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9)
- 2023(4751)
- 2022(3799)
- 2021(3719)
- 2020(2883)
- 2019(6697)
- 2018(6856)
- 2017(10702)
- 2016(7262)
- 2015(8253)
- 2014(8738)
- 2013(7539)
- 2012(6902)
- 2011(6483)
- 2010(6740)
- 2009(5867)
- 2008(5551)
- 2007(5254)
- 2006(4673)
- 2005(4264)
- 学科
- 教育(19744)
- 济(15884)
- 经济(15857)
- 管理(13569)
- 中国(12265)
- 业(9695)
- 理论(8473)
- 企(7730)
- 企业(7730)
- 学(7593)
- 教学(6994)
- 方法(6018)
- 制(5355)
- 农(5291)
- 财(5161)
- 体(5121)
- 数学(5006)
- 数学方法(4896)
- 发(4542)
- 发展(4050)
- 展(3926)
- 技术(3905)
- 研究(3679)
- 思想(3621)
- 银(3612)
- 银行(3599)
- 政治(3560)
- 高等(3555)
- 融(3534)
- 金融(3527)
- 机构
- 大学(92133)
- 学院(88094)
- 研究(35884)
- 教育(28081)
- 济(24505)
- 管理(24284)
- 经济(23542)
- 范(23273)
- 师范(23101)
- 京(22005)
- 科学(21455)
- 理学(20309)
- 中国(20050)
- 理学院(19925)
- 管理学(19257)
- 管理学院(19059)
- 师范大学(19003)
- 所(18159)
- 研究所(16574)
- 技术(15874)
- 江(15858)
- 中心(15011)
- 北京(14738)
- 职业(14597)
- 农(14559)
- 财(13303)
- 院(13165)
- 业大(12242)
- 州(12191)
- 农业(11407)
- 基金
- 项目(55778)
- 研究(48190)
- 科学(44385)
- 基金(35241)
- 教育(31296)
- 家(30352)
- 国家(29920)
- 社会(26637)
- 社会科(24797)
- 社会科学(24794)
- 科学基金(24167)
- 省(24162)
- 编号(22884)
- 划(22446)
- 成果(22018)
- 课题(20096)
- 基金项目(17193)
- 年(17147)
- 资助(14407)
- 重点(14281)
- 规划(14167)
- 部(13805)
- 自然(13682)
- 项目编号(13655)
- 自然科(13353)
- 自然科学(13347)
- 自然科学基金(13082)
- 性(13062)
- 发(13039)
- 度(12437)
共检索到148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济良
体验是生命存在的直接形式。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实现道德内化,其根本原因是它忽视了学生心灵的体悟、情感的激发、生命之间的交流。只有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因此,在生命意识凸显的今天,道德教育应该以生命哲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生命,在道德主体间的相互理解中丰富生命,在真实的生命表达中展现生命,从而使道德教育真正成为与生命共生共融的过程。
关键词:
生命 生命体验 道德教育 道德主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闫守轩 朱宁波
在呼唤教育中关照学生生命体验的当下,却忽视了教师职业生活中的生命体验。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师教育是促进教师内涵式专业化成长的关键和时代必然,具有主体性、实践性、整体性与超越性特征。借鉴美国"共同教与学"计划和"教学勇气项目",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创设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引领教师生命体验,在职后教师教育中,转化消极体验,呵护教师心灵。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生命体验 缺失 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惊铎
知性论道德教育遗忘了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 ,而丧失了魅力源头。而今道德教育面临第二次解放 ,在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的前提下 ,诱发道德体验。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 ,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道德体验论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 ,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在道德体验中 ,体验者可达成生态体验的境界。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体验 本体 导引者 体验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文明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对500名参加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的中职生跟踪调查,发现体验式教育是一种有效率、有价值的道德教育方式,中职学校引入体验式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职业道德教育 中职生 体验式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惊铎
生态体验范畴从感性生命个体的生存实践出发,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享用性和反思性表达,凸显教育中的美善和谐因子。生态体验是一种臻于和谐美善境界的道德教育模式。它从自然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之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意义上反思和重构道德教育过程,凸显营造既适合于知识学习又有利于人格健康成长的教育文化氛围,使导引者和体验者双方全息沉浸、全脑贯通、激发生命潜能,陶养健康人格。生态位是一种教育隐喻。生态体验教育在校本问题研究中发挥出独特的魅力前景。
关键词:
生态体验 道德教育 生态体验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西方社会学理论的经典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的研究路线及诸多重要观点蕴含着显著的道德意味,对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具有多层次的方法论与价值论启示。其对道德行动结构的理论创树,对道德共识的结构化阐释,对人格系统、文化系统与社会系统整合理论的探讨,仍然是处于变革进程中我国道德教育研究需要认真对待的、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重要学术资源。
关键词:
帕森斯 结构功能主义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向楠
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养、解决社会德育问题的主要环节。文章从当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意蕴,进而指明可以从确立培育机制,完善职业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推行校企合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的科学效用;健全测评体系,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集中约束力;完备运作机制,确保职业道德教育有实践机会四个路径来实现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意蕴 实现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睿
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是十分必要的,需要高校内部制定科学的协同育人机制,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及教育思维,重视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甚至是非生命因素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家庭、社会的联系也作为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唤醒大学生对于文化的认知,通过积极向上的校园主旋律落实好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是由具体的人构成的世界,而具体人具有三重生命——"种生命"、"类生命"与"个生命",且具体人的三重生命既各有特色、相互区分,也相互依存、互为贯通。从具体人的三重生命观来看,教育应敬畏人的"种生命",省思身体教育;提升人的"类生命",坚守教育理想;增值人的"个生命",完善教育生活。
关键词:
具体人 教育意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现代社会受科学世界的宰制和技术理性的支配 ,使道德教育失去了生活的底蕴。主体道德教育关注个体的生命 ,从而与生活具有了内在的联系。主体道德教育的生活特性 ,使它必须保持可能生活与日常生活间的必要张力 ,以日常生活为根 ,不断地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
关键词:
主体道德教育 生活 隔离 联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史娟红
在一般人看来,道德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事实上,道德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涉及到人的身体,但这却受到了选择性的忽视。道德教育的身体转向不仅是对传统道德教育的批判反思,还是对现实道德异化的理性回应,也是落实"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身体转向的实现需要三个转变:其一,注重离身思维向具身思维的转变;其二,注重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转变;其三,注重教育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章乐
集体记忆是群体成员共同拥有的记忆,并非群体成员个体记忆的简单叠加,而是他们基于共同的文化工具所建构的关于群体过去的共同记忆,因此它不是关于过去的客观重现,而是基于当下对过去的重构。集体记忆不仅具有凝聚和认同的作用,还具有规范群体价值观和习惯、保存和丰富群体传统以及缓解个体和群体痛苦的作用。然而,集体记忆也涉及选择性遗忘和压迫等道德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道德问题,道德教育在发挥集体记忆的凝聚和认同作用时,还应通过对话建构“共享”的集体记忆,并培养学生集体记忆中的人类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