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7)
- 2023(13169)
- 2022(11513)
- 2021(10981)
- 2020(9046)
- 2019(20552)
- 2018(20456)
- 2017(39497)
- 2016(21378)
- 2015(23941)
- 2014(23298)
- 2013(22688)
- 2012(20518)
- 2011(18195)
- 2010(17889)
- 2009(16501)
- 2008(15463)
- 2007(13190)
- 2006(11384)
- 2005(9709)
- 学科
- 济(80788)
- 经济(80694)
- 管理(60907)
- 业(57199)
- 企(48025)
- 企业(48025)
- 方法(38304)
- 数学(32979)
- 数学方法(32603)
- 农(21660)
- 中国(20654)
- 财(19517)
- 业经(18841)
- 学(18369)
- 贸(15222)
- 贸易(15215)
- 地方(15154)
- 易(14809)
- 理论(14771)
- 农业(14361)
- 制(13380)
- 和(13341)
- 技术(13024)
- 务(12762)
- 财务(12695)
- 财务管理(12675)
- 环境(12556)
- 企业财务(11954)
- 教育(11672)
- 银(11556)
- 机构
- 大学(291254)
- 学院(290873)
- 管理(117583)
- 济(112336)
- 经济(109886)
- 理学(102978)
- 理学院(101880)
- 管理学(100048)
- 管理学院(99542)
- 研究(93066)
- 中国(68093)
- 京(60968)
- 科学(59194)
- 财(49684)
- 所(45397)
- 农(44939)
- 业大(44136)
- 中心(42630)
- 研究所(41800)
- 财经(40976)
- 江(40362)
- 范(39062)
- 师范(38703)
- 北京(37912)
- 经(37431)
- 农业(35354)
- 院(34281)
- 经济学(33509)
- 州(33144)
- 师范大学(31260)
- 基金
- 项目(207662)
- 科学(163780)
- 研究(152790)
- 基金(150880)
- 家(131205)
- 国家(130132)
- 科学基金(112542)
- 社会(95888)
- 社会科(90725)
- 社会科学(90705)
- 省(80961)
- 基金项目(80456)
- 自然(73761)
- 自然科(72074)
- 自然科学(72057)
- 自然科学基金(70734)
- 教育(70467)
- 划(68237)
- 编号(63341)
- 资助(61695)
- 成果(50147)
- 重点(46013)
- 部(45342)
- 创(43697)
- 发(43666)
- 课题(42502)
- 创新(40613)
- 科研(39667)
- 项目编号(39594)
- 教育部(39194)
- 期刊
- 济(118223)
- 经济(118223)
- 研究(82402)
- 中国(51504)
- 学报(46364)
- 科学(42099)
- 管理(41986)
- 农(40509)
- 财(36196)
- 大学(35087)
- 教育(34444)
- 学学(32946)
- 农业(28931)
- 技术(25039)
- 融(21342)
- 金融(21342)
- 业经(20840)
- 经济研究(19813)
- 财经(19015)
- 图书(17146)
- 经(16209)
- 问题(14875)
- 理论(14710)
- 科技(14511)
- 业(14496)
- 技术经济(13719)
- 实践(13646)
- 践(13646)
- 版(13390)
- 现代(13056)
共检索到4062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初升 任兆柯
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宏观波动的微观来源,而生产网络则是连接微观冲击与宏观波动的桥梁。所以,本文评述基于生产网络视角探究宏观波动之微观来源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讨论微观冲击在生产网络间的传导路径及其宏观影响;其次,分别从引入CES技术结构、市场扭曲、生产网络内生化等方面阐释基于生产网络视角的宏观波动模型的扩展思路;再次,综述从行业和企业层面实证研究和定量验证生产网络对宏观波动影响的文献;最后,本文讨论该领域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志刚 郑志伟 葛劲峰
金融中介在现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经济主体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保险。良好运作的金融中介可以克服现实世界中的金融摩擦,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经济在更高的潜在水平上运行。但是金融中介在实现这些功能时,实际上把经济运行中的大量风险转移到了自身,在有限程度内利用杠杆实现基本职能。金融杠杆增长也为短期波动埋下隐患,当外生冲击大到一定程度,金融中介反而成为放大金融波动的罪魁。信息不对称、金融合约不完全、流动性错配成为金融市场内生不稳定的条件,资产价格伴随着金融中介资产负债表的恶化而大幅下跌,对经济造成持续性的放大效应。特别当金融中介自身受到种种约束时,金融稳定和全局宏观调控变得复杂而困难。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模型进行梳理,加深了对金融中介宏观效应的理解,为宏观广义货币政策传导、宏观调控分析和研究提供更多视角和思路,并在梳理中指出了金融中介理论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志东 王立杰
金融市场波动性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指金融资产价格偏离期均衡价值。金融市场波动性是金融市场风险的直接表现。这种波动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市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如何从内在本质上认清这种波动性对于合理度量和控制金融市场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宏观原因及微观机理的角度来研究金融市场波动性。
关键词:
金融市场 波动性 原因机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翟乃森
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学研究不断关注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显著影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策制定者,都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相关问题研究。为了理清房地产市场研究的脉络与争议,通过梳理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最新文献,并总结归纳争议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对房地产市场繁荣-衰退周期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 金融危机 宏观经济 商业周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冰雪 王国成
