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3)
- 2023(7291)
- 2022(5422)
- 2021(5178)
- 2020(3874)
- 2019(8901)
- 2018(9013)
- 2017(15442)
- 2016(9480)
- 2015(10845)
- 2014(11323)
- 2013(9985)
- 2012(8970)
- 2011(8254)
- 2010(8525)
- 2009(7778)
- 2008(7799)
- 2007(7335)
- 2006(6895)
- 2005(6427)
- 学科
- 济(33944)
- 经济(33798)
- 教育(20066)
- 管理(19259)
- 中国(18237)
- 业(17891)
- 企(15891)
- 企业(15891)
- 理论(14091)
- 学(13278)
- 方法(11517)
- 业经(11036)
- 农(10679)
- 发(8306)
- 和(7746)
- 发展(7634)
- 展(7511)
- 教学(7353)
- 财(7285)
- 农业(6859)
- 数学(6546)
- 数学方法(6414)
- 地方(6158)
- 制(6022)
- 技术(5153)
- 经济学(5110)
- 策(5057)
- 经济理论(4987)
- 研究(4915)
- 体(4831)
- 机构
- 大学(135449)
- 学院(128900)
- 研究(48584)
- 济(45444)
- 经济(44214)
- 管理(40979)
- 理学(34781)
- 理学院(34272)
- 管理学(33441)
- 管理学院(33175)
- 京(30529)
- 教育(29865)
- 中国(29614)
- 范(29177)
- 师范(29031)
- 科学(27998)
- 师范大学(24007)
- 所(23699)
- 财(22541)
- 研究所(21470)
- 江(21284)
- 北京(20142)
- 中心(20032)
- 财经(17742)
- 院(17072)
- 农(16894)
- 技术(16764)
- 州(16649)
- 经(16057)
- 职业(15468)
- 基金
- 项目(78664)
- 研究(66920)
- 科学(63723)
- 基金(53738)
- 家(45177)
- 国家(44601)
- 社会(42602)
- 教育(38973)
- 社会科(38801)
- 社会科学(38789)
- 科学基金(37712)
- 省(31639)
- 编号(30350)
- 成果(28573)
- 划(28252)
- 基金项目(26826)
- 课题(24128)
- 年(20670)
- 自然(20496)
- 资助(20436)
- 自然科(20011)
- 自然科学(20006)
- 自然科学基金(19680)
- 重点(19443)
- 部(19081)
- 规划(18547)
- 项目编号(18334)
- 发(18105)
- 性(18072)
- 教育部(17370)
共检索到208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红
生命历程社会化是西方社会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因关注个体成长中的独特性,以及社会规范和社会事件对生命的影响,因而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文章在对生命历程社会化理论核心观点的再认识基础上,反思其在个人成长中的教育价值,揭示其具有的教育学意蕴。
关键词:
社会化理论 生命历程社会化 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兰英 金家新
运用现象学的视角,分析探讨比较教育朝向他者教育实事的"悬置"与客观、在直观与再现中实现比较教育对他者教育生活的解释、在借鉴与超越中对他者教育生活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比较教育研究应该从现象学"朝向实事本身"中得到启迪,这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化建设与科学化发展有着特有的意蕴。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科化 科学化 现象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李培彤
新时代教师素养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依赖于教师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完善。教师教育学所具备的学理性与价值性为教师教育学科身份的合法性提供了重要佐证。教师教育学概念的建构应观照教师教育学之于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之本质意蕴,把握教师教育学科特征,探寻教师教育学何以存在之理性依据,从而规范界定教师教育学概念。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多维透视是认识与审度教师教育理论的必要前提,教师教育学科概念的清晰界定是解释与超越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基础。对教师教育学科地位的逻辑证成离不开学科价值,教师教育学价值意蕴的合理澄明是支撑与引领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依据。通达教师教育学科的本质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学科性质等关键问题的准确理解;巩固教师教育学科的独立地位需要基于对教师教育学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与育人价值等价值维度的全面彰显。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教育学 概念界定 价值意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成人”,教育学乃是“成人之学”。但价值“关系说”由于从“物”的层面来把握价值 ,因而不能提供一个很好的考察教育的视角。为此 ,需要从根本上树立“人是价值的存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赋予教育学一种新的内涵 :它内在地要求把人性化、个性化和创造性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于扭转教育的“无人”局面 ,确立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观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价值 教育学 人性化 个性化 创造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秋英 丁邦平
