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6)
2023(2915)
2022(2399)
2021(2524)
2020(2034)
2019(4490)
2018(4504)
2017(7563)
2016(4640)
2015(5488)
2014(5714)
2013(5306)
2012(5107)
2011(4680)
2010(4907)
2009(4732)
2008(4907)
2007(4673)
2006(4236)
2005(3936)
作者
(13974)
(11616)
(11555)
(11246)
(7445)
(5730)
(5374)
(4538)
(4468)
(4207)
(4036)
(3850)
(3750)
(3710)
(3705)
(3676)
(3481)
(3469)
(3443)
(3428)
(3203)
(2922)
(2875)
(2804)
(2738)
(2615)
(2609)
(2575)
(2498)
(2401)
学科
(14676)
经济(14656)
管理(10834)
(9208)
教学(9027)
(8491)
(7886)
企业(7886)
理论(7760)
教育(5785)
学法(5540)
教学法(5540)
方法(5253)
中国(4910)
学理(3761)
学理论(3761)
数学(3573)
(3453)
数学方法(3333)
经济学(3325)
(3179)
(3142)
(3071)
业经(2912)
组织(2475)
(2379)
(2356)
研究(2305)
(2233)
银行(2220)
机构
大学(70135)
学院(68144)
研究(23689)
(19692)
管理(19336)
经济(18993)
中国(16893)
科学(16383)
(15921)
理学(15681)
理学院(15375)
管理学(14716)
管理学院(14581)
(13343)
师范(13157)
(12807)
(11924)
研究所(11508)
(11065)
教育(11047)
中心(10941)
师范大学(10565)
技术(10562)
北京(10442)
(10324)
(9538)
业大(9455)
农业(8787)
职业(8334)
(8085)
基金
项目(37988)
研究(29489)
科学(27601)
基金(23912)
(20974)
国家(20736)
教育(16856)
科学基金(16554)
(15628)
社会(15083)
社会科(13953)
社会科学(13950)
编号(13646)
成果(13311)
(13198)
基金项目(11704)
课题(10551)
资助(10492)
自然(10444)
自然科(10193)
自然科学(10190)
自然科学基金(9994)
(9502)
重点(9166)
项目编号(8412)
大学(8323)
(8178)
(7833)
(7426)
规划(7254)
期刊
(26728)
经济(26728)
教育(22594)
研究(22489)
中国(20180)
学报(13810)
科学(10629)
大学(10346)
(10246)
(9311)
学学(8998)
管理(8786)
技术(8633)
农业(7028)
图书(6484)
职业(5885)
书馆(4787)
图书馆(4787)
财经(4698)
(4468)
金融(4468)
(4334)
(4188)
(3935)
论坛(3935)
(3775)
技术教育(3736)
职业技术(3736)
职业技术教育(3736)
经济研究(3607)
共检索到113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燕良  
生命哲学中蕴涵着具有时代意义的教学理念。在生命哲学看来,教学过程是一个去模式化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寻找、发现、建构各种关系的过程;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直觉与体验的作用;教学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经验和多元真理观的过程;教学应当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只有回归生命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才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赞英  康圆圆  
任何一种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最集中地体现在其哲学思想中,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学观折射出迥异的大学理念。随着高等教育实践的深入和拓展,以"治学"为经典的认识论哲学和以"致用"为核心的政治论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理念,已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大学发展的需要,应通过心和、人和、天和、世和四个维度践行以"和"为思想精髓的人本论大学理念,进而建构起一种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哲学视野下的人本论大学理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自明   陈国宁   蔡东伟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是“道”“术”“学”三者的辩证统一。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是思政课课程的立德树人之道、理想信念之道、追求真理之道,它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术”,是思政课教师的科研之术、教学之术和课堂艺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学”,是指引导青年学生学理论、学方法、学思维,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本领,是让青年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道”“术”“学”具有内在辩证统一关系,统一于社会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宏聚  
教学经验是教师日常话语与教师教育领域的关键词,重视教学经验是哲学思维变革的结果,特别是实用主义哲学对经验的重视、后现代哲学对默会知识、个体知识的重视,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经验、教学经验的价值。以实用主义的视野透视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是支配教师教学行为发生的力量,是教师在实践中的一贯做法,是中小学校校本研修的对象与核心媒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基础;但现实中教师教学经验的增长与利用处于原初经验状态,对教学经验概念化以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具有迫切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厚丰  李莉  
笔者评述了潘懋元先生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大学理念》。此书无论是从理论意义还是从方法论意义上,都给人以视角独特、耳目一新并有诸多理论创新的深刻印象,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目标建设的征途上迈出了非常重要而关键的一步。它是一部为构建高等教育学科理论体系而进行理论和方法论准备的专著。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陈立华  
学理观是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基础性的方法论。以历史为线的学理观研究方法对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理论的作用、学理思维成为我国当代图书馆学可持续发展的动因、学理思想是我国当代图书馆学独立发展的依据与条件等,文章皆进行了阐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士强  
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蕴含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其中高等教育公共管理的强化是认识论哲学与政治论哲学博弈的结果,纯粹的自治和绝对的政府控制都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选择,高等教育管理的理想是建构利益相关者的治理结构等思想对认识和改善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敏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也是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为主的多种区域文化的大融合。中华文化中蕴涵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敏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也是以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为主的多种区域文化的大融合。中华文化中蕴涵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和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妍璐  
跨文化性是儿童哲学的本质属性,乃在于儿童哲学时常要求我们在儿童与成人之间进行视域的叠加而非视阈的消融。对不可协调的差别进行保持是跨文化哲学的基本主张,理解跨文化性是成人与儿童之间达成意义共创的必要条件。儿童哲学对童年与文明的冲突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行动,旨在以文化间的视角构建儿童与成人持续共享的可能性框架,协助教育者跨出对成人文化的固执与盲信,跨入对儿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最终使得一个互相成全、彼此关照的教育世界得以复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勇  洪成  
中国古代治水的历史悠久,成就斐然。其原因在于古代治水中常常以传统哲学为指导思想,不仅重视水利工程位置的选择,而且在统筹规划中突出重点,辩证考虑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善加转化,同时又能根据当地环境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等,充分体现了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辩证统一、因地制宜等核心理念。这些治水活动的成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并实证地验证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科学性,对我们今天的治水活动依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宏喜  程良宏  
作为教学哲学生成性教学秉持从"预成"到"生成"的教学目的论、从"教成"到"学成"的教学关系论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讲授"结合互补的教学方法论。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动态性、情境性特征是其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确立的实践基础,囿于方法技术的生成性教学观在实践中的技术主义倾向是生成性教学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进行理论构建的内在诱因,对预成论思维和控制性教学文化的理性批判和理论超越是时代赋予生成性教学作为教学哲学的理论使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水华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抽象精神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基础上,明确把实践概念表述为感性的活动,并认为这种感性的活动是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的辩证统一,是自然史和人类史相互制约的现实基础,也是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解读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态哲学内涵,对于我们科学分析和应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现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