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12)
- 2023(17153)
- 2022(14786)
- 2021(13795)
- 2020(11386)
- 2019(25749)
- 2018(25347)
- 2017(48329)
- 2016(26282)
- 2015(29044)
- 2014(28296)
- 2013(27870)
- 2012(25212)
- 2011(22768)
- 2010(22501)
- 2009(20850)
- 2008(19874)
- 2007(17447)
- 2006(15325)
- 2005(12789)
- 学科
- 济(100649)
- 经济(100526)
- 业(76459)
- 管理(69046)
- 企(53364)
- 企业(53364)
- 农(52823)
- 方法(43245)
- 数学(37568)
- 数学方法(37166)
- 农业(35474)
- 业经(27846)
- 中国(26296)
- 财(24390)
- 学(22181)
- 地方(20757)
- 贸(19169)
- 贸易(19162)
- 制(18793)
- 易(18654)
- 技术(16260)
- 环境(15720)
- 理论(15679)
- 发(14967)
- 务(14725)
- 财务(14660)
- 财务管理(14635)
- 银(14551)
- 银行(14480)
- 和(14382)
- 机构
- 学院(366633)
- 大学(362475)
- 管理(143186)
- 济(141748)
- 经济(138770)
- 理学(125746)
- 理学院(124362)
- 管理学(122100)
- 研究(121586)
- 管理学院(121468)
- 中国(89712)
- 农(83654)
- 科学(79467)
- 京(75165)
- 业大(65638)
- 农业(64901)
- 所(61485)
- 财(60757)
- 研究所(56670)
- 中心(56238)
- 江(52351)
- 财经(49516)
- 范(48447)
- 师范(47905)
- 北京(46044)
- 经(45324)
- 院(43324)
- 州(42493)
- 农业大学(41704)
- 经济学(41299)
- 基金
- 项目(260963)
- 科学(203582)
- 研究(188392)
- 基金(187874)
- 家(165937)
- 国家(164453)
- 科学基金(139837)
- 社会(118532)
- 社会科(111817)
- 社会科学(111789)
- 省(103962)
- 基金项目(100537)
- 自然(91426)
- 自然科(89267)
- 自然科学(89242)
- 自然科学基金(87648)
- 划(86812)
- 教育(85393)
- 编号(77865)
- 资助(75196)
- 成果(61529)
- 重点(58404)
- 发(56517)
- 部(56267)
- 创(54618)
- 课题(52512)
- 创新(50893)
- 科研(50004)
- 国家社会(48483)
- 计划(48020)
- 期刊
- 济(155237)
- 经济(155237)
- 研究(99545)
- 农(84004)
- 中国(67388)
- 学报(66775)
- 科学(58609)
- 农业(57102)
- 大学(50126)
- 学学(47869)
- 管理(46365)
- 财(43394)
- 教育(38869)
- 业经(32486)
- 融(30379)
- 金融(30379)
- 技术(28680)
- 业(26902)
- 经济研究(23133)
- 财经(22568)
- 问题(21579)
- 版(21221)
- 业大(19620)
- 科技(19402)
- 经(19278)
- 图书(17272)
- 技术经济(16556)
- 农业大学(16468)
- 现代(16175)
- 资源(16131)
共检索到5157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彬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龄女性化"、"老年贫困化"趋势下产生的农村"贫困女性化"。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精神慰藉均处于相对劣势,关注农村老年女性人口的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实施精准扶贫、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 (2014)的调查数据,从生命历程视角出发,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的经济贫困、健康贫困、精神贫困等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农村老年女性在生命历程中的累积弱势会加剧经济贫困、精神贫困、健康贫困。
关键词:
农村老年女性 老年贫困 生命历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增文
文章使用2009年在山东省沂蒙山区部分县市的调查数据,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识别影响女性老年人口贫困及持续时间的决定性因素指标,把老年女性的贫困区分为"暂时性贫困"和"持续性贫困",而"持续性贫困"才是政府重点解决和帮扶的对象;并且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女性持续性贫困的决定性因素。文章认为解决农村老年女性贫困的最优方案不是设计一个新的制度,而是对目前的针对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加以"整合",然后重点对该部分群体加以倾斜和覆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金华 孙楠 杨帆
本文基于一项老年人口福利调查数据,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多元logistic模型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地类型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项重要生命事件,农村老年人外出务工经历对其离开农村居住的偏好有积极影响;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居住地偏好存在差异,即低龄组老年人对到城市或城镇城郊居住的偏好更强;作为关联的生命因素,农村老年人子女的外出务工经历也产生重要影响。子女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老年人更偏好于迁出农村居住,对城镇城郊的偏好最为强烈;此外,农村老年人个人能动性也对其居住地类型偏好产生显著影响。可见,城市、城镇城郊以及农村对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含义,而农村老年人偏好于留居农村还是迁居进城,是整个生命历程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居住地类型 偏好 生命历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翠娥 王杰
主要运用生命历程理论,通过深入访谈法收集贫困者"主诉"的生活史,对农村贫困家庭的生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贫困家庭的产生是先赋性弱势与事件性弱势在家庭内累积的过程和结果,先赋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具有基础性,事件性弱势累积的影响则具有直接性。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高的贫困家庭,贫困的自我再生机制最强,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小;先赋性与事件性累积双低的贫困家庭个体能动性的作用空间最大,家庭脱贫潜力最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基于Glick提出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本文采用2006—2010年湖北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测度并分解了农户多维贫困指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发现:起步型和衰退型家庭的多维贫困对总体多维贫困的贡献只有10%;家庭生命周期与农户多维贫困呈倒U型关系,即起步型家庭和衰退型家庭遭受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最小,生命周期中间阶段的家庭相较于生命周期两端的家庭遭受多维贫困的可能性更大;教育、技能培训、土地面积等对多维贫困都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的反贫困政策应重点关注偏远地区的生命周期中间阶段的家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多维贫困 贫困分解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茜 姚乐野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人口流动常态化、家庭结构变迁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生存样态不断贫困化,了解并分析农村地区子女代际支持现状、子女代际支持对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现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6)的追访数据,从子女代际支持视角出发,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农村老年人陷入多维贫困的比重分别为:55.34%(经济贫困)、53.03%(健康贫困)、34.58%(精神贫困)。二是农村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少,月均经济支持额在一百元左右,照料支持随着农村父母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而精神支持则呈现出相反的态势。三是不同类型的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多维贫困存在一定程度的缓解效应。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宇 陶涛
