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
2023(1218)
2022(1026)
2021(1043)
2020(835)
2019(1930)
2018(1802)
2017(3125)
2016(1737)
2015(1956)
2014(1832)
2013(1891)
2012(1708)
2011(1700)
2010(1786)
2009(1789)
2008(1888)
2007(1619)
2006(1593)
2005(1485)
作者
(5530)
(4375)
(4372)
(4352)
(2817)
(2083)
(2022)
(1805)
(1768)
(1598)
(1547)
(1517)
(1504)
(1485)
(1458)
(1393)
(1370)
(1329)
(1305)
(1219)
(1196)
(1159)
(1148)
(1053)
(1034)
(983)
(962)
(944)
(920)
(920)
学科
(7438)
经济(7432)
(6776)
管理(2551)
(2478)
经济学(2452)
理论(2401)
教育(2364)
(2046)
企业(2046)
中国(1886)
世界(1824)
方法(1688)
(1397)
(1396)
森林(1396)
(1341)
图书(1185)
问题(1179)
书馆(1163)
图书馆(1163)
(1099)
业经(1076)
教学(1044)
(1029)
研究(1021)
思想(1017)
(963)
金融(962)
(959)
机构
大学(28913)
学院(26051)
研究(11608)
(9815)
经济(9603)
管理(7908)
中国(7698)
科学(7534)
(7018)
(6301)
理学(6290)
理学院(6174)
管理学(6043)
管理学院(5971)
研究所(5800)
(5405)
师范(5362)
北京(4837)
(4695)
中心(4656)
师范大学(4557)
(4376)
教育(4351)
业大(4244)
(4211)
(3995)
农业(3519)
经济学(3411)
研究院(3362)
财经(3230)
基金
项目(15245)
科学(11311)
研究(11222)
基金(10409)
(9389)
国家(9307)
科学基金(7107)
社会(6685)
社会科(6173)
社会科学(6172)
教育(5541)
(5522)
(4970)
基金项目(4905)
成果(4783)
编号(4548)
资助(4379)
自然(4286)
自然科(4115)
自然科学(4114)
自然科学基金(4058)
重点(3640)
课题(3323)
(3310)
大学(3063)
(3005)
(2833)
科研(2831)
项目编号(2798)
中国(2795)
期刊
(13015)
经济(13015)
研究(9441)
学报(6583)
教育(6143)
中国(5386)
科学(4976)
大学(4846)
学学(4180)
(3925)
图书(3215)
(3199)
林业(3125)
管理(2716)
农业(2699)
书馆(2458)
图书馆(2458)
世界(2278)
经济研究(1996)
财经(1911)
(1825)
业经(1782)
经济学(1780)
(1757)
问题(1730)
(1712)
业大(1653)
技术(1517)
社会(1474)
情报(1412)
共检索到44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邓刚  
生命哲学是20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主题。柏格森通过“绵延”“生命冲力”等概念揭示出从物质到生命、从生命到意识的宇宙运动。康吉莱姆从科学史研究入手,揭示出生命体的个体性、规范性、独特性,以及生命体与周遭环境的关系。亨利的生命现象学,侧重于生命的体验,从主体的纯粹内在的自我感发体验出发来理解生命。巴巴拉斯在一种宇宙论视域之中,从世界出发来理解生命。柏格森、康吉莱姆、亨利和巴巴拉斯等哲学家,各自以其自身的方式,各有侧重揭示出生命的三重维度:生命体、生命和世界。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辛继湘  唐泽霞  
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融入教师生命的实践,离不开时间的绵延与经历的承载。在技术至上、效率至上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往往被"科学时间"所裹挟,这使教师生活沦为"无我化""制度化""平庸化"的存在,从而造成教师深层自我与表层自我的分离,导致意义感与自由的阙如。通过对科学时间局限的反思,发现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时间观给予教师发展以新的启示。基于对柏格森"真正时间"的理解,教师时间的重建与自我生命的发展需要从主体层面使教师拥有"反思的时间",唤醒自我觉知;从制度层面使教师获得"连续的时间",突破制度阻隔;从意义层面使教师享有"自由的时间",获得生命成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娟  
"卓越教师"指人格高贵、学养深厚、能力突出、智慧卓著,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充满创造激情与生命感召力的未来杰出教师。深层自我高度活跃,不断地追求卓越成长与卓越创造是卓越教师的本质特征。直觉体验则是帮助他们实现卓越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质量,应该积极倡导直觉体验,指导学生准备适宜的心态,积累大量的感悟材料与经验材料,尝试从意志努力、直觉冲动两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出色的直觉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更立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祖召  
西方哲学家柏格森、莫里斯、波普尔和索罗斯的开放社会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同时也是社会开放理论。他们都认为社会存在着两种状态: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依据不同的标准,他们对两者进行了释义,并论证了前者向后者转化的途径。对这四种社会开放理论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一方面揭示出它们的缺陷所在,由此反衬出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发掘出它们之中所包含的真理的颗粒,从而给我国的开放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平  
