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90)
- 2023(13177)
- 2022(11718)
- 2021(11209)
- 2020(9255)
- 2019(21309)
- 2018(21177)
- 2017(40807)
- 2016(22052)
- 2015(24642)
- 2014(24221)
- 2013(23651)
- 2012(21605)
- 2011(19142)
- 2010(18759)
- 2009(17269)
- 2008(16030)
- 2007(13671)
- 2006(11703)
- 2005(9770)
- 学科
- 济(81606)
- 经济(81502)
- 管理(62242)
- 业(57966)
- 企(47887)
- 企业(47887)
- 方法(37713)
- 数学(32372)
- 数学方法(32007)
- 农(24068)
- 财(21253)
- 中国(20940)
- 业经(19212)
- 地方(18664)
- 学(17777)
- 农业(16264)
- 理论(14605)
- 贸(14592)
- 贸易(14584)
- 制(14169)
- 易(14092)
- 和(13591)
- 环境(13354)
- 务(13318)
- 财务(13253)
- 财务管理(13229)
- 技术(12992)
- 企业财务(12434)
- 划(11567)
- 教育(11462)
- 机构
- 学院(295919)
- 大学(295469)
- 管理(120813)
- 济(111755)
- 经济(109156)
- 理学(105721)
- 理学院(104556)
- 管理学(102724)
- 管理学院(102206)
- 研究(93219)
- 中国(68644)
- 京(62543)
- 科学(59266)
- 财(50413)
- 农(45008)
- 所(44982)
- 业大(44537)
- 中心(43512)
- 江(41686)
- 研究所(41294)
- 财经(41243)
- 范(40855)
- 师范(40533)
- 北京(39010)
- 经(37542)
- 农业(35133)
- 州(34889)
- 院(34557)
- 师范大学(32807)
- 经济学(32586)
- 基金
- 项目(211462)
- 科学(166486)
- 研究(157255)
- 基金(152566)
- 家(131601)
- 国家(130454)
- 科学基金(113269)
- 社会(97819)
- 社会科(92415)
- 社会科学(92394)
- 省(82723)
- 基金项目(82417)
- 自然(74143)
- 教育(72455)
- 自然科(72400)
- 自然科学(72383)
- 自然科学基金(71059)
- 划(69628)
- 编号(66447)
- 资助(61484)
- 成果(52449)
- 重点(46527)
- 部(46069)
- 发(44605)
- 课题(44270)
- 创(44229)
- 创新(41044)
- 项目编号(40778)
- 科研(40279)
- 教育部(39852)
共检索到416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彦 吴晓 何保红 李咏春
社会学视角为研究居民自行车使用行为提供了新思路,文章尝试将社会学中的生命历程理论融入到自行车行为选择中。利用昆明市2011年居民出行行力调查数据,综合考虑家庭生命周期、生活事件、生活方式及个体社会经济属性,构建了居民自行车选择机理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居民自行车出行目的、出行次数、出行距离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命历程特征;其中,单身期时,个体使用自行车非通勤频率较高;家庭生命周期进入新婚阶段后成员的增加以及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自行车使用明显减少,甚至会放弃使用;步入老年期后自行车使用呈上升趋势。生活事件的发生对个体自行车使用行力有显著负效应,迁居和购买小汽车事件可能会触发个体直接放弃使用自行车;此外,高收入群体对自行车使用产生抑制作用,租房比自有住房群体更多使用自行车通勤和非通勤。这些结论丰富了自行车使用行为研究的维度,为实施绿色交通政策具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论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何雄 隋心 张军
中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空间发展战略,但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城市空间结构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2016—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1338610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关联指数,根据不同类型的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分析出城市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在人为规划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多组团";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多中心分布;昆明市各级中心发展相对完善,但发育程度及其差异性显著,公共、生活、商务城市多中心多发育较为成熟,居住、休闲城市多中心发育还在起步阶段。
关键词:
POI 多中心 中心演变 空间结构 特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戢晓峰 李晓娟 杨晓泉 覃文文
针对当前缺乏有效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的现实问题,集成运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和局域Getis-Ord G_i~*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基于从高德地图自主获取的城市交通设施POI数据,从方向分布、空间集聚和热点估计3个维度建立系统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提取方法。以昆明市为例,对2016年和2018年的城市交通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①昆明市交通设施呈现西北—东南格局分布。与2016年相比,2018年椭圆长轴、短轴轴长分别增长11. 53%,1. 71%,表明交通设施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均有扩散,且"西北—东南"方向为最大扩散方向。②空间上,交通设施总体呈"核心-圈层"格局分布及"一核向多核"演化趋势,核密度集聚街道数量由2016年的78. 85%增至2018年的86. 54%,且各类交通设施空间聚集特征差异显著。③交通设施热点区域集聚于市中心,冷点区域集中于城区外围,整体呈"核心-外围"分布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地区增多,冷点地区减少,反映了昆明市交通设施整体建设趋好,且分布更趋于均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侯学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福利体系、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中国城市的阶层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出现了以低收入人群为主体的低价住区。研究采用租金指标反映住宅价格,将低收入住区住宅价格分解为不同住宅特征的特征价格,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各个属性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价住区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同时也反映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偏好,为低收入人群住房供给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低价住区 租金 特征价格模型 昆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雪 李晖 赵凯
别墅区位选择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应注重地形地貌、植被和交通等条件的优选,而对消费者来说,应从其自身的购房目的、生活方式及收入水平出发来选择合适的别墅区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昆明主城区别墅区位发展演变的过程、特征及未来趋势。
关键词:
别墅 区位选择 昆明主城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思萌
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五种,分别为安全与环保因素、便捷与灵活因素、分布与停取因素、外观与性能因素、服务与维修因素,并构建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昆明市实际调查问卷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满意度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思萌
