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4)
- 2023(9343)
- 2022(7674)
- 2021(7031)
- 2020(5867)
- 2019(13588)
- 2018(13127)
- 2017(25294)
- 2016(13358)
- 2015(15051)
- 2014(14723)
- 2013(15031)
- 2012(14338)
- 2011(13074)
- 2010(13118)
- 2009(12303)
- 2008(11768)
- 2007(10290)
- 2006(9480)
- 2005(8780)
- 学科
- 济(84647)
- 经济(84598)
- 管理(36314)
- 业(35214)
- 方法(30868)
- 数学(28271)
- 数学方法(28148)
- 企(25915)
- 企业(25915)
- 中国(20866)
- 地方(18633)
- 农(17789)
- 财(16376)
- 业经(14354)
- 学(14171)
- 贸(13982)
- 贸易(13971)
- 易(13586)
- 地方经济(13393)
- 农业(12312)
- 制(12125)
- 环境(11033)
- 融(10222)
- 金融(10222)
- 产业(10143)
- 体(9991)
- 银(9949)
- 银行(9921)
- 发(9676)
- 行(9563)
- 机构
- 大学(204839)
- 学院(202248)
- 济(107246)
- 经济(105791)
- 研究(79292)
- 管理(73989)
- 理学(63696)
- 理学院(62938)
- 管理学(62179)
- 管理学院(61794)
- 中国(61202)
- 财(44941)
- 科学(43743)
- 京(43450)
- 所(40065)
- 经济学(36386)
- 研究所(36376)
- 财经(36240)
- 农(33725)
- 中心(33613)
- 经(33205)
- 经济学院(32660)
- 江(28460)
- 院(27799)
- 北京(27774)
- 业大(27665)
- 财经大学(26967)
- 农业(26281)
- 科学院(24832)
- 范(24616)
- 基金
- 项目(131200)
- 科学(105224)
- 基金(100020)
- 研究(94512)
- 家(87997)
- 国家(87386)
- 科学基金(74388)
- 社会(66338)
- 社会科(63317)
- 社会科学(63303)
- 基金项目(51707)
- 省(47067)
- 自然(45102)
- 自然科(44115)
- 自然科学(44103)
- 自然科学基金(43411)
- 教育(41939)
- 资助(41714)
- 划(40111)
- 编号(34022)
- 部(31268)
- 重点(30302)
- 发(30177)
- 国家社会(30037)
- 中国(28087)
- 成果(27619)
- 教育部(27139)
- 创(26641)
- 人文(25863)
- 创新(25293)
- 期刊
- 济(119569)
- 经济(119569)
- 研究(67847)
- 中国(39662)
- 财(34240)
- 学报(30349)
- 农(29835)
- 科学(29653)
- 管理(28311)
- 大学(23691)
- 学学(22687)
- 经济研究(21997)
- 农业(20624)
- 财经(19641)
- 融(18485)
- 金融(18485)
- 经(17318)
- 技术(16386)
- 问题(16147)
- 业经(14898)
- 贸(14693)
- 世界(14115)
- 国际(13165)
- 教育(13147)
- 技术经济(12838)
- 业(11969)
- 统计(11581)
- 经济问题(10015)
- 策(9759)
- 决策(8880)
共检索到313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栾大鹏 欧阳日辉
本文以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对边际产出弹性的影响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生产要素内部投入结构的科布一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运用1997~2009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及三者的内部投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除了技术进步的推动之外,主要依赖于投资的带动。总体上来看,劳动对于经济增长的整体推动作用不强,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表现为负,但近些年其作用逐步提高。研究结果还表明,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和高等教育事业,是提高资本、劳动和人力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海涛
中国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分析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王海涛8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低速增长状态。1980──1994年,西方七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44%,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从总体上讲,这是我国实行改革开...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为安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处于增长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搞得更火热,国民生产总值连续出现四个年头的二位数高速增长,1992和1993两年均以13%的高增长率发展,1994年的增长率也高达12%,据有关统计部门报道,1995年的增长率仍然保持在二位数上。总体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是可喜的,但也有不乐观的地方。17年来,尽管我国排除了象以往一些人为所造的经济大波动(如1958—1962年,文化大革命一段时期),但是经济还是在比较大幅度的波动中增长着。经济增长的波动较大,说明了现阶段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存在着非均衡现象,存在着“瓶颈”制约,资源未达到合理配置,社会经济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人口红利消失引致。研究创新:基于多种要素替代关系、市场假设和技术进步率框架,对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进行全面再评估,通过打开技术进步率的"黑箱"进一步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价值:为有偏技术进步识别和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提供可靠框架。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封永刚 蒋雨彤 彭珏
研究目标:从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视角分解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研究方法:基于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对中国19782015年的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并扩展Solow增长核算方程重构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分解框架。研究发现:国内研究在技术进步偏向识别、生产函数参数设定及估计方法应用方面存在部分偏误;修正偏误后本文发现考察期内有偏技术进步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总体强于要素投入增长,且有偏技术进步和要素投入增长内部发生了明显的动力转换;中国经济增速近期下滑主要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减缓、资本累积速度下降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顺魁
要素投入和要素升级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而相应的变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AK类型增长理论和R&D类型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各不相同。文章通过分析要素投入、要素升级和制度等指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要素投入仍然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其重要性在不断减弱,要素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明显,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拉动经济增长,要顺应经济发展阶段,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制度瓶颈,依靠要素升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对要素投入的依赖。
关键词:
要素投入 要素升级 制度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小雪 陈万明
笔者采用逐步回归法和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对中国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要素结构变动因素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但不显著,要素积累特别是资本积累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表明曾经在发达经济体工业化过程中一再演示的社会经济结构上的转变在中国迄今远未完成;这也意味着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由要素积累方面转向要素结构变动方面,要素结构变动过程中产生的效率改进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股重要力量。
关键词:
要素积累 结构变动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翼 何有良
笔者应用偏离-份额法(SSA)将要素重置效率从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研究了1978年~2008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要素重置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利用分行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对1990年~2008年中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迁的要素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要素重置效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时间的变动呈现出三阶段的变化趋势;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变迁过程中,轻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要素重置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瑞翔
本文基于绿色增长核算框架,利用1989~2010年中国省际数据,对中国整体及各地区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析,测度了全要素生产率(TFP)、要素投入和环境消耗对经济增长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驱动,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源泉存在较大差异,要素投入虽对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但中国经济更多地与TFP呈现出一致的波动趋势。最后,本文对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金营
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需要物质资本的高增长投入,而且更需要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包括技术进步在内的总和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现代经济增长依赖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因此,保持未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首要需求的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樊纲 李岩
针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仅仅依赖于投入驱动的观点 ,本文首先介绍了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随后提出了四点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证据。接着在回顾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要与发达国家不同 ,并指出了具体方法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全要素生产率 新兴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志强 康春鹏
运用多投入多产出模型,从产出、投入两个角度测算分析信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等要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产出视角的分析表明:相比非信息产业以及信息应用产业,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低,且存在"硬"强"软"弱的结构问题。基于投入视角的分析表明:资本投入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TFP),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低。从动态演变来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剧烈波动都发生在经济危机后,而且往往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反向剧烈波动,表明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投资的过度增长往往伴随着低效率。
关键词:
信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