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4)
- 2023(10450)
- 2022(8597)
- 2021(7859)
- 2020(6739)
- 2019(15047)
- 2018(15169)
- 2017(28928)
- 2016(15791)
- 2015(17413)
- 2014(17377)
- 2013(17249)
- 2012(15719)
- 2011(14117)
- 2010(14644)
- 2009(14131)
- 2008(14620)
- 2007(13203)
- 2006(12119)
- 2005(11473)
- 学科
- 业(80486)
- 企(75145)
- 企业(75145)
- 济(68924)
- 经济(68795)
- 管理(68767)
- 财(27744)
- 业经(27693)
- 方法(26578)
- 农(24640)
- 制(22065)
- 务(20076)
- 财务(20056)
- 财务管理(20031)
- 企业财务(18991)
- 数学(18118)
- 数学方法(17982)
- 农业(17401)
- 体(17344)
- 技术(16712)
- 中国(16350)
- 体制(14893)
- 策(14799)
- 划(14596)
- 理论(14114)
- 和(13755)
- 企业经济(12073)
- 经营(11925)
- 贸(11808)
- 贸易(11800)
- 机构
- 学院(232145)
- 大学(227250)
- 济(102829)
- 经济(100969)
- 管理(95007)
- 理学(80524)
- 理学院(79799)
- 管理学(79019)
- 管理学院(78555)
- 研究(75380)
- 中国(61824)
- 财(52826)
- 京(47513)
- 科学(40497)
- 财经(39989)
- 农(38514)
- 江(37782)
- 所(37627)
- 经(36141)
- 中心(34010)
- 研究所(32937)
- 业大(30627)
- 经济学(30305)
- 北京(29957)
- 农业(29778)
- 财经大学(29247)
- 州(28781)
- 商学(27457)
- 商学院(27211)
- 经济学院(27092)
- 基金
- 项目(141747)
- 科学(114372)
- 研究(108790)
- 基金(104429)
- 家(88719)
- 国家(87875)
- 科学基金(77809)
- 社会(71634)
- 社会科(67862)
- 社会科学(67849)
- 省(55981)
- 基金项目(54813)
- 教育(49536)
- 自然(48285)
- 自然科(47203)
- 自然科学(47192)
- 自然科学基金(46463)
- 划(45170)
- 编号(43335)
- 资助(41692)
- 成果(35918)
- 业(34710)
- 制(33780)
- 创(33276)
- 部(32499)
- 重点(31412)
- 发(30358)
- 课题(30151)
- 创新(30141)
- 国家社会(29674)
- 期刊
- 济(125874)
- 经济(125874)
- 研究(74433)
- 中国(50812)
- 财(46242)
- 管理(43657)
- 农(37945)
- 科学(29401)
- 学报(28002)
- 农业(25581)
- 融(25177)
- 金融(25177)
- 教育(23747)
- 大学(23192)
- 业经(22326)
- 技术(22088)
- 学学(21825)
- 财经(21118)
- 经济研究(18956)
- 经(18326)
- 业(16165)
- 问题(16017)
- 技术经济(13907)
- 世界(13108)
- 贸(13085)
- 财会(13003)
- 现代(12832)
- 国际(11719)
- 经济管理(11584)
- 会计(11573)
共检索到369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唐振龙
工厂制是现代工业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制造业的成长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从工厂制、福特制、精益生产、灵捷制造到温特制,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选择,也伴随着世界制造业强国竞争优势的变迁。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广泛发展的今天,新的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对重新构建国际分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制造业 生产组织方式 竞争优势 国际分工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柏 朱兰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面临多重挑战。全球化时代的产业政策应以打造竞争优势六力模型为着力点,即加强要素供给、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制度环境、扩大市场规模、打造产业集群和鼓励行业竞争。这个六力模型曾经为中国带来齐全的产业门类,并在国际分工中确立了以较低成本和完整产业链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然而,逆全球化、贸易摩擦和科技革命正在冲击这一竞争优势。与逆全球化和贸易摩擦相比,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最为深刻的挑战来自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科技革命的挑战要求中国对六力模型的内容实现迅速的升级换代,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大龙
文章实证分析了1990~2011年德国的贸易和技术专业化,采用单位值方法来确定德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是源于价格还是质量。同时,文章也对德国出口部门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了估计,对德国、韩国、中国、日本以及美国的相应指标进行了计算,用以衡量全球价值链在提升德国制造业地位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德国专业化生产中等技术产品,质量是德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研发是德国制造业产品取得并保持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辛永容 陈圻
文章基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相关数据,通过ARIMA相关理论来构建劳动力成本、劳动生产率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的发展趋势模型ARIMA(p,d,q),利用所建模型预测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在未来8年内的发展趋势,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有利于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优势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劳动力成本 劳动生产率 单位劳动成本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邝国良 方少帆 李晓湧
珠江三角洲现有的制造业是建立在区位、政策和要素投入等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在面临国际产业转移机遇的同时,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珠三角”制造业也面临着挑战。为了顺利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珠三角”制造业必须在保持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向竞争优势的战略转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珠三角” 制造业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跃 王图展 刘莉
当前我国各地区制造业份额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增减变化,这种相对意义上的区域制造业转移表现出东出西进、就近转移和空间集聚等诸多特征。以往有关贸易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学术争论往往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立起来,本文则从理论上指出两者是分别代表区域内相对优势、区域外绝对优势的互补关系。实证分析表明,显示性和潜在性比较优势对区域制造业转移均有影响,基于波特竞争优势理论的4个要素和2个变数也同样发挥作用,只是某些变量的估计结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细分行业中略有差异。本文不仅对比较优势、竞争优势非此即彼的理论争鸣提供了新的观点和经验证据,而且对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确定产业分工、增强行业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明之