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五种,分别为安全与环保因素、便捷与灵活因素、分布与停取因素、外观与性能因素、服务与维修因素,并构建了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SEM),根据昆明市实际调查问卷结果,确定各因素对共享单车使用者满意度的影响。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满意度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仁 李琳 韩汶 韩刚
老龄化社会的交通需求变化已经成为许多中国大城市需要面对的新问题,对老年人出行行为特征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针对当前对老年人出行行为认识的不足,以昆明城市老年人为对象,在深入访谈和预备调查基础上设计问卷,获取了407份有效样本的个人、家庭、居住地等多项属性以及日常活动与出行的原始数据,同时获得了107份有效的一周出行日志数据。经统计分析和交叉印证,得到了异质个体老年人日常出行行为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城市老年人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都与目前对通勤交通的认知有显著的不同。研究结果为满足老年人出行需求的城市系统基本功能完善、服务水平提升和服务模式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辉 罗淳 黄晓园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越来越大,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规模不断扩大,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发展水平指数模型、系统协调度指数模型和绩效模型;并对昆明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系统性评价,为系统性评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协调发展 绩效 评价体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戢晓峰 罗雅婷 陈方
良好的出行信息服务能够便于出行者制定出行计划,减少其出行过程中的时空消耗。为了科学评价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从出行者角度对居民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出行信息服务分为出行前信息服务、静态出行信息服务和动态出行信息服务三大类。依据出行行为特征建立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通过居民出行信息服务调查来采集实际数据,并利用AHP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对昆明市居民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进行了评估。评价结果表明昆明市的出行信息服务水平较差,并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苏玲 王金亮 角媛梅 周京春 农兰萍 朱泓
[目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前提和基础,打破行政单元的限制,开展基于栅格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更容易满足实际的规划需求。[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变异系数法和综合指标法评价研究区域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状态,并具体分析研究区2008—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力时空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类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结果](1)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呈现出“南高北低”空间分布格局。(2)时间维度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数值呈波动下降趋势,承载力水平始终保持在中等水平。空间格局上,2008—2018年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呈现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和高水平稳定,低和中低等级相互转变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级不同,其中耕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以中等水平为主,水体和建设用地的承载力表现出高水平。[结论]昆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且随时间波动下降,改善并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与差异性管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仁 韩刚 李琳 韩汶
针对基于出行的时空特征分析在解释老年人不同活动出行行为差异上的不足,根据昆明城市老年人407份有效问卷调查和54份追踪访谈,对基于活动的出行行为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对出行行为特征参数间的关系进行建模计算,得到了属性、活动因素与出行行为以及出行行为各参数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不同活动的出行特征差异显著,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出行行为特征参数间有较强的关联性,表现为活动对出行方式和出行强度、出发时刻对出行方式、出行方式对出行强度具有较强的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红波 徐宁 刘滢鸿
结合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和单中心城市模型(AMM)改进模型测算了七类不同购房可行能力家庭择居不同区位所引起的"住房消费剩余",用于测度居民择居空间过程伴随的空间福利损益。城市发展应以全体城市居民的"福利最大化"为根本,尤其要考虑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福利增进,需要建立居住福利公平配置的空间组织机制和居住环境及社会资源相互协调的空间公平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江苏 骆华松 曹洪华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本文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同时用两地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来表达以往惯用的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然后以昆明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昆明市城区与各郊区县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城区与郊区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引力模型 城区 郊区 昆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洪 金杰
研究目的:借鉴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理论,分析中国省会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的因素,地价空间变化曲线及其优化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方法:采用昆明市2001—2005年的实际交易地价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结果: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地价呈逐步衰减的趋势,但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和方位差异。地价空间变化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距离,其次是商业中心分布、城市公用设施和自然条件等。研究结论:昆明市地价空间变化实证研究表明,经过10余年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地价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已发挥作用,省级单中心城市地价空间变化基本符合阿朗索空间结构理论模...
关键词:
土地价格 离市中心距离 空间分析 昆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