教育学本土化是近百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异域教育理论被盲目照搬和简单移植现象而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内在意蕴和精神实质。在当今经济、政治、文化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厘清本土化的现实内涵与时代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教育学本土化的内在意蕴及其动因问题,倡导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达成教育研究的中外融汇、古今相承、实践创生、国际对话,希冀凸显其境转意迁的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
关键词:
本土化 全球化 教育学 中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从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的维度去思考,《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颁布,对教育学的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这体现为:在宏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活动,要破解"两张皮",应以产业需求导向;在中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施,要实现"双主体",应以协同育人为导向;在微观层面,校企合作的教育内容,要摒弃"二元论",应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由此,跨界的职业教育,其"产教融合"的教育活动所体现的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校企合作"的教育实施所体现的育人共同体,"工学结合"的教育内容所体现的人文与工具的融合,正是"知行合一"这一教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永平 杨昌勇
传统的土家摆手舞,历经社会时代变迁,依然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它以特殊的组织结构实现了学习者主体选择的最大化;以特殊的教育场域实现了族群意识和公众情感的充分感知;以特殊的教学关系实现了和谐的审美教育。土家摆手舞这一特殊的教育形式,对我国教育的制度化组织、教育所传授知识的类型、学校教育的发展都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土家摆手舞 公共教育场域 和谐的审美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建国 扈中平
在当今社会公平受到挑战的背景下,穷人教育学问题的提出迫使教育学研究者必须回答:"穷人教育学"究竟意味着什么?马克思作为"穷人"的哲学家,其穷人思想对于理解穷人教育学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穷人不仅仅是受苦受难的群体,还是能动的类存在。穷人教育学是以穷人的存在为前提并以穷人的精神解放为直接目的。在理论上,它是以包括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为对象的社会批判的教育学;在实践上,它是越出教育自身的界限而与广泛的社会变革紧密相联的社会实践的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学 马克思 穷人教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维
我国当前的公共知识领域仍然普遍地持有狭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现象。在隐喻认知思潮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持有广义的隐喻概念,将隐喻视为一种认知现象。隐喻的认知观主张,隐喻的本质在于认知,隐喻建构了大部分概念系统,新颖隐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作为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隐喻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隐喻在教育研究、教师教育和中小学教学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
隐喻 认知 教育研究 教师教育 教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在西方,古希腊罗马的思想遗产,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永恒的宝藏,人类生活的各种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或启发,教育也不例外。古典作家眼中的教育,通常是一个宏大的主题,与政治、人性、德性、艺术这些人生社会的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古典作家似乎很少专门讨论教育,
关键词:
教育意蕴 刘小枫 教育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桑宁霞 刘丽
知识问题一直是成人教育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成人知识教育转向回归成人生命的教育是现代成人教育的必然诉求。本文选取了成人教育知识中的三个点:从成人教育知识的价值着手,探讨成人教育知识从最初的被奴役,继而在成人教育活动的助推下逐渐发展成为充满生命力的完整活体;从成人教育知识的范畴着手,探讨成人教育知识从固守僵化的课本知识,继而将触角深入缤纷的成人生活世界;从成人教育知识的传授方式着手,分别探讨了说教式、启发式、生成式、整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表明成人教育知识的传授从最初注重对成人个体的简单灌输到注重通过主体间的心灵契合,继而达到知识能量转化的最优效果。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经典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路线及诸多重要观点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对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具有多层次的方法论与价值论启示。其对道德行动结构的理论创树,对道德共识的结构化阐释,对人格系统、文化系统与社会系统整合理论的探讨,仍然是处于变革进程中我国道德教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学术资源。
关键词:
帕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 道德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