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3)
- 2023(6399)
- 2022(5407)
- 2021(4947)
- 2020(4066)
- 2019(9085)
- 2018(8874)
- 2017(17194)
- 2016(9441)
- 2015(10365)
- 2014(10378)
- 2013(10149)
- 2012(9412)
- 2011(8585)
- 2010(8814)
- 2009(7903)
- 2008(7782)
- 2007(7052)
- 2006(6481)
- 2005(5760)
- 学科
- 济(37931)
- 经济(37907)
- 业(32295)
- 管理(30567)
- 企(24582)
- 企业(24582)
- 方法(16937)
- 数学(15401)
- 数学方法(15190)
- 农(13532)
- 技术(13117)
- 中国(9786)
- 农业(9130)
- 财(8807)
- 业经(8499)
- 贸(8358)
- 贸易(8356)
- 策(8341)
- 易(8192)
- 技术管理(7171)
- 地方(6760)
- 学(6668)
- 制(6585)
- 环境(6428)
- 及其(6043)
- 理论(5555)
- 银(5550)
- 银行(5526)
- 划(5510)
- 政策(5483)
- 机构
- 学院(137804)
- 大学(135000)
- 济(60820)
- 经济(59588)
- 管理(55169)
- 研究(48146)
- 理学(47500)
- 理学院(47029)
- 管理学(46296)
- 管理学院(46028)
- 中国(35665)
- 科学(28786)
- 京(28107)
- 农(26374)
- 财(26035)
- 所(24429)
- 研究所(22197)
- 业大(22191)
- 中心(22161)
- 江(21952)
- 农业(20827)
- 财经(20161)
- 经(18345)
- 经济学(17970)
- 范(17497)
- 北京(17451)
- 师范(17329)
- 院(17100)
- 技术(16652)
- 州(16609)
- 基金
- 项目(92295)
- 科学(73672)
- 研究(68291)
- 基金(66961)
- 家(58806)
- 国家(58319)
- 科学基金(49991)
- 社会(43723)
- 社会科(41743)
- 社会科学(41734)
- 省(36636)
- 基金项目(34565)
- 自然(31916)
- 教育(31634)
- 自然科(31212)
- 自然科学(31206)
- 划(30831)
- 自然科学基金(30686)
- 资助(27682)
- 编号(27604)
- 成果(22085)
- 重点(20882)
- 部(20826)
- 发(20795)
- 创(20254)
- 课题(19361)
- 创新(18996)
- 国家社会(18388)
- 教育部(17705)
- 人文(17293)
共检索到207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梦庆
劳动力,技术,物力,财力是生产的基本投入要素,为了获得一定量的某种产品,投入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比例有许多的组合,但在一定的经济实力或经济环境下,必然有着最佳组合,使生产达到成本最低和效益最高。技术决策就是正确地选择技术的类型,技术的水平,投资的时机,使得所采用的新技术和其余要素的组合成为最佳。一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我国的经济生产和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两低一高,即技术水平低,效益低,成本高。日本在经济建设中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和我国大体相同,然而国民生产总值为我国的兰到四倍,为此国家制定了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刘金文
本文在评析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和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理论框架应由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组成 ,即控制环境、控制系统、监督与评价。控制环境是基础 ,控制系统是核心 ,监督与评价是保障 ,三者缺一不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英基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要素替代的研究框架理论,探究了粮食生产要素组合及技术变动趋势。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全国30个省份20012013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计算了各要素价值份额和替代弹性。实证结果显示,粮食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边际贡献递减,而农用柴油、农业机械设备的边际贡献递增;劳动用工量的边际贡献递增,且与其他物质要素的替代关系明显。为此,通过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和要素替代弹性等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实现生产要素组合的动态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登高
明清以来,地权形态的发育及其交易形式的多样化,使土地流转趋于活跃,促进了生产要素的组合与资源配置。通过地权市场,农户将目前收益与未来收益进行调剂,可以在各种要素及其收益之间自由选择与多样化安排,实现其融通需求。各种生产要素处于动态组合之中,资本从各社会阶层流向土地,土地通过各种交易配置到具有生产效能的劳动力手中,从而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率。中国经济的这一历史遗产,在国内长期未得到学术开发与创新性挖掘,相反,旧有成说使人们陷入历史认识的误区,并对现实的土地制度变革产生疑虑。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照辉 高笛
以1998—2017年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OLS回归方法,分别考察了科技类并购、并购标的规模以及主并购方科技属性对并购溢价的影响。研究表明:科技类并购会显著提高并购溢价,而并购标的规模的增加会显著降低并购溢价;当主并购方为科技类企业时,科技类并购与并购溢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会进一步加强,而并购标的规模与并购溢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会受到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类并购会显著降低主并购方的全要素生产率,但并购标的规模对主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主购方为科技类企业时,科技类并购能显著提高主并购方的全要素生产率,且能显著缓解并购标的规模对主并购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选杰 张玉平 许树恩
