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8)
- 2023(4881)
- 2022(3968)
- 2021(3743)
- 2020(2917)
- 2019(6665)
- 2018(6111)
- 2017(11081)
- 2016(5843)
- 2015(6125)
- 2014(5990)
- 2013(6204)
- 2012(5774)
- 2011(5531)
- 2010(5713)
- 2009(5525)
- 2008(5238)
- 2007(5017)
- 2006(4598)
- 2005(3717)
- 学科
- 济(25651)
- 经济(25604)
- 农(25443)
- 业(24448)
- 农业(18073)
- 管理(17040)
- 企(13179)
- 企业(13179)
- 业经(10845)
- 方法(9551)
- 数学(7795)
- 数学方法(7724)
- 农业经济(6981)
- 收入(6778)
- 制(6499)
- 中国(6498)
- 分配(6027)
- 发(6024)
- 财(5581)
- 地方(5413)
- 发展(5339)
- 展(5334)
- 策(5222)
- 学(5142)
- 村(4967)
- 农村(4949)
- 建设(4396)
- 体(4304)
- 土地(4252)
- 工作(4208)
- 机构
- 学院(89862)
- 大学(87330)
- 济(36649)
- 管理(36123)
- 经济(35835)
- 理学(31487)
- 理学院(31175)
- 管理学(30724)
- 管理学院(30563)
- 研究(29255)
- 中国(24061)
- 农(22996)
- 京(17319)
- 科学(16962)
- 农业(16675)
- 财(15631)
- 业大(15551)
- 中心(15088)
- 所(13991)
- 江(13463)
- 研究所(12694)
- 范(12528)
- 财经(12486)
- 师范(12418)
- 经(11375)
- 州(11025)
- 农业大学(10894)
- 经济学(10751)
- 经济管理(10612)
- 北京(10372)
- 基金
- 项目(61657)
- 科学(49684)
- 研究(46597)
- 基金(46054)
- 家(39942)
- 国家(39488)
- 科学基金(34163)
- 社会(31953)
- 社会科(29901)
- 社会科学(29894)
- 省(24246)
- 基金项目(24229)
- 自然(20917)
- 教育(20503)
- 自然科(20365)
- 自然科学(20360)
- 自然科学基金(19994)
- 划(19516)
- 编号(19346)
- 资助(17566)
- 成果(15523)
- 农(14495)
- 部(13792)
- 发(13712)
- 国家社会(13409)
- 重点(13279)
- 制(12895)
- 课题(12688)
- 创(12517)
- 人文(12104)
共检索到133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杰 武拉平
通过采用生产、保护和分利模型,并利用全国范围的行政村数据,对我国贫困村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条件下,贫困村基层组织可能承担着生产者、保护者和分利者的多种角色,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分利技术或寻租动力以及较多的潜在分利者情况下,贫困村的经济资源将以高比例保护、低比例生产的配置方式实现均衡,从而导致寻租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贫困村由此陷入了一个低水平均衡收益的"贫困陷阱"。为走出"贫困陷阱",政府应当采取加大扶贫力度,完善扶贫监督机制,将扶贫资金、项目和贷款制度化等各项措施。
关键词:
生产 保护 分利 贫困村 基层组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斌樑
近年来,在党中央精准扶贫政策的推动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必须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扶贫攻坚 配套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静
村庄是农村居民生活的聚集地,村庄的各项资源禀赋以及村组织的能力会影响到村内大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是村与村之间贫富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郧县、丹江口和淅川三个国家级贫困县的54个村庄、3145户农户、205名村干部的调查发现,相对于村庄的自然禀赋,村基层组织的能力禀赋对农村贫困有更深刻的影响。计量结果显示村干部的素质、基层组织为村民所提供的致富措施、村内经营种类的多样化以及村内基础设施的健全与否显著影响整个村的贫困状态。个体的能力只会使一个家庭脱贫,由于我国乡村天然的紧密联系,村组织的能力禀赋对缓解贫困发挥的作用大于个人能力。因此扶贫项目在瞄准贫困村时应更多地关注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
关键词:
基层组织 能力 缓解贫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梁燕君
“消费者联盟”是美国建立最早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组织。它始建于30年代。当时是由工会会员组织成立的,也是首批敦促消费者抵制德国商品的组织之一。消费者联盟出版的刊物《消费者报导》一直是优质产品最独立的鉴定者和消费者权利热情的倡导者。它公布由消费者联盟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原贺贺
以湖北J县的贫困村识别为例,解构了基层政府在贫困村识别中的实践逻辑并阐释其成因。在贫困村识别过程中,受政绩观驱动,基层政府遵循"效率优先"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对接精英化;因国家授权不足,基层政府遵循"选择性平衡"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异化为行政激励;为追求溢出效益,基层政府遵循"遵从指示"的逻辑,最终导致扶贫资源突变为交易资本。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村识别 基层实践逻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原贺贺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基础,贫困村识别是精准识别的重要内容。以科层理性和关系理性为分析工具,解构中原M县贫困村识别的基层政府治理理性。科层理性从识别条件、指标规模和申报程序三个方面规制基层政府(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的关系理性。关系理性对科层理性的消解,造成基层政府贫困村识别偏差:县扶贫办将指标向"特色工程"倾斜,于乡镇间"选择性平衡",优先配置于基础好的乡镇,形成指标分解的初步偏差;乡镇将有高层政治资源关联的、认同乡镇权威的、有利于组织平衡的、忠诚度高的、可规避风险的、可凸显政绩的村庄纳入贫困村,最终造成55%的偏差率。综上,基层政府治理理性的逻辑序列为:科层理性优先于关系理性;在价值型关系理性中,面向上的价值型关系理性优先于面向下的价值型关系理性;在工具型关系理性中,"规避风险"优先于"政绩";价值型关系理性优先于工具型关系理性之"政绩"维度;同一治理主体在不同政策阶段遵循不同的治理理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秋红 粟后发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G村为例,结合乡村现实场域,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了包括县级政府、乡镇政府、村干部、村民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在贫困治理中的多重摩擦和调适。