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3)
- 2023(15256)
- 2022(12597)
- 2021(11552)
- 2020(9688)
- 2019(21090)
- 2018(20742)
- 2017(39512)
- 2016(20960)
- 2015(22939)
- 2014(22222)
- 2013(21366)
- 2012(19144)
- 2011(16937)
- 2010(17205)
- 2009(16553)
- 2008(16347)
- 2007(14847)
- 2006(13204)
- 2005(12144)
- 学科
- 业(94668)
- 企(87848)
- 企业(87848)
- 管理(84671)
- 济(81582)
- 经济(81447)
- 财(32229)
- 方法(31957)
- 业经(31435)
- 农(28169)
- 制(25491)
- 务(23777)
- 财务(23745)
- 财务管理(23709)
- 技术(23549)
- 数学(22968)
- 数学方法(22763)
- 企业财务(22517)
- 中国(22051)
- 农业(19685)
- 体(19105)
- 理论(17069)
- 划(16823)
- 体制(16766)
- 银(16367)
- 银行(16341)
- 策(16254)
- 行(15674)
- 和(15292)
- 融(14821)
- 机构
- 学院(291487)
- 大学(283644)
- 济(122086)
- 经济(119684)
- 管理(118707)
- 理学(101021)
- 理学院(100116)
- 管理学(98905)
- 管理学院(98328)
- 研究(89688)
- 中国(74093)
- 财(62750)
- 京(58107)
- 科学(49724)
- 财经(48326)
- 江(46045)
- 农(43858)
- 经(43798)
- 所(42912)
- 中心(42480)
- 业大(38236)
- 研究所(37785)
- 经济学(36738)
- 州(36081)
- 北京(35961)
- 财经大学(35650)
- 农业(34049)
- 商学(33974)
- 商学院(33649)
- 经济学院(33071)
- 基金
- 项目(187275)
- 科学(150790)
- 研究(144030)
- 基金(136757)
- 家(116811)
- 国家(115739)
- 科学基金(102314)
- 社会(94406)
- 社会科(89534)
- 社会科学(89514)
- 省(75061)
- 基金项目(71780)
- 教育(65713)
- 自然(63214)
- 自然科(61810)
- 自然科学(61797)
- 划(60804)
- 自然科学基金(60768)
- 编号(58213)
- 资助(53224)
- 成果(46597)
- 创(45799)
- 制(42482)
- 创新(41811)
- 重点(41798)
- 部(41770)
- 业(40724)
- 发(40213)
- 课题(40135)
- 国家社会(39295)
- 期刊
- 济(144644)
- 经济(144644)
- 研究(87812)
- 中国(62947)
- 财(54445)
- 管理(52407)
- 农(43162)
- 科学(37571)
- 学报(36565)
- 融(31647)
- 金融(31647)
- 教育(31196)
- 大学(29793)
- 农业(29522)
- 技术(29360)
- 学学(28314)
- 业经(26311)
- 财经(24833)
- 经济研究(22541)
- 经(21494)
- 业(18039)
- 问题(17735)
- 技术经济(17146)
- 财会(16292)
- 科技(15259)
- 现代(15169)
- 会计(14518)
- 贸(14184)
- 商业(14090)
- 世界(13425)
共检索到449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以2006~201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考察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的董监高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衰退期,董监高薪酬与高管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成长期,仅有董监高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设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起阻碍作用;独立董事比例则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董监高治理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以20062015年的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考察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的董监高治理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董监高治理的激励机制总体上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衰退期,董监高薪酬与高管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在企业成长期,仅有董监高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监高治理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设置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起阻碍作用;独立董事比例则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董监高治理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余 袁澍蕾
文章以2006—2014年的1980家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现金流量组合法和综合指标打分法将样本公司进行生命周期划分,并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或衰退期时,股权制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对技术创新没有影响,但是处于衰退阶段的企业股权制衡与技术创新有积极影响。无论当企业处于成长期还是衰退期,董事会规模及独立董事比例对技术创新都没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赤 苏丽萍
考察技术创新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随时间的推移在企业各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成长期呈下降趋势,在成熟期和衰退期呈上升趋势;技术创新投入初期,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导致权益资本成本降低,而后期其所带来的产出则会导致权益资本成本上升,即技术创新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呈现U型关系;企业在各生命周期阶段具有不同的财务与组织特征,技术创新对权益资本成本在成长期和成熟期具有负向的影响,在衰退期具有正向的影响。
关键词:
企业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 权益资本成本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永明 王兴萌 张水潮
选取2012~2016年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通过OLS回归模型探讨海外背景董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外背景董事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影响,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表现出异质性。在企业成长期和成熟期,海外背景董事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衰退期的结论与之相反;在企业成熟期,海外背景董事对企业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成长期和衰退期的结论与之相反。研究结论为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供了经验证据,为企业在生命周期各阶段充分利用海外背景董事的优势、加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爱军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其财务治理结构不受重视,存在诸多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财务治理结构、提高财务治理效率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淑琴 龚业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仲鸣 张鹏
