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8)
2023(8241)
2022(7037)
2021(6505)
2020(5452)
2019(12068)
2018(11807)
2017(23143)
2016(12660)
2015(13981)
2014(13949)
2013(13498)
2012(12566)
2011(11500)
2010(11712)
2009(11151)
2008(11103)
2007(10130)
2006(9272)
2005(8618)
作者
(35529)
(29978)
(29628)
(28449)
(19113)
(14174)
(13404)
(11497)
(11156)
(10890)
(10272)
(9722)
(9697)
(9631)
(9594)
(9150)
(8948)
(8829)
(8612)
(8513)
(7524)
(7379)
(7176)
(6793)
(6729)
(6719)
(6699)
(6639)
(6012)
(5831)
学科
管理(46599)
(46398)
经济(46312)
(42485)
(35683)
企业(35683)
(18248)
方法(17328)
(16042)
(15573)
数学(14724)
数学方法(14516)
中国(13058)
业经(12386)
(10881)
(10681)
(10531)
财务(10503)
财务管理(10479)
企业财务(9985)
(9719)
贸易(9714)
(9713)
银行(9703)
农业(9645)
(9528)
(9312)
体制(8932)
(8799)
金融(8797)
机构
学院(181720)
大学(180118)
(79120)
经济(77420)
管理(71257)
研究(61334)
理学(60806)
理学院(60157)
管理学(59339)
管理学院(58979)
中国(48676)
(41842)
(37031)
科学(33846)
财经(31237)
(30398)
(29733)
(28893)
中心(28286)
(28262)
研究所(26801)
业大(24839)
经济学(23983)
北京(23297)
农业(23186)
财经大学(22968)
(22218)
(21867)
(21838)
师范(21666)
基金
项目(115416)
科学(92792)
研究(87295)
基金(85490)
(73433)
国家(72797)
科学基金(63278)
社会(57224)
社会科(54277)
社会科学(54268)
(44382)
基金项目(44045)
教育(40309)
自然(39964)
自然科(39069)
自然科学(39062)
自然科学基金(38401)
(37207)
编号(35306)
资助(34914)
成果(29866)
(28232)
(26868)
重点(25890)
课题(24956)
(24708)
(24626)
国家社会(23615)
教育部(23510)
(23319)
期刊
(93506)
经济(93506)
研究(58446)
中国(40198)
(33624)
管理(29234)
(28616)
学报(24348)
科学(23694)
(21606)
金融(21606)
教育(19719)
大学(19503)
农业(19031)
学学(18454)
财经(16213)
业经(15396)
技术(15379)
经济研究(14763)
(13926)
问题(11584)
(10067)
(9686)
现代(8899)
技术经济(8809)
国际(8603)
世界(8535)
理论(8521)
(8048)
(7728)
共检索到285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董恺   穆月英   刘凯  
2016年我国玉米支持政策由原来的临时收储政策向生产者补贴政策转变,与临储政策相比,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效果如何,有必要基于现有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探讨。本文从玉米生产者角度出发,以经济学厂商理论为基础,采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者的具体影响效果与省份、时间动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生产者补贴在政策实施地区对玉米生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保障了地区玉米生产稳定;第二,从时间“动态效应”角度来看,随着时间推移,生产者补贴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逐步增大。第三,不同省份之间生产者补贴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在玉米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对比临储政策,生产者补贴无法补足生产者因价格下降产生的损失,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效应较低。最后,针对结论提出了继续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需要相关配套政策与生产者补贴政策配合并弥补补贴政策带来的劣势以及关注生产者补贴政策影响随时间推移出现的变化等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宫斌斌  杨宁  刘帅  
肇始于2016年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是基于玉米临储价格的弊端而进行的修正式改革,旨在回归市场供求决定价格的定价机制。生产者补贴政策实施以来,在提升市场竞争力、改善下游企业经营状况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保障农民收益、推动种植结构调整方面的效果不确定性较高。研究发现,缺乏弹性的生产者补贴完全忽略了收购市场价格的波动,致使生产者引导价格——收购价格+生产补贴——在收购价格上行时严重地被放大,进而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严重误导,形成过度的供给;按照玉米面积发放补贴的方式具有较强粗放性,也会抑制政策效果的发挥。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实施可调节的补贴标准,并将补贴依据由播种面积改为玉米销售量,以完善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丹  魏佳朔  胡津京  
1996年以来,美国对玉米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实践表明,政策性金融支持在其整个补贴体系中的地位始终是基础性的,而尽管脱钩收入补贴的促进增收效果巨大,但终因其低效率与高负担而逐渐被目标价格补贴与目标收入补贴所构建的收入安全网取代。为优化中国玉米生产者的支持保护体系,进而深度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应当明确中国玉米生产者补贴政策的长期目标,调整保费补贴的重点,坚持脱钩收入补贴不动摇,探索建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的目标价格补贴与目标收入补贴政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威   郑雪丽  
[目的]生产者补贴政策的实施使粮食价格由政府干预转为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但此政策的实施对粮食安全产生的具体影响还没有确切结论。基于此,文章意在分析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粮食生产数量及质量安全的双重影响。[方法]选取了2010—2020年8个省份玉米生产相关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建立模型,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后对提出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生产者补贴政策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但对粮食提质效果甚微,即该政策使玉米的人均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显著增加,但对玉米收获质量的影响并不显著。(2)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补贴政策对种粮农户数量产生显著的负向效应,减少了农业劳动力供给;同时,此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产生正向效应,种粮农户增加了对玉米种植生产要素的投入。[结论]为进一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未来粮食政策实施必须在保证粮食数量安全的基础上,更多的引导种粮农户种植优质粮食,不断完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在数量质量双层面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允  李光泗  韩冬  
玉米“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是我国粮食市场化的关键一环,其增产扩种效应对粮食收储政策改革调整具有参考价值。以玉米主产区地级市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市场化收购+补贴”政策增产机制。分析发现:市场化改革未能完全实现玉米“稳生产”的政策目标,尽管改革前期“托住”了玉米面积,但单位要素投入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市场价格和收益不确定性降低了政策施行效果;政策实施有明显的动态性和滞后性,实施第三年玉米种植面积才稳步提升,扩种效应和种植结构调整效应逐步显现;政策实施具有区域差异性,黑龙江扩种积极性最低,辽宁种植面积提升明显,补贴水平、机械化水平、种植收益以及收购价格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此,应坚持粮食市场化改革大方向,提高优势产区玉米稳产增产和市场竞争能力,完善政策调整配套举措,考虑其他粮食作物政策调整与玉米政策的适配性和互补性,分区域制定政策目标,提升政策适用性和精准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斌锋  李哲  丁士军  