胡塞尔现象学的产生对人类认识论影响深远,其观念直观、意识意向性和本体观念对许多学科都有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作为哲学的现象学和作为方法论的现象学,从此逻辑出发,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均是真实的存在,因而本文从方法论和本体论两个层面指出胡塞尔现象学对当代教育的重要影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方法是对传统科学尤其是实证科学的调整和更新。更新之后的第一个策略是"悬隔",第二个策略是"返回生活世界",第三个策略是"描述"。而悬隔、返回生活世界以及描述的办法也就是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卢德生  
根据生活世界现象学的观点,人同时生活在特殊境域与普遍境域中。对于学生而言,民族文化作为学生普遍境域的构成部分而存在,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实质是让民族文化由普遍境域转化到特殊境域。为破除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囿,学校教育应该在学生的意向兴趣与民族文化之间找到结合点,引导学生"回到文化本身",并让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哲学分化为观念论现象学、发生现象学和解释学现象学三个分支。与之相应,作为方法或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主要有三种含义:先验研究、体验研究与解释学研究。虽然教育研究领域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主要显示为体验研究,但是,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乃是先验研究和解释学研究。有效的体验研究必须以先验研究以及解释学研究为前提,并因此而使体验研究显示出三个关键特征:倾听当事人的体验并尊重当事人的独特的本土语言;用艺术的语言描述当事人的体验;研究者放弃研究的态度而与当事人建立某种亲密的存在关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孙周兴  
狭义的当代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落幕,但它的意义和影响未曾消隐,反而拓展为一个全球性的文化现象。隐而未显的是,当代艺术是以20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的重大革新为观念前提的,广义现象学(包括实存哲学、阐释学、解构理论等)构成当代艺术的哲学基础。当代艺术何以是现象学的?因为广义现象学对观念(本质)的直观性的理解,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直接性、关联性和行动性要求,正是博伊斯所谓“扩展的艺术概念”的基本内容。由此我们就为作为“观念艺术”的当代艺术作了一次辩护;由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当代艺术完成了尼采所开启的艺术-哲学关系的重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晓宏  
基于生活世界理论,一个人只有在摆脱了特殊世界的限制之后,才能真正进入无成见的、不先入为主的普遍世界。若依据这一理论视域重新考察教师的世界,由于受到各自境域与习惯的局限,教师在判断和行动时首先依赖其特殊世界,藉着自然态度去决定如何行动。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克服自身境域的局限,或许能开启他在此境域中的重新判断与行动的可能性空间,并可能让自己"被唤醒",他的世界也将因此显现奇迹了,他也能够成功地驾驭其整个生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宁波  
现象学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在人的主观领域不断构造的世界,是包含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普遍的具有一般性的生活世界应是由成人的世界与儿童的世界交织构成的。走出成人化的科学理性世界向儿童现实生活永恒世界回归,让儿童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世界,才能最终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真正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程从柱  吴秋芬  周采  
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多元化格局构成中总体上表现出广义现象学的认识论旨趣。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概略地说,就是以怀疑的知识态度和严格的科学精神,放弃前见观念和预设理论,实现对现象或事物本身的直观洞察与意义建构的一种认识论路线,是对传统本质主义认识论的否定和超越,直接导向了现代哲学在人学维度上的本体论重构,为教育学认识论转向提供了新路径。以广义现象学的多向度理论视域为认识论出发点,当代中国教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理论建构的生动景象。在不断拓展的广义现象学认识论意义上,教育学研究需要在个体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命教育学、生态教育学和实践教育学方面有新建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胥志强  
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神话研究,在20世纪早期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探索。到本世纪初,这一探索经历了从自发借用到方法论自觉,从局部问题探讨到神话本体论思考,从零碎研究到理论体系建设的过程。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涌现出了几位重要的理论家,他们在神话的定义、功能、神话本体论以及现代神话学反思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性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