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6)
- 2023(14121)
- 2022(12213)
- 2021(11266)
- 2020(9119)
- 2019(21074)
- 2018(21139)
- 2017(40231)
- 2016(22039)
- 2015(24668)
- 2014(24794)
- 2013(24661)
- 2012(23007)
- 2011(20917)
- 2010(20876)
- 2009(18908)
- 2008(18290)
- 2007(16044)
- 2006(14140)
- 2005(12683)
- 学科
- 济(93454)
- 经济(93369)
- 管理(63128)
- 业(58439)
- 企(47359)
- 企业(47359)
- 方法(37932)
- 数学(32292)
- 数学方法(31922)
- 中国(27138)
- 农(25127)
- 地方(24664)
- 业经(21631)
- 学(20966)
- 财(20065)
- 环境(18766)
- 农业(17228)
- 贸(17168)
- 贸易(17151)
- 易(16581)
- 和(15702)
- 制(15103)
- 理论(14557)
- 银(14474)
- 技术(14452)
- 银行(14425)
- 融(14120)
- 金融(14119)
- 发(13913)
- 行(13890)
- 机构
- 大学(310896)
- 学院(310691)
- 管理(122774)
- 济(122641)
- 经济(119905)
- 研究(109069)
- 理学(105469)
- 理学院(104242)
- 管理学(102458)
- 管理学院(101918)
- 中国(81064)
- 科学(69038)
- 京(68052)
- 所(55567)
- 财(54470)
- 农(52555)
- 研究所(50571)
- 中心(48664)
- 业大(47685)
- 江(46043)
- 北京(43789)
- 财经(43130)
- 范(42676)
- 师范(42262)
- 农业(40975)
- 院(40038)
- 经(39154)
- 州(37849)
- 经济学(35393)
- 师范大学(34125)
- 基金
- 项目(212207)
- 科学(165716)
- 研究(155540)
- 基金(151702)
- 家(132609)
- 国家(131444)
- 科学基金(112058)
- 社会(95948)
- 社会科(90903)
- 社会科学(90883)
- 省(84146)
- 基金项目(80906)
- 自然(73118)
- 自然科(71336)
- 自然科学(71322)
- 划(70816)
- 教育(70174)
- 自然科学基金(70007)
- 编号(63912)
- 资助(62303)
- 成果(51451)
- 发(49469)
- 重点(47605)
- 部(45695)
- 课题(44462)
- 创(43937)
- 创新(40981)
- 科研(40454)
- 发展(39181)
- 项目编号(38979)
- 期刊
- 济(139610)
- 经济(139610)
- 研究(93942)
- 中国(63269)
- 学报(50144)
- 农(48171)
- 科学(46758)
- 管理(46212)
- 财(39423)
- 大学(37441)
- 教育(37366)
- 学学(35034)
- 农业(34043)
- 技术(27597)
- 融(27546)
- 金融(27546)
- 业经(24398)
- 经济研究(21900)
- 财经(20046)
- 图书(18165)
- 问题(17992)
- 业(17919)
- 经(17023)
- 科技(16005)
- 理论(15504)
- 技术经济(15365)
- 资源(14949)
- 实践(14334)
- 践(14334)
- 商业(14308)
共检索到466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水平 王枫 邱国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正成为国际社会各国的新目标。在发电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结构。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文章主要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清洁能源发电的CO2排放强度(g/Kwh),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能源发电结构评估清洁能源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我国要完成上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需要我国对低碳能源发电大力投入,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分别要以每年6%、20%和50%年均增长。为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杠...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金朋 郭霞 辛诚 潘月 刘一江
产业园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探究园区项目碳减排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各阶段管控要点梳理与关键要素凝练,本文提出产业园项目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价值体系,针对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与减排的关联,系统分析包括规划决策、项目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服务各阶段下的碳减排路径,为园区绿色深度转型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分析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付加锋 黄江丽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用能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耗能大户,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1],逐渐成为节能工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以长春市典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例,结合能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两种不同建筑类型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采取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建筑节能措施后对建筑物所带来的低碳发展潜力。最后得出:在建筑过程节能方面,应注重建材循环使用所带来的能源效益;而在建筑使用节能方面,则应置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水波 苏立永 葛云红
根据碳足迹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方法,明晰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各阶段计算模型,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海水淡化行业的碳足迹减排策略。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生命周期 碳足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兵 祁神军 张云波 佘洁卿 温日琨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厦门市学生宿舍、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三类建筑碳排放的共性,进而提出不同功能建筑的减排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查建平
文章依据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及碳排放数据,参照SBM方向距离函数,构建考虑环境因素的旅游产业发展效率评估模型,对2005—201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及减排潜力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法对旅游业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解,进而对我国省级旅游产业减排路径做出分析与解读。研究表明,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对应无效率值较高,且无效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部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效率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韩欣怡 韩雪 李廷亮 李迎春 李阔