根据生产函数和生产要素及产品的价格,建立各生产要素边际产值等于其边际成本的联立方程组,就可得到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经济投入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贵文 向彪仿
在住宅项目产品组合比例的配置过程中,忽略基础参数之于所研究项目之间匹配度的探究、对产品最优组合的准则设定不科学,是很多现行配比方法存在的弊端。本文提出最佳容积率参考值理论和测算方法,解决了基础参数与目标研究项目之间的适配度问题;以项目利润最大化作为产品最优组合准则,在此准则下,围绕基础参数构建线性规划模型,求解模型得到最优的产品组合比例。
关键词:
最佳容积率参考值 产品组合 线性规划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继连
本文从生产力要素均衡组合原理论述起,在阐明了生产力要素组合均衡、不均衡、均衡效应及均衡阶跃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的宏观组合关系,提出了我国农业生产力要素宏观组合优化的对策、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桂良军 李丽
文章以2008—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新兴资本市场中分析师跟踪对企业投资决策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析师跟踪人数越多,被跟踪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同时,与国有企业相比,分析师跟踪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最后,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代理成本是分析师跟踪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贝倍 王善高 周应恒
随着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市场化改革程度进一步加深,劳动力成本、土地流转租金的增加,粮食价格的下降减少了农户种粮的利润空间,价格是农户生产决策的重要考量,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背景下,研究农户对粮食价格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水稻为例,利用2012—2017年江苏省农户微观面板数据,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品质调整及要素投入3个角度,研究微观农户生产决策对稻谷价格的反应。研究结果发现:农户会基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根据其预期价格调整当期生产决策。当稻谷预期价格下降0.1元时,稻谷播种面积占比将下降0.013;水稻价格的下降促使农户倾向于种植普通品种,但"优稻优价"是农户选择种植优质品种的主要考量因素;当稻谷价格下降时,会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更多使用机械替代劳动力。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为粮食价格领域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充分观测农户粮食生产的成本利润空间;深入贯彻"差别定价,优质优价"。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周子桥 全良 刘慧妍
在考虑生态产出和决策者偏好的情况下,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黑龙江省林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研究表明,2000~2012年黑龙江省林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分解结果来看,技术水平较低,技术落后是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整体呈上升态势,是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但仍然无法抵消技术落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提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项目投资力度,推进林区企业转型升级等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逯宇铎 戴美虹 刘海洋
新经济地理理论以及新近发展的"‘新’新经济地理理论"认为,高生产率企业通过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存在于规模较大的市场,本文在后者理论框架下考察中国企业区位选址这一被忽视的问题。运用中国1999~2007年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100多万家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克服样本选择性偏误,本文发现:相比低生产率企业组,高生产率企业选址于更大规模的城市。而且,这种选址倾向在不同区域和企业所有制上具有差异表现:相比传统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生产率企业选址于大城市的倾向更为明显;相比集体企业,港澳台、外商及私营企业的这种倾向性更为显著,且估计结果显示国有企业选址不受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以上发现...
关键词:
区位选址决策 倾向得分匹配 企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研发决策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炜 张彩红 周勇 董明放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取决于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研发决策影响。利用2010—2019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估计数据要素与研发决策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据要素赋能资本、劳动要素后的要素深度融合,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与劳动密集型工业相比,数据要素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将研发决策纳入后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对资本密集型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囿于高风险的利用型研发决策则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探索型研发决策能够促进数据要素赋能传统要素,二者有效融合能够显著提高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数据要素 研发决策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