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91)
- 2023(15964)
- 2022(13969)
- 2021(12828)
- 2020(10903)
- 2019(25264)
- 2018(24627)
- 2017(48107)
- 2016(25763)
- 2015(29080)
- 2014(28644)
- 2013(28207)
- 2012(25925)
- 2011(23057)
- 2010(22880)
- 2009(20683)
- 2008(19818)
- 2007(16975)
- 2006(14576)
- 2005(12380)
- 学科
- 济(104962)
- 经济(104838)
- 管理(72808)
- 业(72011)
- 企(58596)
- 企业(58596)
- 方法(53915)
- 数学(47589)
- 数学方法(47009)
- 农(28498)
- 财(28336)
- 中国(26138)
- 业经(22641)
- 学(20988)
- 贸(19777)
- 贸易(19769)
- 农业(19582)
- 地方(19398)
- 易(19189)
- 理论(17187)
- 制(16661)
- 务(16595)
- 财务(16524)
- 财务管理(16484)
- 技术(16373)
- 融(15765)
- 金融(15763)
- 和(15731)
- 环境(15710)
- 企业财务(15631)
- 机构
- 大学(365078)
- 学院(361593)
- 济(148418)
- 管理(147145)
- 经济(145509)
- 理学(129204)
- 理学院(127821)
- 管理学(125551)
- 管理学院(124902)
- 研究(117954)
- 中国(86440)
- 京(76232)
- 科学(72194)
- 财(66329)
- 农(57925)
- 所(57401)
- 业大(55207)
- 财经(54539)
- 中心(53958)
- 研究所(52747)
- 经(49994)
- 江(49771)
- 北京(47351)
- 范(46885)
- 师范(46434)
- 经济学(45507)
- 农业(45462)
- 院(42959)
- 经济学院(41390)
- 财经大学(41099)
- 基金
- 项目(257793)
- 科学(203965)
- 基金(189676)
- 研究(186797)
- 家(166052)
- 国家(164494)
- 科学基金(142180)
- 社会(119389)
- 社会科(113346)
- 社会科学(113312)
- 基金项目(100588)
- 省(98957)
- 自然(93162)
- 自然科(91065)
- 自然科学(91043)
- 自然科学基金(89421)
- 教育(86424)
- 划(83844)
- 资助(78672)
- 编号(74903)
- 成果(59540)
- 部(57586)
- 重点(57262)
- 发(53778)
- 创(53612)
- 课题(50837)
- 创新(50005)
- 教育部(49884)
- 国家社会(49883)
- 科研(49637)
- 期刊
- 济(149832)
- 经济(149832)
- 研究(103291)
- 中国(61560)
- 学报(57658)
- 科学(52909)
- 管理(52035)
- 农(51163)
- 财(49042)
- 大学(44485)
- 学学(41918)
- 教育(37922)
- 农业(35947)
- 技术(31556)
- 融(28123)
- 金融(28123)
- 财经(26125)
- 经济研究(24661)
- 业经(23916)
- 经(22271)
- 问题(20027)
- 业(19057)
- 图书(18271)
- 技术经济(17474)
- 科技(17228)
- 理论(17162)
- 统计(17099)
- 版(16689)
- 贸(16077)
- 实践(15674)
共检索到508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马飒
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要素流动指数的基础上,文章利用85个国家的跨国数据,对生产要素国际流动与国内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所有国家整体,要素流动与基尼系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也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要素流动水平的提高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高技术劳动力供给状况和技术创新水平是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回归方程整体解释力很低且线性关系不显著,这表明包括要素流动在内的所有因素不是引起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要素流动 收入差距 主成分分析 基尼系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浩 刘吟
本文利用全球125个国家的统计数据,分所有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了进出口贸易对世界各国以及不同类型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作用以及在影响收入差距所有因素中的地位。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所有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差距影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金融发展程度因素和高等教育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2)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是影响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口因素和出口因素的影响系数比较大且都比较显著,进口增加可能会扩大收入差距,出口增加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经济自由度也是影响发达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3)对于所有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和出口因素对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系数较小且都不显著,只有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和基础教育因素具有显著性。(4)对于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出口贸易因素是影响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进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出口扩大了收入差距,与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考察结果相比,进出口贸易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国内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更大,且更加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Mahvash Saeed Qureshi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基于回归的不均等分解框架,研究了全球化对国家间收入差距的影响。这一框架不但可以帮助识别决定不均等的因素,还能量化这些因素对总的不均等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用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代表的全球化带来了不均等的上升,而贸易对不均等的贡献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另外,全球化指标的绝对和相对贡献一直在持续增加。有趣的是,当我们根据收入水平对样本进行分组研究时发现,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高收入组国家间的不均等基本保持稳定,而低收入组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则扩大了。在贸易方式上的巨大差别可以解释低收入国家间的收入发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志才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的动态性和路径选择性构建模型,测算无劳动力、资本错配下的收入差距,并且实证研究要素错配对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实际状态相比,无要素错配状态下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小,意味着要素错配恶化了地区间收入差距;要素错配加剧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如2016年由于要素错配的存在,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阻碍效应提高20.5%,且整体上引起经济增长缺口达到4.6%;较高的收入差距对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均消费均有显著的阻碍作用,而要素错配又加剧这种阻碍效应,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渝琳 李敬
笔者以1992年~2010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研究了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在东部地区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中、西部则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FDI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倒U型的关系,东、中部地区的省份大都进入了抛物线的右边部分,而西部地区则多数处于左半部分。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外商直接投资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喜群
