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1)
2023(8868)
2022(7290)
2021(6535)
2020(5462)
2019(12096)
2018(11394)
2017(21894)
2016(11766)
2015(12532)
2014(12067)
2013(11908)
2012(10955)
2011(9886)
2010(9620)
2009(8705)
2008(8372)
2007(7274)
2006(6305)
2005(5390)
作者
(36178)
(30654)
(30323)
(28511)
(18968)
(14697)
(13488)
(11770)
(11516)
(10521)
(10341)
(9998)
(9689)
(9459)
(9373)
(9370)
(9266)
(9070)
(8609)
(8605)
(7675)
(7407)
(7304)
(6845)
(6758)
(6684)
(6562)
(6452)
(6048)
(6034)
学科
(53812)
经济(53764)
(35718)
管理(32402)
(27447)
企业(27447)
方法(23471)
数学(20920)
数学方法(20790)
(15639)
业经(13473)
中国(13058)
(12226)
产业(11660)
地方(10953)
农业(10806)
(10727)
(10309)
贸易(10307)
(10011)
技术(9721)
(9305)
(7687)
财务(7686)
财务管理(7676)
结构(7645)
环境(7640)
(7504)
企业财务(7385)
(6687)
机构
学院(171236)
大学(170992)
(76986)
经济(75932)
管理(66267)
研究(60952)
理学(59296)
理学院(58590)
管理学(57674)
管理学院(57381)
中国(43171)
科学(39326)
(38346)
(35043)
业大(31769)
(31337)
农业(30719)
(30694)
研究所(29237)
中心(26558)
财经(25772)
经济学(24784)
(24021)
(23705)
经济学院(22692)
(21649)
北京(20938)
农业大学(20656)
(20132)
经济管理(19912)
基金
项目(126964)
科学(101143)
基金(95418)
(86941)
国家(86267)
研究(84577)
科学基金(73552)
社会(57966)
社会科(55418)
社会科学(55406)
基金项目(51327)
(49602)
自然(49101)
自然科(48071)
自然科学(48056)
自然科学基金(47311)
(42053)
资助(37682)
教育(37419)
编号(30295)
重点(29148)
(28493)
(27808)
(27448)
创新(25766)
国家社会(25606)
计划(25361)
科研(24645)
(24262)
教育部(23466)
期刊
(76608)
经济(76608)
研究(45607)
学报(34775)
(33866)
科学(30552)
中国(29171)
大学(25696)
学学(24858)
农业(23117)
管理(22831)
(22218)
经济研究(13750)
业经(13449)
财经(13073)
(12740)
技术(12378)
(11498)
(11442)
金融(11442)
问题(10732)
教育(10418)
业大(9894)
科技(9457)
技术经济(9246)
(9214)
商业(8821)
农业大学(8442)
(8023)
统计(7733)
共检索到234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焦勇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出现巨大的差异,本文通过构建劳动力地理集聚、人力资本地理集聚和资源地理集聚的理论测度,利用2003—2012年我国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生产要素地理集聚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地理集聚、人力资本地理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进程,并且对东、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依次递减;资源地理集聚阻碍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并且对东、中、西部地区的阻碍作用依次递减。控制变量中,自主创新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却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政府干预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却影响了产业结构合理化进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地理集聚对经济绩效的重要影响已经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但系统考察地理集聚对企业商业信用影响的研究仍比较匮乏。本文首先在Long和Zhang(2011)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更为综合的地理集聚指标,并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地理集聚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证实,地理集聚对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资本集聚的影响超过了产出集聚和劳动集聚。此外,文章还发现,地理集聚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企业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大企业、高效率企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受地理集聚的影响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雪梅  
文章从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作用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TFP高的地区与TFP高的地区相邻;TFP低的地区与TFP低的地区相邻;泰尔指数与TFP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实证结果和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条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一些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海盛  
以浙江案例为样本,运用空间计量法系统探讨地理集聚对商业信用环境影响。研究证实:(1)地理集聚对商业信用环境优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出集聚影响超过资本和就业集聚;(2)沿海地区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变,伴随商业信用环境逐渐优化,非沿海地区信用环境对经济形势及资本特征较为敏感;(3)副省级城市制度门槛对地理集聚造成一定扭曲,显著降低商业信用环境;(4)资本集聚和就业集聚显著提高信用示范城市商业信用环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祥松  殷红  
产业结构的变迁与互动决定着经济增长的方式与质量。基于结构变迁模型量化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并厘清产业结构调整对TFP的影响机制,我们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与TFP间的动态因果关系与时变效应。结果显示:1999-2020年产业结构服务化对全产业TFP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工业结构技术化和服务业结构生产化对全产业TFP的影响分别呈现逐期递增与递减;高技术制造业对服务业TFP的驱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TFP的驱动作用,二者差值总体呈U型波动趋势,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与金融业对工业TFP的抑制效应尤为显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对工业TFP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但房地产业及其关联产业对信贷资源的挤占会造成金融市场扭曲、不利于全产业TFP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注重产业间结构与产业内部结构的同步优化,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并逐步向双向驱动转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市区①1999年~2009年面板数据,分别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一方面,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线性负向影响效应;另一方面,通过构建非线性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影响效应的门槛特征,具体而言,旅游产业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负向影响效应不仅存在基于旅游产业集聚的单一门槛特征,而且也存在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三重门槛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璇  李长英  