以股东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并以2007~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生命周期,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程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越少;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两权偏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成长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支持效应;在衰退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抑制效应;在成熟期,仅有微弱证据表明两权偏离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两权偏离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主要来自于非垄断行业。
关键词:
两权偏离 生命周期 技术创新投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小燕 张俊英 王醒男
借助2011~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嵌入了企业生命周期视角。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确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引入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成长期和成熟期企业在金融科技驱动下有着明显的技术创新驱动效果,而金融科技支持衰退期企业只能导致"创新泡沫"。不仅如此,金融科技对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进一步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和金融杠杆来提高创新产出。但是在政府的强监管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难以发挥。对此,应提升金融科技供给质量、确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准确导向和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媛媛 刘思羽
利用中国创业板2010—2019年科技型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在划分企业生命周期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科技型企业在不同阶段科技金融网络特征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网络密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网络中心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形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U形影响。(2)划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网络密度的促进作用在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同时存在;网络中心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倒U形影响和网络联系强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U形影响仅在成熟期与衰退期显著存在。据此,建议政府、金融机构等合力优化科技金融网络环境,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水平选择合作伙伴,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
关键词:
科技金融网络 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生命周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锐 李树文 顾琴轩
当前,环境不确定性已成为组织发展常态,而推动组织创新则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400余家科技研发企业的多源问卷调研发现:首先,外部互动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研发企业初创期与发展期均不起中介作用,在成熟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次,决策参与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不起中介作用,但在发展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再次,外部互动与决策参与交互影响组织创新绩效,高互动—高参与组合下,组织创新绩效较高;最后,双元环境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企业初创期不起显著调节效应,在发展期与成熟期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学习一致性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的匹配效应,以及双元环境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资源转化进程中的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兆国 张栋良 寇明婷
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具有差异化的创新强度、创新需求和融资约束,融资政策效应和作用机制可能也有所差异。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企业生命周期对此的调节作用,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以及非线性效应角度,根据2008—202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增加融资约束、减少研发投入、减少资本投入等方式考察内外部多种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金融资本精准化配置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结果发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等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融资渠道的激励效应逐渐减弱,而银行贷款却会阻碍企业的创新;生命周期对企业创新影响具有调节作用,不同的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因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而异,激励作用的整体绩效会随着企业生命周期的推进而减弱,其中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影响比国有企业更显著;各融资渠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呈“U”型或倒“U”型关系,其中政府补贴的倒“U”型拐点为3.3%,税收优惠的倒“U”型拐点为4.0%,银行贷款的“U”型拐点为48.1%,主要融资渠道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融资渠道位于拐点左侧,说明各融资渠道的影响范围较为适中。最后根据研究发现,对进一步激发融资渠道的创新激励效应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京焕 周奎 张勇 王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采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以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衰退期的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则不显著。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车德欣 李凤娇 吴非 汤子隆
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利用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范式进行分析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加以检验。结果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正向驱动并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创新动力,即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更强,对于非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及成熟期,财政科技支出在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衰退期创新增益并不显著。此外,政府激励结构是影响财政科技支出效力释放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为增长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果被限制;在“为创新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其结构性创新驱动特点。研究结论能够为合理规划财政科技支出、完善政府激励体制构架提供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