研究表明,第一,在精准扶贫的基层实践中,县、乡之间存在着财权管理者与事权承担者的摩擦,县、村之间表现出资源分配者与资源竞取者的摩擦,政府与村民之间有着政策制定者与政策接受者的摩擦,同时作为政府代理人与村庄当家人的村干部则需协调双重行动逻辑。第二,为推进贫困治理工作,这些主要利益相关者运用各自的策略在部分摩擦方面实现了调适:在贫困治理政策宣传中,通过基层政府正式传达与村干部非正式沟通的结合,实现了政策动员;在贫困治理政策落实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村干部通过"跑项目"与整合使用项目资金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压力型体制"下通过"灵活变通"来推动产业扶贫实践;在扶贫检查中,自查中的"合谋"与抽查中的数字化评估削减了相关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因此,在贫困治理实践中,应注重回应各相关利益主体的需要,并构建和完善相关协调机制,从而降低摩擦成本,实现各自调适行动的效率最大化。
关键词:
贫困治理 利益相关者 摩擦 调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科鹤
中层管理者作为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担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是组织高层、联系基层的工作纽带。不管是处于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衰退期,他们都负责执行组织战略,推动组织变革,并且推动基层员工积极参与组织建设,因此,组织内中层管理者必须准确定位。本文就新形势下中层管理者面临的角色困惑与定位,提出中层管理者应该成为组织决策坚定的执行者、有效引领下属的管理者、组织文化建设积极的参与者、卓有成效的自我治理者。最后提出了中层管理者管理能力提高的三大要点。
关键词:
中层管理者 角色困惑 定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胜利 赵晓峰
税费征缴年代,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变异的根源在于国家汲取型体制,客观反映为乡村基层组织在压力型体制下积极行政带来的机构人员膨胀和经纪体制的复活,直接表现为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凸显。税费改革以后,精兵简政式的乡村体制改革迫使乡村基层组织成了"悬浮性政权",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乡村治理性危机,并伴随着日益严重的伦理性危机。从乡村危机演变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基层组织角色与行为的变异逻辑及其存在价值是一个可能的理解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元锋 冯中朝
农民经营行为的低效性和盲目性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迟缓的一大微观根源 ,严格地说 ,当前我国农民的角色还定位在生产者向经营者的转换过程中 ,但更多地体现为生产者行为。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 ,农民其实只是在一种缺位经营环境下的一种生产要素。本文着重分析了这种理性经营缺位的现状 ,并就农民的角色转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角色 生产行为 理性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中国政府的的贫困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四川也不例外,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尤其是汶川地震后,四川的反贫困工作又面临新的形势。本文通过分析四川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总结了四川在发挥贫困群体、基层组织和NGO作用的经验教训,进而提出了构建贫困主体、基层组织和NGO联动机制参与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
贫困主体 NGO 联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知峰
交易是经济生活中基本活动,是实现分工经济的一体化力量。交易的效率取决于相关产权的界定效率,尤其是生产者责任的界定。在过去百多年里,生产者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在改变和完善。而近年来,随着各国对循环经济的实践,许多国家开始关注如何通过生产者责任的延伸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实现。本文从现代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对生产者责任和生产者延伸责任之间的异同进行了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
交易 生产者责任 生产者延伸责任 产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徐从才 原小能
当前,生产者服务业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而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为生产企业提供产品服务的流通组织能否实施创新。本文从分工深化和生产者服务业的演进规律出发,指出分工、产品内贸易、流通组织创新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进而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利用零售商终端控制、供应链动态联盟和业务流程外包等流通组织创新来推动现代生产者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
分工深化 流通组织创新 现代生产者服务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程杰 武拉平
在内部和外部约束的异质性假设条件下,本文对生产、保护和分利模型进行了扩展,解释了贫困村非生产性的寻租行为对资源配置决策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并利用中国行政村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得出:内部约束条件的异质性直接影响资源在生产、保护和分利活动之间的配置,"有分利倾向"的贫困村越多,分利技术越高,资源在非生产性活动中的配置也就越多。外部约束条件的异质性间接地影响贫困村的经济收益,在政府及制度环境更倾向于激励非生产性活动的情况下,尽管通过转移支付对贫困村收入水平产生了正面效应,但这种效应由于寻租行为的负面冲击而被大幅削弱。经济发展能力或产出水平越低,资源投向保护行为的比例越高,对应于更多的非生产性寻租...
关键词:
寻租 贫困 生产 保护 分利 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