为,而应是由多个信息组织和学习主体参与互动的教育体系。[方法/过程]依据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阈概念"和元素养的理论基础,构建以"信息人、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教育生态系统体系。通过实施教研训"三位一体"的体验教育模式、实行教育路径和对象细化管理、构建动态化的网络组织、搭建多维度的支撑平台等具体措施,不断提升受众的信息素养。[结果/结论]探讨一种新的教育服务和合作模式及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思雨  叶辉  
书名: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作者:陈晓红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56705出版时间:2017年8月定价:38元目前,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提升信息共享与获取、知识检索与渠道拓展、信息辨别与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研究与关注信息素养教育也是加强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大众对于信息素养教育不够重视,学生缺乏一定兴趣也存在认知偏差,教学模式与方法也要进一步优化与探索。因此,需要对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深刻的剖析与理解,《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模式、演化进行了全域呈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晓虹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来源,高校教育技术素养对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笔者从基本内涵角度分析教育技术素养的构成,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技术素养的现状,分析教师教育技术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养的培养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