文章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将农户分为三个等级,根据计量经济原理,运用OAXACA分解分析方法,选择农户玉米生产中的可控制变量对其进行分析,以找出形成农户玉米生产行为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增加生产玉米的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和途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金海   彭悦  
基于2009—2020年玉米主产省市域层面数据,采用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价补分离”改革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价补分离政策显著减少了玉米播种面积,提高了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并降低了玉米总产量;价补分离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时效性,这一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竞争作物种植比例来减少玉米播种面积,同时促进了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玉米单产;玉米播种面积的负向效应大于玉米单产的正向效应,价补分离政策通过减少玉米播种面积,最终使玉米总产量降低。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琴  何蒲明  
2016年,我国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这一调整是对玉米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新机制的难点主要在于卖粮难问题难以解决、补贴工作落实难、农户生产决策难,并提出了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组织管理,推动补贴工作落实;强化玉米种植户市场观念;鼓励"粮豆轮作",切实落实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琴  何蒲明  
2016年,我国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这一调整是对玉米市场的重大改革。本文分析了新机制的难点主要在于卖粮难问题难以解决、补贴工作落实难、农户生产决策难,并提出了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开展市场化收购,维护收购市场秩序;完善信贷服务政策;加强组织管理,推动补贴工作落实;强化玉米种植户市场观念;鼓励"粮豆轮作",切实落实玉米种植结构调整等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祥  
玉米出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者收益。中国玉米价格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农民销售玉米价格极有可能与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一致,中国玉米生产者亩均收益将明显下降。在假定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2004-2014年虚拟计算结果表明,若按美国玉米生产者出售均价计算,虽然在不考虑家庭用工费用和承包地自种的机会成本情况下,中国玉米生产者仍然能够盈利,但若考虑全部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中国玉米生产者将会严重亏损。中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既要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又要完善玉米边境保护措施,更要掌控国产玉米生产者市场价格形成的话语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国华  
"户别收入补贴制度"是诞生于民主党政权时期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亦是民主党最抢眼的农业政策。制度一改自民党时期只支付给大规模农户或农业生产组织补贴的做法,转而对所有的粮食生产农户提供补贴,实现了补贴对象的全覆盖并保持了补贴的高水平。随着自民党重夺政权,TPP谈判进入最终达成协议的阶段,该制度也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和改革。从目前的改革动向看,安倍政权试图避免激进式的一步到位,安排5年左右的过渡期,修正民主党时期的制度内容。改革不但表明了两大政党与政权农业政策的不同,也预示着日本粮食保护政策将迎来历史性转变。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福金  陆宇  王克  
本文基于中国现行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包干制”,通过构建农业保险公司的赔付决策模型,对当前保费补贴模式引发中国农业保险赔需错位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并通过2008-2019年省级政策性玉米保险数据验证了“包干制”保费补贴模式引起赔付水平与生产风险反向变动的假说。研究发现,现有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方式会导致玉米干旱风险变化不能得到保险赔付水平的同向反应,基于不同干旱指标的检验结果均支持这一结论。从机制上来说,农业保险公司可以利用保费补贴在管理费用和纯保费之间灵活分配的权限,优先使用保费补贴支付农业保险经营管理费用,这会导致保险赔付空间被挤占,反而降低赔付支出,引致保险赔付水平与生产者实际保障需求错位,最终偏离农业保险的风险管理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加荣  赵芝俊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模式下补贴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机制,其次采用Nerlove模型估计了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对补贴政策的供给反应。结果表明:补贴政策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影响农民的种植行为;补贴变量在水稻、小麦和玉米播种面积和单产反应方程中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符号为正,表明农业补贴对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提高有积极影响。最后,本文从完善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政策效果和实施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适  崔梦醒  
2016年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正式取消,国家将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并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本文以总结玉米改革成效为出发点,分析了新机制产生的背景,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民利益受损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等。本文提出玉米改革虽历经阵痛,但已经取得决定性成效,具体体现为思想基本达成共识、价格机制得以理顺、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以及农民基本利益得到保障。在粮食流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要坚定保持战略定力与历史耐心,继续深化玉米改革,通过调整结构激活产业链条,要对农民加强指导与培训,拓宽其增收渠道,并把科技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圣钧  田佳琦  王路加  
2017年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方向,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继续实施和完善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本文通过大量实地考察与数据分析,对以玉米为代表的农产品生产补贴落实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该政策的实施使玉米定价机制得到了完善,促进其价格回归到合理范围之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相关饲料加工企业的压力,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应坚持市场主导机制,完善补贴方式以及提升产品竞争力等相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