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60)
2023(5884)
2022(4369)
2021(4042)
2020(3221)
2019(6945)
2018(7166)
2017(13460)
2016(7538)
2015(8725)
2014(9016)
2013(8361)
2012(7636)
2011(6807)
2010(6896)
2009(6594)
2008(6833)
2007(6581)
2006(6136)
2005(5591)
作者
(22279)
(18501)
(18427)
(17827)
(11763)
(8941)
(8583)
(7208)
(7193)
(6669)
(6411)
(6342)
(5960)
(5925)
(5717)
(5567)
(5555)
(5507)
(5380)
(5370)
(4752)
(4462)
(4450)
(4322)
(4261)
(4164)
(4138)
(4078)
(3826)
(3775)
学科
(31261)
经济(31110)
管理(21149)
(20030)
(17440)
企业(17440)
中国(12036)
方法(11231)
(10821)
业经(10399)
理论(8231)
(7562)
(7503)
(7349)
数学(6997)
(6947)
数学方法(6828)
农业(6784)
地方(6393)
(5716)
教育(5650)
(5323)
(5056)
发展(5005)
(4992)
(4702)
银行(4691)
(4505)
财务(4484)
财务管理(4473)
机构
大学(110960)
学院(109478)
(40988)
经济(39910)
研究(38882)
管理(38477)
理学(32603)
理学院(32137)
管理学(31215)
管理学院(31033)
中国(29397)
(24502)
科学(24253)
(20294)
(20006)
(18749)
中心(18008)
(17997)
研究所(17889)
(17087)
师范(16919)
财经(15663)
北京(15566)
业大(15305)
农业(14416)
(14317)
(14097)
(13598)
师范大学(13554)
经济学(12519)
基金
项目(68323)
科学(53827)
研究(51137)
基金(48954)
(42436)
国家(41999)
科学基金(35877)
社会(34262)
社会科(31105)
社会科学(31091)
(26437)
基金项目(25188)
教育(24089)
(22119)
自然(21787)
编号(21600)
自然科(21341)
自然科学(21336)
自然科学基金(20965)
资助(19557)
成果(19072)
重点(15496)
课题(15033)
(14925)
(14456)
国家社会(13700)
(13237)
项目编号(13237)
(13105)
大学(13056)
期刊
(53058)
经济(53058)
研究(34664)
中国(27973)
学报(19449)
(19358)
教育(18147)
科学(17603)
(16824)
管理(15925)
大学(15292)
学学(14090)
农业(12834)
(10017)
金融(10017)
技术(9410)
财经(8598)
业经(8354)
经济研究(7878)
(7526)
图书(6966)
问题(6918)
(6711)
(6422)
现代(5199)
书馆(5100)
图书馆(5100)
世界(5048)
(5035)
社会(4984)
共检索到176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熊雅婕   齐亚强  
心理健康是健康资本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其突出的性别差异已成为当前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研究议题。文章从性别化社会角色与生命历程的视角出发,利用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化轨迹,探讨了性别角色在其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较差,这一健康劣势在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和婚姻对两性心理健康的回报不同有关。在已婚人群中,性别化的家务劳动分工对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提供了重要解释:在工作和家庭角色叠加的情形下,平衡工作与妻职、母职的困境明显增加了已婚女性的抑郁症状得分。两性心理健康的差异贯穿整个成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劣势持续累积,在老年期仍在不断强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兰锋  
大学新生面临着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过程中既有对环境的适应和接纳,也有对个人自我意识的调整与调适,期间出现心理问题的比率相对较高,文章分析了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问题,提出了学校层面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心理问题干预的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坚  唐燕儿  
本文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指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满足自身发展、全球信息化发展和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保健、心理教学等实践活动的信息化进程的思考,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发展内容。介绍了信息化心理咨询的6种新途径:BBS、Chatroom、ICQ、Guestbook、Email、Netmeeting等。也提出了保密性、资源库和知识产权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永贞  陈丽娜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是立足于生命的视野对职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重新理解与反思建构。其模式是以职校生的生命为基点,遵循职校生生命的特性,用合乎职校生生命本体的方式,对职校生进行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的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构职校生生命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要关怀精神生命的成长,重视生命议题的探究,关注生命体验的获得,注重生命潜能的开发,强调生命主体的对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西超  肖松  
本文从办公室的空气环境、视觉环境、声音环境、电磁辐射、空间布局等几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这些物理因素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为员工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空间,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满意度与工作效率,以及有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爱新  
社会需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发展的动力保障,政策支持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足发展的制度保证,理论学科的发展与争鸣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学术基础,专业化队伍建设是高校心理教育发展的人才支撑,本土化发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彰显价值本色的必然趋势,在整合中求发展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子彦  
站在生命教育的视阈下反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立足生命塑造,着眼全人成长,基于学生的生命困顿和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探索适应学生生命特点的教学方法,培育陪伴学生生命成长的教师队伍,整合学生的生命资源和社会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晓绒  石艳芳  
心理健康是高校贫困生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做好贫困生帮扶工作的重要环节。社会个案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旨在改善个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帮助个人实现自身价值。本文以独立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着手进行分析,从社会个案工作的价值理念、理论模式、工作技巧等多角度讨论社会个案工作在开展独立学院贫困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运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耿柳娜  刘金秀  
追星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地看待偶像,日益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心理剧”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青少年的发展特点,选题来源于实际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形式轻松自由。心理剧包括指导者、主角、配角及观众四种基本角色,分为暖身、演出和分享三个阶段。本文通过一个青少年盲目追星的案例,介绍了心理剧的具体操作过程和技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郝振君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它特别适合于以认知发展水平滞后、言语和社交能力发展受阻、情感发展存在偏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人格发展不够健全的聋生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将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原则、方法用于聋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妍  白亮  
西方主流心理学的"科学"传统为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测量制定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但是随着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研究者们开始反思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否具有文化普适性,文化与心理疾病有什么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人们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尝试减轻心理痛苦的手段是否植根于文化之中。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思考,试图对我国民族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帮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托学生心理社团,注重发挥学生心理社团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心理社团建设,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菁华  苏霞  朱艳  
采用量表对80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考察。差异检验表明,女生在支持利用方面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在支持利用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回归分析表明,主观支持要对心理健康发挥作用,必须以支持利用为中介,而客观支持既可以以支持利用为中介间接地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也可直接对心理健康产生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晓雪  王洪禹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在进行着调整和改革。其中面临的重大任务就是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在此过程中,青少年面临着对社会的发展变化无法适应、自身压力过大等困境,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探索如何实现青少年以积极健康心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问题迫在眉睫。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傅蕾  
开放教育旨在促进个体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支持是开放教育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上海开放大学系统587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处于中间水平,并不强烈(M=2.58),在年龄、婚姻、户籍、工作年限等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开放教育学生社会支持总体较弱(M=34.87),在性别、年龄、婚姻、户籍、工作年限、经济收入等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开放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99,P=<0.01),在各个因素上都分别呈现显著正相关。为此,建议开放教育从设置相关部门、丰富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