在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足以支撑再生产运行的条件下,技术进步效用的发挥受制于一定的生产组织方式,更先进的生产组织方式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就较长的周期而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较好地适应了每一次技术革命所诞生的核心技术(群)的需要。在探寻与解释美国制造业领先全球的深层次因素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或产业组织制度变革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才
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植入数字化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的战略选择,会重塑企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格局。本文以动态能力为基础,将组织韧性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中介机制,引入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条件。通过对全国425份制造型企业调研数据研究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均具有正向影响;(2)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和组织韧性、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3)组织韧性正向作用于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同时,不仅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竞争优势重构之间关系,而且还中介了数字化转型和环境动态性对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共同作用。尝试使用最低样本量和潜变量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检验,结论仍然稳健。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中国本土情境下组织韧性研究成果,揭示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竞争优势重构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从动态能力视角来理解数字化转型如何引领企业竞争优势重构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求生
日本制造业企业的成功经营在日本经济迅猛发展时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低成本、交货期的短期化,成为其竞争优势,而这主要源于和谐的企业文化、优秀的员工队伍和高度的综合技术体系、经营管理机制。由此探讨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经营和改革所带来的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查平 胡琴芳
制造业服务化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重构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受到学界高度关注,但对于以生产制造为主导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应如何成功构建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企业在竞争优势构建中需要具备哪些关键资源或能力等问题,现有研究鲜有涉及。鉴于此,以我国三家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制造业企业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内外部关键因素,构建以"企业关键资源—企业独特能力—企业竞争优势"为框架的概念模型。研究发现,支持制造业服务化提供物开发与提供的内外软性无形关键资源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基础,而基于企业这些内外部关键资源衍生的能够支持客户特定情境服务需求的企业独特能力是成功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的关键,即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储备和培植以具有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的软性无形资源为主的内外部关键资源,而且要强化基于关键资源的企业独特能力的开发和培育。此外,组织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层两个不同组成部分服务导向价值观的秉持对作用于制造业服务化战略竞争优势构建的企业独特能力有正向调节影响作用,即管理层和员工层秉持的服务导向价值观正向调节影响企业独特能力的强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曲玥 都阳
文章结合汇总数据和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微观数据,全面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在面临工人工资上涨冲击时,其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变化。发现在2004年之前,总体上看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化解了工资的上涨,单位劳动力成本始终下降。而在2004年后,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轨迹开始分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而非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劳动力成本依然下降。因此,中国制造业未来的竞争优势需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来带动。
关键词:
制造业 竞争优势 单位劳动力成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恒梅 王曼莹
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构建新的竞争优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向客户提供成套解决方案或集成服务获得价值增值进而提升竞争力。尽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来降低制造业服务化市场准入门槛,但仍存在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延伸度不足、服务在价值链的比重较低、难以协调个性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效率、中低端制造业企业提供附加服务的动力不足、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持续发展动力等问题。为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定制造业企业的转型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震 张宏
构建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对OFDI促进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机理进行阐述,利用面板GMM方法从实证角度验证OFDI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装备制造业OFDI通过提升生产效率、增强国内外需求匹配度、扩大产业开放程度以及增强相关产业协同性四条路径促进国际竞争优势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震 张宏
以无偏性假设为起点,构建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证明OFDI为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升级的内生性因素;随后放松无偏性假设,即在有偏性假设下,分别构建完全信息的静态及动态博弈模型,对OFDI的内生性作用加以证明;最后放松完全信息假设,构建有偏性、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完成OFDI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的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选择OFDI,且快于竞争对手选择OFDI,可获取先动优势,提升其国际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