现代经济学理论更加深入和更为精细地刻画分析微观主体行为,并与基于主体的建模和模拟方法(ABMs)相结合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对增强宏观经济模型的科学性、解释力和预见性大有裨益。本文首先从深化微观行为基础、模拟经济运行机制、揭示宏观复杂现象等方面,将颇具代表性的DSGE、新凯恩斯系列、复杂演化系统建模等宏观经济模型与ABMs类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本文指出了拓展微观基础、深入分析主体行为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探讨了宏观模型新特征、演进的内在动因和提升路径、未来宏观微观融合的趋势及存在的阻力与障碍。最后,本文指出了其在中国经济理论构建和政策分析评价应用中的适应性、改进方向及发展走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一菡 林仕伟
探索信贷波动如何透过生产网络影响股市变动,对监测金融风险至关重要。本文构建包含生产网络的一般均衡模型,将全球信贷波动纳入统一分析框架,研究了2002—2022年20个主要国家的信贷波动对股市回报的直接效应与网络效应,以监测货币政策有效性、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及货币政策自主性。研究发现,各国股市变动不仅受自身信贷波动的直接影响,还有62%来自他国信贷波动经由生产网络所产生的影响。具体地,俄罗斯、中国及美国的直接效应占比更大,货币政策自主性较强。比较两次降息周期,美国次贷危机时期的大幅度信贷波动引发了强烈的跨境溢出效应;三次升息周期中,通胀严峻抑制了货币政策有效性及信贷跨境溢出效应;对比两次量化宽松,防范全球系统性风险是保障本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有明显提升,但有效性仍需加强。建议从生产网络视角完善宏观审慎监管,降低外源性金融风险跨境传染的可能性,提升内源性货币政策校准的及时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俊杰
本文将消费者投资决策引入RBC模型来分析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并使用VAR模型对该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表明,当期宏观经济波动不仅取决于滞后一期的宏观经济波动,还取决于当期与滞后两期的房地产价格;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房地产价格的正向冲击将致使消费者减少消费、增加投资,对GDP具有快速拉升作用,但是该拉升作用并不具有持续性,且在3年内波动会缓慢递减至零。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 王婉婉
从微观企业投资的视角,研究宏观经济受到冲击时国有股权的作用。研究发现,受到经济波动冲击时,上市公司资本投资规模下降;组间系数差异检验发现,宏观经济波动冲击对国有股权组的影响显著小于无国有股权组;将国有股权样本按国有股权比例分组后发现,只有在比例较低组投资规模显著下降,而在比例较高的两组不显著,说明国有股权能够稳定企业资本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股权通过担保和政府补助获得经济波动期间的投资稳定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屈彩云
日本环境ODA是国际绿色援助领域的重要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日本环境ODA以积极的发展态势走在国际绿色援助体系的前沿,以极具战略色彩的发展特征追逐国家权益的增值。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和手段,日本环境ODA呈现出继续加强的发展趋势,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日本对环境ODA的战略发展与运用,对兼具受援国与援助国双重身份的中国有重要启示。日本对华环境ODA曾是中国获得国际环境援助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日本对华ODA贷款的停止,对华环境ODA的骤减,中国作为面临严重环境污染的发展中国家,应进一步加强与日、欧、美的环保合作,从多层面弥补本国环境治理上的资金技术不足。同时,作为援助国,中国应积极借鉴日本的经验,追求对外援助的最佳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秀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信贷环境恶化,商业银行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目标,其最优选择是实行信贷配给,这将导致融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下降,进而引起融资企业及其相关企业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加速效应的相互作用下,其结果是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信贷配给放松,在乘数加速效应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不断高涨。可见,信贷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商业银行呈现关系型信贷配给的特征,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较小,有强化或削弱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作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穆争社
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由于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给,上市公司投资的边际破产成本上升,导致上市公司的投资下降,在投资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下,会使宏观经济衰退更加严重,宏观经济陷入经济衰退与股权配给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中,宏观经济衰退的程度会进一步加大。当宏观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呈现与上述相反的过程,会导致宏观经济持续过度繁荣。因此,股权配给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加速器。我国的现实是,从微观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宏观上看,政府进行股权配给。两者的共同作用,使股权配给具有平抑宏观经济波动的功能。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晁江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油价波动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方法,考察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并对其传导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从企业生产的视角来看,石油价格上涨15%对企业产出、资本存量及投资水平影响较小,而涨幅达到30%时,其影响较为显著,且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而油价下跌15%或30%对我国企业产出及投资的影响相对较小;(2)从居民消费的视角来看,油价上涨15%对居民非石油消费影响较小,而对居民石油消费影响较为显著,油价上涨30%对两者均产生较大影响,且作用时间也大幅延长;而油价下跌15%或30%对居民石油消费与非石油消费的影响均较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刘诚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关键词:
经济波动 企业波动 宏观经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