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34)
2023(20678)
2022(17782)
2021(16635)
2020(14041)
2019(32231)
2018(31756)
2017(60345)
2016(32694)
2015(37130)
2014(36954)
2013(36536)
2012(33575)
2011(30530)
2010(30474)
2009(28549)
2008(27844)
2007(24366)
2006(21168)
2005(18754)
作者
(95376)
(79892)
(79158)
(75434)
(50615)
(38286)
(36161)
(31231)
(30171)
(28239)
(26995)
(26856)
(25206)
(25085)
(24687)
(24631)
(23905)
(23608)
(22875)
(22752)
(19746)
(19653)
(19317)
(18151)
(17965)
(17734)
(17488)
(17441)
(16109)
(15758)
学科
(145553)
经济(145407)
管理(92276)
(86286)
(70550)
企业(70550)
方法(62998)
数学(55206)
数学方法(54519)
中国(37253)
(36684)
(33395)
(31025)
地方(30091)
业经(29971)
(26006)
贸易(25988)
(25191)
(24550)
农业(24528)
理论(21505)
环境(21371)
(21336)
(20768)
财务(20680)
财务管理(20633)
(20411)
银行(20355)
(19908)
金融(19904)
机构
大学(472414)
学院(471548)
(195864)
经济(191771)
管理(181691)
研究(163159)
理学(157375)
理学院(155555)
管理学(152651)
管理学院(151812)
中国(121991)
科学(101583)
(100320)
(86364)
(82848)
(77621)
研究所(75777)
中心(73655)
业大(70334)
财经(69923)
(68145)
(63536)
北京(63492)
(62498)
师范(61893)
农业(60977)
经济学(60158)
(59277)
(54931)
经济学院(54050)
基金
项目(320668)
科学(251671)
基金(233086)
研究(231592)
(204207)
国家(202587)
科学基金(173056)
社会(146471)
社会科(138752)
社会科学(138715)
(124006)
基金项目(122866)
自然(112902)
自然科(110253)
自然科学(110223)
自然科学基金(108229)
教育(106754)
(105011)
资助(96761)
编号(93797)
成果(75784)
重点(72326)
(70808)
(68888)
(65716)
课题(64762)
科研(61588)
创新(61461)
国家社会(60722)
教育部(60502)
期刊
(214473)
经济(214473)
研究(137417)
中国(86041)
学报(76131)
(70326)
科学(69939)
(65972)
管理(65492)
大学(57253)
学学(54027)
农业(48662)
教育(48661)
技术(41424)
(38714)
金融(38714)
经济研究(35593)
财经(34176)
业经(33737)
(29405)
问题(27627)
(25794)
技术经济(23794)
图书(23181)
统计(22996)
(22573)
(22339)
资源(21488)
科技(21466)
理论(21272)
共检索到688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兆丹  王张琪  Upmanu LALL  
基于经济区域分析层次,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及有关差异分解方法,探寻生产视角下水足迹(生产水足迹)地区间差异及其成因,讨论有必要调整生产的地区及调整内容。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生产水足迹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于经济区域间差异(贡献率69.46%);2中国西北、中部和东北区域生产水足迹高于其他经济区域;各经济区域生产水足迹均主要源于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生产水足迹经济区域间差异的最重要成因(贡献率59.19%),其关键因子为该部门最终需求量(贡献率74.57%);生产水足迹相关指标区域间比较中,京津区域水资源压力、西北区域生产水足迹强度、东北区域工业生产水足迹废弃率高于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玉桃  苏莉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水足迹是在虚拟水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是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指标,它为水资源的利用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通过构建水足迹模型和水足迹强度模型,测算出2004~2013年我国主要省份的水足迹及水足迹强度,其中水足迹包括农畜产品水足迹、工业产品水足迹、水污染足迹、生活和生态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区域的水足迹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的水足迹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水足迹强度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其中中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大,西北地区的水足迹强度最小。我国各省份的水足迹强度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宇辉  
以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方法计算了1990年和2001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生产足迹,以探询经济生产中产生的自然资源需求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人口分布、区域政策等影响,北部、西部牧业区和城市地区普遍有较大的资源需求,而南方省份的资源需求更以更快的速度在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良仕  孙才志  邹玮  
基于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水足迹强度的计算,本文分析水足迹强度差异与劳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省市劳均GDP差异收敛性和水足迹强度差异收敛性进行实证估计。研究显示:①1997-2010年中国各省市水足迹强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明显提高;②中国各省市劳均GDP存在β收敛,在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假定下,劳均GDP收敛速度变慢;③中国各省市水足迹强度是收敛的,随着各地区劳均GDP差异的缩小,水足迹强度差异也在缩小,但收敛速度慢于劳均GDP的收敛速度;④在空间滞后效应和空间误差效应假定下,水足迹强度下降速度和劳均GDP增长速度的差异在缩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田泽  马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田泽  马超  