提升居民幸福感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呈现两大典型特征,即居民收入巨幅增长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而这两者都与居民幸福感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国际与国内幸福经济学的经验证据,揭示出促进经济增长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以缩小贫富鸿沟和注重机会均等以提升收入流动性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机会不均 居民幸福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玉兰 贺建风 陈能军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因此,基于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并基于创新要素流动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间接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且存在地区和年份异质性。同时,数字经济会通过创新人力要素流动提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使倒“U”型拐点右移,也会通过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削弱城乡收入差距倒“U”型前半段的正向效应和后半段的负向效应,并使拐点向左移。因此,各地区应依据地区特色和优势,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化策略;通过加大对农村企业的研发经费补贴等措施完善R&D资本市场;通过制定向农村地区倾斜的创新人才政策等措施加速R&D人才向农村流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收入差距 创新要素流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浩 黄皓骥
利用2000年和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世界15个主要发包国25个行业的服务外包率,并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国内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服务外包对发包国国内就业的影响方向是不确定的,正负效应主要取决于服务外包量的大小、外包对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以及外包环节的类型;对绝大多数国家而言,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是不显著的,仅是影响国内就业的弱因素,工资水平和产业规模是影响各国国内就业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服务外包 发包国 就业 行业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位置 生产要素 报酬差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晓璇 闫克远 李秀敏
本文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对中间品和最终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扩大了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的影响大于最终品进口对其的影响;中间品进口扩大了中国货物和服务行业中高技术劳动与资本和中、低技术劳动在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最终品进口缩小了中、低技术劳动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中间品进口对服务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货物行业的影响,最终品进口对货物行业的影响大于其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庚华 吴云霞
基于"微笑曲线"相关理论,对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影响中国行业内生产要素报酬差距进行了相应理论分析,并结合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向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移动,将显著扩大中国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与低技术劳动在生产要素报酬上的差距,对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最大,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次之,中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最小;服务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置的变动对高技术劳动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资本报酬与低技术劳动报酬之比的影响显著大于货物行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位置 生产要素 报酬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景睿 邓晓锋
金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引发了增长可持续性的担忧。文章基于DEA方法对金砖五国2000-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探讨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的内在关系发现: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和前沿技术进步之间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与技术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激励技术创新存在一个收入适度差距问题。当前金砖国家中南非、巴西和中国用基尼系数所衡量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倒U型曲线顶点的临界值,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小收入差距,促进国内需求和激励技术创新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
金砖国家 收入差距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杨扬 杨冉璐
技术进步偏向引发的技能工资差距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结合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探讨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首先在双层嵌套的CES生产函数下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影响技能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得出当资本和劳动呈替代关系时,技术进步越偏向资本,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技术进步越偏向劳动,技能工资差距越大的主要结论。然后,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微观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法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越高,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越小。最后,为进一步探究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差异化影响,对不同产业类别、不同企业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分样本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偏向对技能工资的影响主要通过第三产业和非国有企业实现,并且在东部地区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这三类样本中技术进步偏向均缩小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工资差距。因此,政府应注重国有企业招聘市场化和透明化、注重对服务业中小型企业的扶持以及对低技能劳动者尤其是东部地区低技能劳动者的在职培训。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温智良
本文在基于金融要素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理论基础上,以江西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江西所辖11个设区市1995~2010年相关金融要素与居民收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主要结论。最后,本文提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若干金融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