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0)
- 2023(3087)
- 2022(2625)
- 2021(2294)
- 2020(2035)
- 2019(4633)
- 2018(4532)
- 2017(8629)
- 2016(4824)
- 2015(5386)
- 2014(5330)
- 2013(5224)
- 2012(4734)
- 2011(4339)
- 2010(4345)
- 2009(3851)
- 2008(3818)
- 2007(3329)
- 2006(3019)
- 2005(2594)
- 学科
- 济(21543)
- 经济(21533)
- 业(13156)
- 方法(13119)
- 管理(12087)
- 数学(12003)
- 数学方法(11743)
- 企(9099)
- 企业(9099)
- 农(6168)
- 学(5144)
- 农业(4342)
- 中国(3971)
- 业经(3935)
- 财(3642)
- 理论(3289)
- 环境(3284)
- 贸(3132)
- 贸易(3131)
- 技术(3062)
- 易(3043)
- 地方(2775)
- 划(2730)
- 制(2727)
- 和(2498)
- 务(2453)
- 发(2449)
- 财务(2441)
- 财务管理(2434)
- 企业财务(2324)
- 机构
- 大学(73196)
- 学院(72155)
- 济(29919)
- 经济(29314)
- 管理(28473)
- 理学(25123)
- 研究(24966)
- 理学院(24822)
- 管理学(24152)
- 管理学院(24033)
- 中国(18297)
- 农(17167)
- 科学(16977)
- 京(15722)
- 业大(14789)
- 农业(13872)
- 所(13106)
- 研究所(12253)
- 中心(11520)
- 财(11424)
- 江(10519)
- 财经(9747)
- 农业大学(9726)
- 北京(9502)
- 经济学(9278)
- 经(8917)
- 范(8899)
- 师范(8782)
- 院(8721)
- 经济管理(8589)
- 基金
- 项目(52962)
- 科学(42103)
- 基金(39734)
- 家(36278)
- 国家(36024)
- 研究(34794)
- 科学基金(30722)
- 社会(22734)
- 社会科(21754)
- 社会科学(21744)
- 自然(21208)
- 自然科(20782)
- 自然科学(20778)
- 基金项目(20653)
- 自然科学基金(20431)
- 省(20399)
- 划(17764)
- 资助(17081)
- 教育(16430)
- 编号(13016)
- 重点(12049)
- 部(11820)
- 发(10963)
- 计划(10844)
- 创(10657)
- 科研(10422)
- 创新(10034)
- 国家社会(10027)
- 成果(9841)
- 教育部(9799)
共检索到99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和本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如何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以达到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解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社会经济活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之间,各部门的主要产品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当它们的发展规模或产量符合社会经济活动的客观需求比例时,才能使经济活动协调地、健康地向前发展。本文从一些基本假设出发,应用数学模式和计算机解题程序,推导出两种生产要素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屹山 于维生
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要通过分配来获得。利益分配机制的形成是各种权力博弈的结果,权力的格局决定分配的格局,分配体系与权力体系是同构的。为了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社会利益和社会福利优化,在同一层级内对于不同的经济主体要求权力对等,同时确保每一经济主体权力和责任对称,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本文借用博弈论思想,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推导,论证了上述观点。
关键词:
权力 责任 契约 经济效率 最优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建斌
文章构建随机边界模型对我国区域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并探讨要素价格对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全要素增长率2011年后出现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资本配置效率下降,劳动配置效率多年来则保持稳定;生产要素价格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显著,我国要素相对价格存在一定扭曲,劳动价格相对较低,资本价格过高。提高劳动价格适度降低资本价格有利于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刊 杨楠 王宏宇
结合厂商理论与产业发展理论,构建要素成本与要素最优配置、产业边界的关联模型,从供给侧视角,探索综合成本变动对产业边界和要素最优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配置最优结构取决于要素成本和要素贡献率,要素成本的提高会降低要素最优投入比例。产业边界与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密切相关,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成本上升会继续扩大规模经济产业的生产边界,而交易成本率上升会缩小规模经济产业的生产边界。研究以厂商理论为基础,扩展了产业发展和要素配置相关理论的研究视野,为各产业战略设计和要素投入策略提供理论指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吴克烈
对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与地区差别变化的定量分析,是寻求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与地区差别合理变化的理想模式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科学的现代化,这种定量分析方法将越来越重要。从其特殊性考察,比较实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如下几种: 一、投入产出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在区域经济学中的运用,便是地区间投入产出综合平衡模型。该模型在分析地区间的联系、考察地区间在生产与消耗上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专旨研究在生产要素总量既定条件下如何在各地区合理配置。这显然对指导生产要素跨地区合理流动与地区差别合理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松龄 罗韵娟
传媒生产力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劳动过程中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信息因素相互结合和共同作用,生产传媒产品的总体的能力。发展传媒生产力需要深化传媒体制改革,通过传媒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有效流动来提高传媒生产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华 陈伟华 陈文俊
根据城乡生产函数差异的特征事实构建了城乡收入差距模型,利用我国各省1997—2009年数据研究城乡劳动力比、固定资产比、人力资本比、农业中间品投入、工业化和第三产业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要素生产率与城乡要素配置的差异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劳动力比的增长明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人力资本比、固定资本投入比、农业成本、以及相邻地区间的相关性都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村的物质资本投入,各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努力对邻近省份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静 彭飞 毛德凤
运用1998—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测算资本、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及企业个体、总体扭曲指数,分析企业要素配置扭曲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并检验要素配置扭曲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指数基本呈上升态势,劳动配置扭曲指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体企业扭曲指数略有上升;制造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其他工业行业,国有、集体企业的要素配置扭曲比其他企业严重,东部地区要素配置扭曲指数高于中西部;如企业能够有效消除要素配置扭曲,则工业企业总体TFP可提高25.56%,东、中、西部地区可分别提高27.3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钰 李冉 姜崧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魏 张应良 李国珍 田红宇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晔 喻家驹
以中等人力资本为视角,测度了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结合Mincer方程测度了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并通过二者研究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配置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的上升会减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国企影响更大;高等人力资本稀缺度对民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低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更大,而对国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高劳动力密集行业中更大;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的上升对民企全要素生产率不利,且对高劳动力密集行业中的民企影响更大;由于相对竞争优势的增加,区域人力资本就业错配度对低劳动力密集行业中国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正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耀新 乌家培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实现产业间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要素的经济和技术优势。从生产要素组合原理、平衡原理、替代原理三大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力图为我国产业经济良性运行探索现实途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新
采用转换份额分析方法和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了1978~2010年省际要素配置效率对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并利用要素边际产出探讨了要素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要素配置效率对生产率的贡献较小,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影响;劳动配置效率的贡献要高于资本配置效率,其原因是劳动与资本配置机制存在差异;我国地区间的要素边际产出差异依然巨大,要素配置效率较低。因此,改善要素配置机制,消除要素流动障碍,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要素配置 生产率 随机前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