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39)
2023(14431)
2022(11851)
2021(10785)
2020(8977)
2019(20534)
2018(19839)
2017(38077)
2016(20367)
2015(22598)
2014(22187)
2013(22394)
2012(20480)
2011(18553)
2010(18753)
2009(17868)
2008(17856)
2007(15962)
2006(14313)
2005(13492)
作者
(57380)
(48276)
(47811)
(45615)
(30774)
(22728)
(21691)
(18558)
(18353)
(16992)
(16606)
(16099)
(15630)
(15337)
(15129)
(14726)
(14322)
(13865)
(13704)
(13615)
(12013)
(11564)
(11515)
(11001)
(10738)
(10665)
(10622)
(10406)
(9447)
(9422)
学科
(97631)
经济(97494)
(85692)
(77234)
企业(77234)
管理(76697)
方法(40216)
(32510)
数学(31946)
数学方法(31720)
业经(29950)
(29006)
中国(28792)
(23156)
(21707)
财务(21682)
财务管理(21653)
企业财务(20549)
农业(20336)
(19800)
贸易(19790)
(19340)
技术(18447)
(17513)
地方(16923)
(16601)
(15997)
(15936)
体制(15146)
理论(14963)
机构
学院(302563)
大学(300279)
(140603)
经济(138110)
管理(120712)
理学(103494)
研究(102710)
理学院(102405)
管理学(101259)
管理学院(100682)
中国(82472)
(66658)
(63493)
科学(56780)
财经(52509)
(49889)
(47877)
(46071)
中心(45595)
(45383)
经济学(44607)
研究所(44525)
经济学院(40179)
北京(40038)
业大(39347)
财经大学(38868)
(37336)
农业(35876)
(35438)
师范(35122)
基金
项目(195974)
科学(159346)
基金(148505)
研究(145442)
(127735)
国家(126718)
科学基金(111710)
社会(99563)
社会科(94756)
社会科学(94738)
基金项目(78334)
(73558)
自然(69626)
自然科(68126)
自然科学(68108)
自然科学基金(66986)
教育(64858)
(61439)
资助(59634)
编号(55164)
(45400)
重点(43824)
(43815)
成果(43701)
国家社会(43115)
(42308)
(42079)
创新(40303)
(39848)
教育部(39835)
期刊
(159006)
经济(159006)
研究(97013)
中国(59399)
(54631)
管理(50158)
(43329)
科学(40990)
学报(38108)
大学(30961)
农业(29774)
学学(29466)
(29187)
金融(29187)
财经(27445)
技术(26425)
经济研究(26001)
业经(25118)
(23827)
教育(23289)
问题(22679)
(18988)
(18590)
技术经济(17773)
世界(17370)
国际(16249)
现代(16050)
统计(13655)
财会(13570)
商业(13535)
共检索到462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亚芳  李宗尧  
引入产品空间理论解释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对本地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并基于城市群空间的特殊性明确了生产能力跨区域流动的渠道。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在产品空间结构中的变迁,并使用logit计量模型证实了中国城市制造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能力溢出对城市制造业结构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制造业发展会受到同一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生产能力溢出的积极影响,降低了其对本地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程度。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受到产业知识属性、行政壁垒和经济联系强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亚芳  李宗尧  
引入产品空间理论解释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化对本地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并基于城市群空间的特殊性明确了生产能力跨区域流动的渠道。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测算了中国19大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在产品空间结构中的变迁,并使用logit计量模型证实了中国城市制造业结构演化的路径依赖,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生产能力溢出对城市制造业结构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制造业发展会受到同一城市群内其他城市生产能力溢出的积极影响,降低了其对本地生产能力禀赋的依赖程度。但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受到产业知识属性、行政壁垒和经济联系强度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若楠  田文灿  王海龙  
为探讨产品生产能力累积与产品在网络中占据结构洞的位置以及产品网络影响力的关系,运用GMM-PVAR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产品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时,产品在网络中越处于结构洞的位置,产品的网络影响力越大,产品生产能力累积的效果就越好。当产品不具有显性比较优势时,产品在网络中处于结构洞的位置依然有助于该产品的生产能力累积,反之,产品的网络影响力越大,越不利于产品生产能力的累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从制造业整体来看,专业化(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多样化(Jacobs外部性)和产业内竞争(Porter外部性)有利于制造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从分技术层面来看,低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MAR外部性,中高技术行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从分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能从多样化集聚中获得更多创新收益,大中型企业能从专业化集聚中获得更多的创新收益。从分企业生命周期来看,新生和年轻企业创新更多受益于Jacobs外部性,成熟企业创新更多受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孝新  李颢  
基于产品异质性和产品空间非均匀性特征,对中国产业升级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生产能力禀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双重影响,在促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会遏制既有产业退出,但前者弱于后者。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生产能力禀赋相对富足,在促进潜在产品升级和遏制优势产品退出中的作用均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较多地通过"自我革命"和"创造性毁灭"过程实现跨越式升级;而生产能力禀赋相对较弱的中、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更多地遵循比较优势路径。因此,通过产业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差异化区域升级路径,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叶  刘伯凡  