文章基于AF贫困测量法,结合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从"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四个维度出发,将各维度对应指标均匹配到国家关于老年人或妇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依据,识别出我国农村老年妇女在非收入层面的多维贫困现状——医疗服务不足、卫生条件简陋、互联网生活匮乏是当前我国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的三大生活困境;量化分析收入贫困与文章定义的非收入多维贫困的关系,从个体、家庭、地区层面找出影响农村老年妇女的致贫因素——年龄、学历等个人因素和区域因素明显影响着多维贫困的发生,收入、家庭成员等变量与老年妇女晚年是否陷入非收入多维贫困也存在着必然联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焦娜 郭其友
文章在"剥夺识别—多维治理"分析框架下,基于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应用潜变量马尔科夫模型(LMM)识别不同多维剥夺形式下的农村老年贫困及其转型动态,并采用动态随机Probit模型检验养老保障和多维度社会救助的综合配套机制对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的治理效果。结果发现,中国农村老年贫困存在状态依存性,且老年群体的个体异质性也会影响其多维剥夺状态及其转型。现阶段基础性养老保障在社会救助的协同机制作用下,共同构成预防农村老年贫困的"双重防线",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高多维剥夺水平的退出率,降低农村老年人多维剥夺的状态依存性。文章认为,输血型和造血型反贫困政策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公共治理的弹性,针对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实施"多维剥夺的多维治理",能够有效阻断老年贫困,激发农村老年群体的内生脱贫能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传俭
当经济资源潜力相对充分时,经济资源错配造成生产效率损失引发的社会产品总量不足,是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着谁将以"贫困者"的人口特征来承担社会产品不足缺口和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剥削问题,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阻碍了劳动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匹配,也造成社会总产品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地分配,使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消除农村贫困不仅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资源匹配的阻碍,还要将更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农村居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光金
本文基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全国抽样调查,以被调查的农村住户为单位,考察了现阶段农村贫困的规模、发生率、类型、程度,农村贫困住户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以及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农村贫困的调查发生率仍然较高,农村贫困的深度、强度和对扶贫投入力度的要求都有所上升,但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农村扶贫压力仍在国家能力的承受范围之内。在家庭人力资本、物质性经济资源、结构性社会地位以及关系性社会处境等方面,农村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在多数情况下存在明显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短缺、物质资源不足、社会结构制约和社会排斥等问题,可以部分地或不同程度地解释贫困的成因。最后,本文提出,农村反贫困战略应当重点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生云
基于2002年的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农村的长期贫困与暂时性贫困。研究发现:中国农村更多呈现出暂时性消费贫困的特征,并且贫困家庭脱贫后进入高收入阶层的机会较小;离贫困线越远,其脱贫能力越低,离贫困线越近,其返贫的比例越高。远离区域经济中心、家庭负担较重、小孩老人较多的家庭容易陷入长期贫困。村支书的年轻化对于中下层贫困阶层摆脱长期贫困具有重要意义。社会政治资本、劳动力素质和居住条件是影响中等贫困家庭脱离长期贫困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长期贫困 暂时性贫困 返贫 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慧
贫困发生代际转移是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领域。进入21世纪,在中国农村部分贫困群体内部,贫困及致贫因素形成了较明显的代际转移。农村贫困代际转移的演化与我国体制转型推进带来的社会变迁具有关联性和同步性,并表现出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更明显的区域特点。农村贫困的代际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贫困家庭各类资本的缺乏及受外部制度排斥所共同导致的。要应对该问题,应针对农村贫困代际转移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公共政策、制度等进行创新和完善。
关键词:
转型期 贫困 代际转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裕雄 肖海峰 张婧
本文基于2005年国家级贫困县农村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收入、消费环境、消费观念以及人口学特征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所在村通公路会增加农民的消费支出;家庭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居民消费支出的减少;如果居民家庭中有成员在城市工作,其消费观念的变化会导致其消费支出发生变化;在我国贫困地区,汉族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高于少数民族居民;家庭结构对居民消费支出亦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改善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包括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农村居民 居民消费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雨林,黄祖辉
文章利用统计年鉴的分组数据拟合出洛伦兹曲线,计算贫困率指标,再将其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贫困率下降,其贡献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农村贫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尚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前半段,呈收敛趋势向拐点逐渐靠拢。
关键词:
中国 农村 贫困率 分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姗姗 吴春梅
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具有一定的反贫困性质。目前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整体发展滞后,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完善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发挥其在反贫困中的作用,促进贵州省农村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
贵州省 农村公共服务 反贫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