[目的] 核算马铃薯碳足迹,分析马铃薯碳足迹变化特征,探寻碳减排途径,为农业固碳减排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文章利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2011—2020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阶段的碳足迹进行核算,研究分析各种植区以及省级马铃薯碳足迹年际变化和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为马铃薯典型种植区提供减排建议。[结果]2011—2020年中国省级马铃薯碳排放总量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在时间尺度上,马铃薯单位面积碳足迹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均增长77.5kg CO_(2)eq/hm~(2)(p<0.01);单位产量碳足迹呈现缓慢降低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0.129t CO_(2)eq/t (p<0.1);在空间尺度上,北方一作区和西南单双季作区的马铃薯的单位面积碳足迹处于正增长状态,马铃薯的单位产量碳足迹在除甘肃、新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减少状态,马铃薯还有很大的减排空间。在马铃薯碳足迹构成中,肥料(77.72%)是马铃薯种植阶段碳足迹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农膜(9.64%)和灌溉(8.46%)。[结论]综合比较马铃薯各地区的碳足迹发现,西南单双季作区和南方冬作区的减排潜力最大,其次是中原二作区和北方一作区,马铃薯减排重心逐渐南移。马铃薯减排增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其中肥料是马铃薯减排的主要入手点,各种植区应制定适合本区特征的减排方案,大力推广先进减排技术,实现马铃薯减排与增产协同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晓刚 翟淑凡 王媛媛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导致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采取有效的节能减碳措施以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所以建筑业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对建筑工程碳排放的碳源分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各环节提出建筑低碳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宇 计彤
利用技术经济学方法测算了中国核电及可再生能源等低碳电力技术的二氧化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低碳电力技术的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6×108 kw,年发电量达到2.3×1012 kwh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30%左右,可替代煤炭6.6×108 tec,从而避免近20×108 t的CO2排放。但除水电、核电外,大部分低碳电力技术的减排成本处于200~700 CNY/t CO2的较高水平,为低碳电力技术的示范推广及大规模应用带来经济障碍。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政策和规划,尽快降低可再生电力技术的发电成本、解除不稳定电力大规模并网的技术障碍,从而促进低碳电力技术的快速、健康发...
关键词:
中国 低碳电力 减排成本 减排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美清 向万里
从政府、包装企业和消费者三个方面着手分析了低碳包装的发展模式,其中详细探讨了位于低碳链核心位置的包装企业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如何实现低碳化。最后分析了包装件在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流通储存、消费使用、循环利用到最终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应以实现包装的整体低碳化作为包装设计的目标。
关键词:
低碳 包装 模式 生命周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和瑞 艾宁
本文以2MW秸秆简单气化—内燃机发电系统为具体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和支撑数据库,对系统边界、环境影响指标、决定系统环境性的重要参数进行了讨论。同时,对秸秆气化发电系统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全面分析了秸秆气化发电过程中不同排放物和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得出秸秆气化发电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能源生产方式,发展秸秆气化发电要注意对其排放物的处理等结论。
关键词:
秸秆气化发电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中国主要9种终端能源的化石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碳强度),涵盖原料制取、运输、燃料制取和运输四个阶段,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种化石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碳强度最高,石油基、天然气基和煤基燃料碳强度依次升高;低采收率、高CH4泄露水平和低生产转化率是碳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终端能源 碳强度 全生命周期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夏德建 任玉珑 史乐峰
针对我国煤电高污染的行业背景和电力行业低碳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文章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建立了我国煤电能源链的碳排放计量总模型和各环节的子计量模型,进而通过详细计算得出了我国燃煤电厂单位发电量引致的子环节CO2当量排放及煤电能源链CO2当量的总排放数据,对比发现了燃煤发电环节为我国煤电能源链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环节,最后对各环节的排放结果作出了综合评价与解释。研究对增进了解我国煤电能源链各单元过程温室气体的产生来源和大小,明晰减排调控的重点方向,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低碳化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电能源链 生命周期 温室气体 碳排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劼 徐晋涛
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农业部门具有极大的体量和不可忽视的影响。低碳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优化管理至关重要。一项农业低碳技术能否在现实中有好的环境表现,必须得到农户这一微观经营主体的检验和认同。这是全面评价低碳技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更准确地监测和核算碳减排效果,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基础上的双重差分法进行了实证分析,衡量了三个低碳技术在农户层面的微观反应。研究结论是,我国现有的低碳技术在农业农村“3060”进程中可以发挥一定作用。按目前的技术采纳规模,滴灌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8~77万吨,沼气发酵技术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34万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碳排放290万吨。研究推论是,“3060”目标是推动我国农业加速达到高质量发展拐点的契机。要让农业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从农业生产方式到经营模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都亟待一场全面的、持续的革新。
关键词:
农业碳减排 低碳技术 微观数据 农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小琴 揭筱纹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研究旅游地发展、成长过程的一种重要理论,低碳经济时代,对乡村特色旅游度假区进行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分析,提出低碳发展策略,是旅游度假区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