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3)
- 2023(8945)
- 2022(6593)
- 2021(5611)
- 2020(4496)
- 2019(9977)
- 2018(9644)
- 2017(19024)
- 2016(10147)
- 2015(11600)
- 2014(11476)
- 2013(11231)
- 2012(10369)
- 2011(9144)
- 2010(9063)
- 2009(8382)
- 2008(8261)
- 2007(7337)
- 2006(6398)
- 2005(5804)
- 学科
- 济(52846)
- 经济(52789)
- 业(34157)
- 管理(32406)
- 方法(26001)
- 企(25049)
- 企业(25049)
- 数学(24026)
- 数学方法(23898)
- 中国(16721)
- 农(16114)
- 财(12956)
- 业经(12124)
- 农业(11673)
- 地方(10026)
- 环境(8834)
- 务(8246)
- 财务(8225)
- 财务管理(8208)
- 贸(8128)
- 贸易(8125)
- 发(8011)
- 制(7971)
- 企业财务(7964)
- 易(7870)
- 技术(7655)
- 产业(7641)
- 融(7540)
- 金融(7540)
- 学(7444)
- 机构
- 大学(151783)
- 学院(151622)
- 济(69878)
- 经济(68811)
- 管理(59798)
- 理学(52511)
- 理学院(52064)
- 管理学(51343)
- 管理学院(51095)
- 研究(49123)
- 中国(37015)
- 财(32671)
- 京(30540)
- 科学(26951)
- 财经(26551)
- 农(24595)
- 经(24470)
- 经济学(23621)
- 所(23143)
- 中心(22948)
- 江(22324)
- 经济学院(21717)
- 业大(21713)
- 研究所(20844)
- 财经大学(19974)
- 农业(19177)
- 北京(18665)
- 范(18439)
- 师范(18242)
- 院(17877)
- 基金
- 项目(105337)
- 科学(85541)
- 基金(79894)
- 研究(77530)
- 家(69246)
- 国家(68717)
- 科学基金(60481)
- 社会(53843)
- 社会科(51365)
- 社会科学(51354)
- 基金项目(41403)
- 省(40016)
- 自然(37153)
- 自然科(36404)
- 自然科学(36399)
- 教育(35884)
- 自然科学基金(35817)
- 划(33358)
- 资助(32379)
- 编号(29400)
- 部(24335)
- 国家社会(24013)
- 重点(23733)
- 成果(23307)
- 发(23227)
- 创(22347)
- 教育部(21651)
- 人文(21056)
- 创新(20905)
- 制(20695)
共检索到218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彩云 王勇 李雅楠
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又不减少甚至增加就业是经济绿色化过程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D)研究以生产过程绿色化为代表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层面就业的影响。基准回归发现,生产过程绿色化显著促进就业,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受规制后就业上升约30.8%。在控制地区时间趋势,并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筛选样本后,这种影响依然高达21.7%。从时间效应来看,规制当年可能存在短暂的负效应,之后的各年份呈现正向影响;从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来看,对中等规模企业、中等生产率企业、私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过程绿色化可实现就业红利。
关键词:
生产过程绿色化 就业 准自然实验 倍差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彩云 王勇 李雅楠
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又不减少甚至增加就业是经济绿色化过程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3年清洁生产标准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DID)研究以生产过程绿色化为代表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层面就业的影响。基准回归发现,生产过程绿色化显著促进就业,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受规制后就业上升约30.8%。在控制地区时间趋势,并进行倾向得分匹配(PSM)筛选样本后,这种影响依然高达21.7%。从时间效应来看,规制当年可能存在短暂的负效应,之后的各年份呈现正向影响;从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来看,对中等规模企业、中等生产率企业、私营及其
关键词:
生产过程绿色化 就业 准自然实验 倍差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端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聂飞 胡华璐 李磊
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能否推动智能制造业创新驱动式发展,关乎生产方式转型和环境治理的成效。以2000—2013年手工匹配的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生产。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SO_2的排放规模与强度,促进了企业绿色生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通过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和任务安排来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在逐利动机驱使下,绿色创新将转化为企业绿色生产的实际激励;工业机器人对企业绿色生产的影响在垂直技术溢出作用下将突破行业间限制,通过产业链传导存在向上下游企业的传递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并不会促进所有企业的绿色生产行为,而是主要影响环境规制较强地区、技术密集型非国有企业。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工业机器人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也为政府和企业如何抓住智能制造技术高速发展的契机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宏伟蓝图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祁怀锦 刘斯琴
借助2017年开始设立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4—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讨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对于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的企业,该政策的绿色创新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企业声誉风险和融资便利性是该政策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活跃度的两个重要渠道;并且上述结论在非国有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以及环境规制较弱的样本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不仅为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经验证据,还对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以及复制和推广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臧传琴 孙鹏
利用2007—2016年204个地级及以上行政级别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方法对低碳城市试点的绿色发展效应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绿色发展,试点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约1.9个单位。机制分析表明,低碳城市建设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了地方绿色发展,但异质性较为明显:相对于非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效应有限;东部地区的绿色发展效应较为理想,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未实现预期的经济和环境目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明林 李华旭