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从产业结构变迁的两个维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出发,讨论了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互联网发展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相反。产业结构变迁与互联网发展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该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互联网门限效应,即只有互联网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产业结构变迁与互联网的交互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才由负转正,并在互联网发展水平提高时进一步增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韩英  马立平  
研究目标: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变迁中的TFP变动情况。研究方法:采用窗口相邻联合参比Malmquist模型等多种DEA模型,从京津冀总量、三次产业和门类行业三个层面测算其TFP变化率,并对其变化率进行纯技术效率、规模技术效率、纯技术和规模技术变化的分解。研究发现:第一,总体上三地技术进步提升明显,要素生产能力差距缩小。第二,三地三次产业生产技术状况存在明显差异,第一产业三地区要素生产能力差距一直较大,整体上仍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资本深化现象较为明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三地区要素生产能力差距逐渐缩小,但天津第二产业技术效率改善最为明显,河北第三产业技术效率改善最为明显。第三,门类行业TFP变化率在三地间和行业间上存在较大异质性。研究创新:应用窗口相邻联合参比Malmquist模型测算决策单元较少时的TFP变化率。研究价值:丰富了TFP测算的研究层面和方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小平   田璞   余东升  
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关系到人才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间的配置效率,合理分配人才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全国各省、市、县、乡公务员招录数据,考察了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扩张能够显著改善企业创新绩效。具体而言,公共部门扩大“本硕博”高学历人才招录规模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研发创新水平提升,而扩大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招录规模对企业研发创新无显著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证实,公共部门人才集聚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府科研投入水平、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效率等渠道来改善企业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对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特超大型城市公共部门吸纳人才资源能够显著改善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共部门人才集聚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质量,优化创新专利结构。本文从公共部门人事招聘视角,对公共部门人才集聚是否不利于私营部门研发创新予以正面回应,为政府优化人才资源在部门间的配置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覃一冬  张先锋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会导致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空间集聚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会随地区运输成本的下降而削弱。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所展开的经验分析也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这为我国政府在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芳  金荣学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向阳  潘妍  童馨乐  
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由追求高速增长转换为追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高质量增长,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针对这一情境下如何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问题,以2004—2016年中国230个地级市数据为样本,重点从产业结构服务化、工业化和服务业结构高级化三个方面,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产业结构变迁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服务化并不能够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必然增长,只有产业结构服务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同步进行才能带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工业化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进程都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3)产业结构变迁对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产业结构服务化能促进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工业化则更有利于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仍较为稳健。基于此,各地区在推进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同时,更需要关注服务业的内部结构升级,并结合本地要素禀赋、经济基础与工业化水平等,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指标考核体系,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占锋  段小梅  
为了明确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效应,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视角,利用劳动力份额和产值变化分别构建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产业结构变迁指标,借助STATA 13. 1统计软件,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等定量方法研究2000—2017年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结果表明:在成渝经济区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过程中,比较静态和跨期动态的产业结构变迁均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效应,且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不同时段的产业结构变迁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且结构效应逐渐由劳动力转移为主向以技术等其他要素转移为主变迁。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余奕杉  高兴民  
以我国283个城市为样本,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计量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的不同集聚模式对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在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而多样化集聚仅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促进效应。分行业而言,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在Ⅱ型、Ⅰ型大城市的专业化集聚和在超大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能同时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中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小城市的专业化集聚能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抑制产业结构合理化;在Ⅱ型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有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在Ⅰ型大城市、超大及特大城市的多样化集聚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