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制造业依旧呈现疲软状态。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破除制造业的发展困境,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城市群"为空间研究范畴,构建了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生产效率间的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并利用我国22个城市群2003—2011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城市群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论显示:(1)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产生了正向影响;(2)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的改进,是面向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途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宗大伟  
通过构建局部知识溢出模型,将局部区域中邻居企业的影响引入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回归方程中。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2000—2007年)的实证分析发现:(1)县级、市级和省级区域中邻居企业对观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具有显著地正向溢出效应;(2)县级区域邻居企业的溢出效应最大,市级次之,省级最弱且不稳定;(3)邻居企业间交流机会的增加会促进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4)邻居企业中同行业企业占比增加会提升局部生产率溢出效应;(5)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高效率的邻居企业,低效率邻居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汤学良  宗大伟  
通过构建局部知识溢出模型,将局部区域中邻居企业的影响引入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化的Tobit-II回归方程中。基于我国制造业企业数据(2000—2007年)的实证分析发现:(1)县级、市级和省级区域中邻居企业对观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演化具有显著地正向溢出效应;(2)县级区域邻居企业的溢出效应最大,市级次之,省级最弱且不稳定;(3)邻居企业间交流机会的增加会促进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4)邻居企业中同行业企业占比增加会提升局部生产率溢出效应;(5)局部区域生产率溢出的源头主要来自于高效率的邻居企业,低效率邻居的影响是负向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雅  
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的通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云岭  吴传清  张力伟  
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文章基于2009—2019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制造业集聚、空间知识溢出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曲线关系;分区域来看,制造业集聚对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的促进作用,与非创新型城市创新绩效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曲线关系;无论是创新型城市还是非创新型城市,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空间知识溢出效应,即制造业集聚不仅会对本地区城市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而且会通过知识空间溢出影响周围其他城市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依凡  于津平  杨继军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明晰城市群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是构建内需驱动型外贸发展模式的关键。本文借助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基于微观视角探究了城市群空间集聚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并包含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两种渠道,前者指创新激励和空间功能分工效应,后者指倒U型竞争效应。通过划分企业贸易方式、企业所在地区和企业所属城市群发现,城市群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一般贸易和混合贸易企业、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国家级城市群和国家二级城市群内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因此,应当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城市群治理政策,注重分类治理,加强核心城市领军作用,重视城市群空间集聚效应,因地制宜制定和规划区域发展策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本文通过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基准模型进行扩展,引入我国的市场分割因素与经济的二元结构因素,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技术"低端锁定"问题。本文分析认为政府的不合理干预与制度学习不足是导致市场分割,进而导致低端锁定问题最为根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快制度学习是解决当代中国制造业技术低端锁定的根本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婷  赵伟  
基于已有调研观察及案例分析文献,文章按照空间经济学规范范式理出了两个关于KIS集聚影响制造业创新的重要实证命题,并根据命题特性提出了相应的实证模型,进而引入2005-2007年间中国283个城市KIS产业及工业企业数据,在考虑空间互动的基础上,对相关命题予以检验。研究显示:KIS空间集聚能够显著地改善中国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两类代表性KIS产业数据为例的回归分析表明,KIS产业集聚不仅对所在地区本土制造企业的创新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通过空间关联性,KIS集聚还能产生跨区域创新效应。进一步基于企业分组比对的检验揭示,KIS集聚-创新效应因企业的规模以及企业所在行业技术水平不同而异。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常玉苗  
当前区域竞争已经变成城市群的角逐,装备制造业成为争夺的焦点,而从国家层面,合理规划城市群装备制造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对我国五大城市群八大装备制造业进行战略类型的划分,然后从区域和产业两个视角研究装备制造业在城市群的空间分布,有利于掌握我国城市群装备制造业发展及装备制造业在城市群的分布,为合理的产业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英  张倩肖  
为应对全球贸易“新常态”与“新冠”疫情双重冲击下的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脆弱性问题,研究从网络治理视角,选取国内制造业9个行业的1607家企业样本,分析网络距离、网络密度、网络位置三个维度及各维度相互作用对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对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贡献,在于协调异质性特征网络和开放型技术双元的多维关系:网络距离有效促进了技术探索;网络密度增强了技术应用;网络位置则使企业能够在不同核心功能网络中协调网络密度与网络距离关系,以最大限度来提升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而空间溢出效应,则增强了全球价值链网络结构与中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关系模式的全面性影响联系,促进了网络异质性技术与网络分工合作关系的匹配和链接,延伸了企业对网络内外技术吸收与整合能力,其所产生的产业聚集与技术溢出对中国制造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