推进革命老区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自201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革命老区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检验国家优先支持政策的影响效果和机制,文章以革命老区2008-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PSM-DID方法,评估国家优先支持政策对五大重点革命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1)国家优先支持政策显著提升了革命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革命老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2)国家优先支持政策对革命老区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影响机制有三条,即通过智力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生态治理实现的;(3)国家优先支持政策对不同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即在工业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和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的政策效果更强。为了进一步优化政策效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进生态治理,精准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培育革命老区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谢绚丽 沈艳 张皓星 郭峰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一级数据与用来度量地区创业活跃度的新增企业注册信息相匹配,研究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和推广与企业创业之间的关系。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也均对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作用机制的分析中,本文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于城镇化率较低的省份、注册资本较少的微型企业有更强的鼓励创业的作用,这体现出了数字金融普惠性的特征。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业 普惠金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卢亮 邓汉慧
创业一直被各界人士认为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国内和国外关于创业和就业关系的文献,以相对收入的创业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分析创业与就业关系的框架。本文运用全国1995~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创业对就业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创业对就业促进作用是不同的。本文对创业如何促进就业提出了政策建议,并分析了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创业 就业 相对收入的创业理论 实证检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柯雨 罗必良
农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连片规模作为农地规模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否带动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利用2017-2019年广东省阳山县的农户追踪数据分析水稻连片种植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开展连片种植能够显著促进化肥与农药投入的减量,即连片种植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连片种植农户通过增加机械服务外包环节和提升机械服务外包契约化程度等路径,实现绿色生产。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小经营规模农户和小地块规模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后,更能够促进其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第四,情景分析表明,在承包地完成了农地确权和村庄内拥有高信任水平的情景下,连片种植会强化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由此提出,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发育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市场,有助于将小农户卷入农业绿色化发展进程之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柯雨 罗必良
农地规模经营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连片规模作为农地规模的一种特殊形式,能否带动农户进行农业绿色生产,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重要话题。利用2017-2019年广东省阳山县的农户追踪数据分析水稻连片种植对农业绿色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农户开展连片种植能够显著促进化肥与农药投入的减量,即连片种植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发现,连片种植农户通过增加机械服务外包环节和提升机械服务外包契约化程度等路径,实现绿色生产。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小经营规模农户和小地块规模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后,更能够促进其进行农业绿色生产。第四,情景分析表明,在承包地完成了农地确权和村庄内拥有高信任水平的情景下,连片种植会强化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由此提出,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发育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市场,有助于将小农户卷入农业绿色化发展进程之中。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陆超 祝天琪
基于2014~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高阶梯队理论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与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海归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色创新;海归高管通过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和研发投入水平两条路径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活动;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探究调节机制后发现,在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方面,政府质量、市场竞争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而内部控制水平与海归高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行业、直辖市地区、高外部监督水平组中,海归高管对企业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区分绿色创新类型后发现,海归高管对创新要求较高的公司绿色发明专利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华 袁琦璟
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政府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进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调节性效应检验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正向调节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正向影响。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中西部地区、教育水平较高、污染排放量较高、环境信息公开的地区,公众环境关注度对绿色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必须激发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绿色创新水平,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玉萍 王伦 周文杰
本文基于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合并数据,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节能低碳”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节能低碳”政策带来的环境规制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排他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节能低碳”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中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技术密集型行业、大型企业和成熟期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而该效应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还发现,“节能低碳”政策引致的创新补偿效应大于遵循成本效应,据此从环境规制视角解释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事实与机制。本文的研究为如何合理利用环境政策推进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