在"总量-相关指标-结构"分析框架下,采用中国大陆30省区(除西藏)42经济部门多区域投入产出及伪基尼系数差异成因分解方法,估算、比较各省区水足迹并分析差异成因,衡量省区降低水足迹(即水足迹总量)的紧迫性并识别调整重点,对具体调整提出建议,为构建中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30省区水足迹均方差系数为51.79%,其中新疆、黑龙江水足迹最高,天津、北京对应最低。2)结合相关指标地区间比较,30省区中宁夏、黑龙江、上海降低水足迹紧迫性最强;天津、山西等提高居民生活直接用水效率紧迫性最强。3)根据部门结构地区间比较,列出各省区降低水足迹中须重点关注的部门,可以看到各省区均须重点调整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用水。4)来源结构地区间比较中,青海、宁夏和新疆的水足迹主要靠当地来供给,其余各地区水足迹均主要源于国内其他地区;可得到各省区上述降低水足迹中应重点关注部门的水足迹主要来源地,如黑龙江、天津、海南等地农林牧渔业水足迹主要源自当地。因此,各地区应结合上述紧迫性、重点关注部门及主要来源分析结果,加强节水工作的针对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久文  姚鹏  
本文采用标准差系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12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1)中国省区人均GDP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呈现出平缓的"V"字型的形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历了"大—小—缓慢增大—逐渐缩小"的过程,其总趋势是缩小的。(2)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经历了由地带内差异为主向地带间差异转变,区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上升。(3)中国五大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态势,东部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快,中部、东北区域内部差异下降较为缓慢,西南、西北区域内部差异呈现扩大态势。最后本文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对地区差异变动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世薇  张平宇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象限图法和泰尔指数法,分析了新疆不同县域经济发展类型和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新疆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增长类型,且在东疆、南疆、北疆之间及区内各县市之间呈现分异性。区域经济滞后型的县域明显多于经济活跃型的县域,经济活跃型的县域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铁路、公路主干线上,经济滞后型县域集中分布于南疆以及北疆、东疆的边远地区。泰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总体差异扩大的同时,东疆、南疆、北疆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区内各县域之间的差异都在逐步扩大,并且区内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的主要贡献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白天骄  韩琴  
论文在对中国大陆31个省市1998—2013年各类来源的灰水足迹进行测算的基础上,选取人口、GDP两个指标,应用基尼系数对中国1998—2013年灰水足迹的空间、结构均衡性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在区域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较差,东部与西部地区分别在经济灰水足迹和人口灰水足迹中的均衡性较低;2)在结构均衡性方面,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已达到"差距偏大"范围,其中农业和工业的均衡性较差,生活经济灰水足迹均衡性近年来降幅明显;3)从边际效应来看,可以通过减少中、西部重污染地区灰水足迹及各省市农业灰水足迹的方式提升整体均衡性,有效促进中国水环境公平性的提升。最后,针对中国灰水足迹均衡性的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德存  刘金平  
文章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与最新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我国8个区域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并以三维足迹视角,把足迹大小与生态承载力的比值作为足迹深度,分析了区域间能源足迹与碳足迹的流向。结果表明:各区域能源足迹深度存在明显差异,区域间能源足迹深度输入输出不均衡:中部为净输出区域,东北与西北能源足迹深度主要流向为输出。最后比较了能源足迹与碳足迹在分析碳排放空间转移对区域可持续性影响的异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从农业生产角度引入水足迹概念,探讨基于虚拟水概念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的局限性,通过"规避最佳生长条件的限制""调整风速测量高度与核算时间""扩大灰水足迹计算范畴"等方面讨论该核算方法的可改进之处,为农业领域水足迹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才志  陈栓  赵良仕  
水足迹强度是一个反映水的利用效率的指标,论文在对1995—2009年中国31个省(市、区)水足迹计算的基础上(因资料所限,未考虑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15 a来各地区水足迹强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演变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中国水足迹强度整体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说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区域发展并不平衡;②从全局空间分异来看,中国各地区水足迹强度呈现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即水足迹强度高的地区相互邻接,强度低的地区相互邻接;③从局部空间分异来看,空间正相关模式(LL集聚和HH集聚)所占比例很大,且在研究年份内逐渐增加,反映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子荣  代军勋  葛伟  陶铸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厘清新常态下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275个市级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13年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仍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和劳动力则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文彬  郝佳馨  
文章使用能源生态足迹测算方法,对中国1995—2016年的能源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我国能源足迹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1—2011年间,能源足迹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从区域内、区域间、超变密度三方面对能源足迹区域差异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能源生态足迹区域内差异呈现"东—西—东北—中"递减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影响能源足迹区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超变密度差异因素,区域内差异因素影响最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