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5)
- 2023(13439)
- 2022(11278)
- 2021(10465)
- 2020(8915)
- 2019(20604)
- 2018(20084)
- 2017(38901)
- 2016(21108)
- 2015(24066)
- 2014(24217)
- 2013(23904)
- 2012(22122)
- 2011(19927)
- 2010(19748)
- 2009(18175)
- 2008(18180)
- 2007(16252)
- 2006(13601)
- 2005(12159)
- 学科
- 济(94305)
- 经济(94214)
- 管理(66202)
- 业(62717)
- 企(51685)
- 企业(51685)
- 方法(50018)
- 数学(44898)
- 数学方法(44434)
- 财(24938)
- 农(24047)
- 中国(21876)
- 业经(18716)
- 学(17982)
- 贸(17716)
- 贸易(17700)
- 易(17197)
- 务(16775)
- 财务(16731)
- 财务管理(16689)
- 制(16439)
- 企业财务(15923)
- 农业(15649)
- 地方(15589)
- 融(14281)
- 金融(14277)
- 银(13953)
- 银行(13913)
- 理论(13590)
- 和(13210)
- 机构
- 大学(310800)
- 学院(308781)
- 济(131710)
- 经济(129197)
- 管理(124896)
- 理学(108412)
- 理学院(107363)
- 管理学(105573)
- 管理学院(105023)
- 研究(98653)
- 中国(76410)
- 京(64039)
- 财(59996)
- 科学(58635)
- 农(51503)
- 财经(48818)
- 所(48448)
- 中心(47603)
- 业大(46549)
- 江(44941)
- 经(44568)
- 研究所(43855)
- 经济学(41253)
- 农业(40704)
- 北京(39606)
- 经济学院(37485)
- 范(37413)
- 师范(36990)
- 财经大学(36697)
- 院(35418)
- 基金
- 项目(210670)
- 科学(167289)
- 基金(156463)
- 研究(150539)
- 家(136397)
- 国家(135350)
- 科学基金(117615)
- 社会(97435)
- 社会科(92583)
- 社会科学(92556)
- 基金项目(82358)
- 省(80993)
- 自然(77637)
- 自然科(75918)
- 自然科学(75897)
- 自然科学基金(74591)
- 教育(70785)
- 划(68650)
- 资助(65320)
- 编号(59718)
- 部(48019)
- 成果(47373)
- 重点(47213)
- 发(43978)
- 创(43656)
- 教育部(41645)
- 科研(41055)
- 国家社会(41016)
- 创新(40903)
- 课题(40378)
共检索到442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钟真
当前生鲜乳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困境与没有全面理解质量安全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治理措施缺乏针对性有关。研究表明,生鲜乳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交易类型作为奶业发展模式的两个重要方面对生鲜乳质量安全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生产组织方式更突出地影响生鲜乳品质,而市场交易类型更突出地影响生鲜乳安全。因此,在将生鲜乳质量安全细化为生鲜乳品质和安全的视角下,取消小规模散养和取缔个体私营奶站并不是提高生鲜乳品质和安全的根本途径,而通过发展规范的奶农专业合作社或许是改进生鲜乳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交易类型以实现生鲜乳品质提升和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陈淑芬
产品质量安全与数量产出同样存在规模经济问题,质量安全水平能否有效提高,与其是否具有规模经济有关。本文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成本函数及其弹性的估计模型,并以奶业为例对上述判断进行了分析。基于奶牛养殖户(场)的抽样调查数据对生鲜乳质量安全和数量产出两种成本弹性的估算结果表明,在当前的要素市场和政策环境下,生鲜乳质量安全是规模不经济的,故奶业生产总体上缺乏提高质量安全水平的经济激励;而生鲜乳的数量产出却具有规模经济,所以,扩大奶业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这为解释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上不易提高,并且其困难程度要远大于农产品产量的增长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据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欣然 陈志钢 孔祥智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积极推行规模化养殖政策,试图通过转变小规模散养的生产方式来实现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有效提升。根据结构(S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分析范式,本研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生鲜乳生产结构、养殖户安全生产行为和生产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约55%的养殖户从家庭散养转变为养殖小区;2007—2016年之间,约50%的奶农扩大了奶牛养殖总规模;同时约80%的奶农在2007—2016年缩小了成年母牛养殖规模。大规模养殖户和家庭牧场采纳了更多的质量安全标准措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更高。奶农的净收益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增加;家庭牧场比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净收益高。基于此,本研究为政策推进奶牛规模化养殖和转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莉侠 刘刚
本文通过上海市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搜寻行为调查,考察了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需求状况及影响消费者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搜寻的因素。结果显示,消费者获得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来源主要是媒体信息,最信任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渠道是政府职能部门发布的信息。消费者的学历、婚姻状况、对营养的关注度、食品安全形势等变量均对生鲜食品质量安全信息搜寻产生显著影响。
关键词:
消费者 生鲜食品安全 信息搜寻行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英 张越杰
本文利用吉林省346户稻农的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stic模型,对稻农的生产组织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稻农对不同生产组织模式的选择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稻农文化程度、种植规模、专业化程度、同行影响、标准化生产情况、安全稻米溢价、安全稻米认知和禁限化学用品认知因素对他们选择安全稻米生产组织模式有正向影响;稻农年龄以及对稻米安全评价对他们选择安全稻米生产组织模式有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道日娜 乔光华
牛奶分散生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本文从饲料安全、饲养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奶农和中间商机会主义行为等方面,分析了牛奶分散生产的质量安全风险。以乳品安全为主线,阐述了内蒙古奶业牧场园区集中饲养和业主规模化饲养两种新型组织模式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制,并总结了两种新型组织模式对牛奶生产的质量控制及其利益分配,最后提出从产业发展长期看,牛奶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是生产组织模式演进的一个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姜冰 李翠霞
乳制品是人类膳食结构中营养成分较高的食物之一,乳制品质量安全对保证人类身体健康、提升身体素质以及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基于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背景,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分析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对乳业发展的影响,采用国家质检总局和食药监局近15年的抽检数据,探究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根源。结果表明,"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牛奶产量增加滞缓、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速度缓慢、乳制品贸易逆差加大、乳制品消费大幅波动,该事件发生前后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归因也存在差异。事件发生前,导致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原因主要以卫生指标、理化指标、食品添加剂指标和食品标签规范指标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主;事件发生后,经过政府及供应链相...
关键词:
乳制品 质量安全 政府监管 供应链 归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莉 侯云先
乳制品供应链生产模式的选择是影响奶源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基于奶农与乳企的博弈关系,构建演化博弈模型;结果表明,演化均衡策略主要取决于博弈的初始状态及策略选择的额外投入与收益;最后,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奶源质量 乳制品 养殖模式 演化博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刚毅 李翠霞 卢凤君
农产品流通需求主体的质量检验严格程度、检验水平和惩罚力度是供给主体选择质量投机行为的主要因素,供给主体通过获得这些信息进行质量安全投入决策。供给主体较高的质量投入,会使得需求主体降低质量监测成本,转而提高流通技术和流通能力,同时,整个流通体系的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水平得以提升;反之,供给主体较低的质量投入,会使得需求主体提高质量监测成本,转而降低流通技术和流通能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偏低的流通体系。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保证流通上下游主体的信息交互,是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流通 质量信用 成本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青 袁学国
本文通过对我国3个省份消费者的生鲜食品质量认知和安全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购物渠道的选择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密切相关;消费者的家庭收入、受教育水平和所在地的市场发育程度对其认证食品的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尽管消费者对认证食品的质量评价较好,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消费者无法确定食品质量等因素,导致消费者对认证食品没有产生现实的购买力。为此,应加强政府组织对食品质量信息的监管,保证食品认证标准的统一性和真实性。逐步降低认证食品的生产成本和信息传递成本,从而降低认证食品的总体价格水平,增强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购买能力。
关键词:
食品安全 质量信息认知 安全消费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佳升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的8年间,中国政府和业界花费了巨大的人财物力恢复中国乳业。然而迄今为止,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心仍然有待恢复。常识告诉我们,安全的牛奶首先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后来"加工"出来的。但是,中国"生乳"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仍然与奶业的国际标准之间存在有很大差距。缩短这个差距并非单纯的技术检测手段所能奏效,更多地需要依赖于体制和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代云云 徐翔
利用山东省等四省831份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基于农户认知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市场及组织监管对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农户对安全蔬菜生产标准的认识并不准确,大部分农户生产行为不规范;政府对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最大,组织的影响次之,市场的影响最小,且三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在政府、市场及组织的监管措施中,政府的检测力度、市场的责任追溯能力、组织的检测力度对规范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尤为重要。为进一步规范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应同时加强政府、市场及组织对农户的监管。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市场和组织的监管。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 侯云先 梁文卓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奶农与乳制品企业选择生产模式策略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多重演化路径,演化均衡策略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规模化生产模式下生鲜乳收购价格、检测合格的生鲜乳比例、奶农进入规模化养殖小区的生产成本、乳企投资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仿真结果,针对我国生鲜乳生产模式的转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鲜乳生产模式 演化均衡策略 演化博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 侯云先 梁文卓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奶农与乳制品企业选择生产模式策略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多重演化路径,演化均衡策略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规模化生产模式下生鲜乳收购价格、检测合格的生鲜乳比例、奶农进入规模化养殖小区的生产成本、乳企投资规模化养殖小区的成本;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仿真结果,针对我国生鲜乳生产模式的转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鲜乳生产模式 演化均衡策略 演化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能源资源行业境外投资的组织方式选择——一个微观生产组织控制视角的分析
城市消费者生鲜水果线上线下购买方式选择研究——基于二元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云南鲜切花的节日效应研究——基于拍卖市场交易价格的实证分析
家庭农场抑或企业化——中国农业生产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产品内分工的生产组织模式选择——基于中国产业角度的实证研究
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生鲜电商产业组织分析
低碳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评价实证分析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农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基于欧盟生鲜水果进口的实证分析
我国生鲜食品超市业态成长的限制性因素与对策——基于“技术边界线”的实证分析
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及绩效评价——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