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80)
- 2023(17180)
- 2022(14328)
- 2021(13306)
- 2020(11512)
- 2019(26307)
- 2018(26173)
- 2017(49852)
- 2016(27476)
- 2015(31377)
- 2014(31599)
- 2013(31182)
- 2012(28582)
- 2011(25519)
- 2010(26027)
- 2009(24623)
- 2008(25269)
- 2007(23352)
- 2006(20498)
- 2005(18845)
- 学科
- 济(112097)
- 经济(111931)
- 业(107922)
- 管理(104078)
- 企(97426)
- 企业(97426)
- 方法(49559)
- 财(41659)
- 数学(39563)
- 数学方法(39061)
- 农(35006)
- 业经(33914)
- 务(30204)
- 财务(30118)
- 财务管理(30059)
- 制(29676)
- 企业财务(28580)
- 中国(27182)
- 农业(23913)
- 体(21621)
- 技术(21364)
- 理论(21293)
- 地方(20803)
- 划(20229)
- 和(20207)
- 学(20011)
- 策(19214)
- 银(18996)
- 银行(18955)
- 贸(18334)
- 机构
- 学院(398333)
- 大学(393402)
- 济(158757)
- 管理(157681)
- 经济(155040)
- 理学(133216)
- 理学院(131803)
- 管理学(129753)
- 管理学院(128972)
- 研究(126385)
- 中国(102643)
- 京(84181)
- 财(81508)
- 科学(76924)
- 农(69636)
- 所(64606)
- 江(64461)
- 财经(62270)
- 中心(60087)
- 业大(58605)
- 研究所(57600)
- 经(56150)
- 农业(54750)
- 北京(52621)
- 州(50877)
- 范(48098)
- 师范(47555)
- 经济学(46742)
- 院(45754)
- 财经大学(45605)
- 基金
- 项目(252677)
- 科学(198386)
- 研究(185833)
- 基金(181656)
- 家(157177)
- 国家(155742)
- 科学基金(134799)
- 社会(116231)
- 社会科(109993)
- 社会科学(109963)
- 省(101392)
- 基金项目(96177)
- 自然(87818)
- 教育(85950)
- 自然科(85780)
- 自然科学(85757)
- 自然科学基金(84289)
- 划(83410)
- 编号(76422)
- 资助(74433)
- 成果(62389)
- 重点(56231)
- 部(55515)
- 创(54526)
- 发(53204)
- 课题(52964)
- 创新(50303)
- 业(49471)
- 制(49329)
- 科研(48293)
- 期刊
- 济(187656)
- 经济(187656)
- 研究(116056)
- 中国(85079)
- 财(71905)
- 管理(65274)
- 农(64334)
- 学报(59886)
- 科学(55239)
- 大学(45864)
- 农业(43290)
- 学学(43226)
- 教育(41456)
- 融(39430)
- 金融(39430)
- 技术(38586)
- 业经(32026)
- 财经(31895)
- 经济研究(27864)
- 经(27417)
- 业(26942)
- 问题(24226)
- 财会(21966)
- 技术经济(21681)
- 版(19896)
- 会计(19850)
- 现代(19403)
- 贸(18397)
- 商业(18017)
- 理论(17907)
共检索到6148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曦
无论是"国家制造"还是"国家创造",都必须通过实体生产的形式最终实现;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实体经济才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工业4.0战略"的基础是制造水平的提升,如何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升级,持续激发生产线操作员工的能动性是生产管理永恒的主题。本文以G Z公司为样本,对该公司三次绩效管理体系升级进行总结与分析,期望能给当前制造型企业生产线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青年调研组 刘春雨 顾紫明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2012年青年调研组赴科技部、铁道部等行业主管部门和南车集团、北车集团等企业就此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一、主要特点(一)发展具备坚实基础一是行业初步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现已具备较大的机车、客车、货车、城轨地铁车辆生产能力,尤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明 葛继平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既是技术创新,也是管理创新,是技术与管理交融的过程。文章基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的两化融合发展涉及技术、管理、人力的发展及重新组合配置,分析了当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在推进两化融合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两化融合的四个基本目标,并给出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融合 信息化 工业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刘媛
一、轨道交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概述轨道交通是一种快速准时、安全舒适、经济实惠、节能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但轨道交通同时具有前提投资高、技术要求硬、维护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功能定位特殊等特点。因此,轨道交通公司一般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国有企业。经济越发展,轨道交通越重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强化干线铁路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曦
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通过其不断优化内部组织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能力,而有效节约交易费用,不仅是任何一个企业存在的基础,也是在实践中提升经营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轨道交通企业SZ公司为例,通过介绍和分析其多年来三次重大组织架构优化的内容与效果,讨论了交易费用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交易费用节约目标的企业组织架构优化条件。
关键词:
交易费用 企业 组织优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吉宾 韦筠寰 韩玉启
本文应用结构模型化技术构建了影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系统环境要素的多级递阶有向结构模型,对区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的11个影响要素进行了定性评价,为区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时进行分析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装备制造业 系统评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隆佳伶 贺正楚 彭花 曹德
通过Hoover指数等评价方法 ,依据工业总产值、企业数量等评价指标,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企业区域分布三个方面,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区域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区域分布不均衡,按照产业集聚度的高低,产业分布在全国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现象,并且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针对该问题,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力度,强化制造业产业集聚中心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边伟军 解文文 付雯雯
本文以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案例,基于“组合赋能-创新组织演进-创新模式升级-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技术进步”分析框架,探究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创新组织演进经历了创新系统、创新生态系统和创新联合体依次递进的3个阶段;(2)与创新组织演进同步,创新模式实现了从合作创新到协同创新再到融通创新的升级;(3)伴随着创新组织演进和创新模式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经历了技术吸收能力、技术改造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创新能力4个阶段,同时制造能力发展经历了从基础制造能力、国产化能力、整机制造能力到智能制造能力的逐级跃升;(4)产业依托创新系统完成了技术“跟跑”,依托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了技术“并跑”,依托创新联合体则取得了技术“领跑”;(5)创新组织演进是“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组合赋能的结果。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创新组织演进机理研究既能丰富产学研融合创新理论体系,也为其他高端制造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国际封锁提供理论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边伟军 董琪 于龙振 杨晨姊
产业基础能力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其重要性愈发受到业界和学界关注,但是关于产业基础能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现有研究缺口,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链视角,探索制造业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涵、维度及量表。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产业基础能力进行解构,提炼出4个维度的能力,即技术支撑能力、生产组织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产业驱动能力,并开发出相应测量体系。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信效度,可弥补现有研究对产业基础能力测量量表开发的不足,对后续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赛敬 陈群
为了减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轨道交通环境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通过分析轨道交通项目全程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轨道交通项目全程环境管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研究轨道交通全程环境管理的内容,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管理保障体系。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全程环境管理 保障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莉 李博达
20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世界,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方式———全球制造网络发展起来。全球制造网络的本质在于发达国家的国际旗舰企业利用在全球制造网络中的主导地位,抢滩海外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剥削"。本文从分析全球制造网络负面效应入手,探讨中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从技术、结构和市场战略3个方面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继锋 梁晔华 张尚 陈静静
基于文献综合分析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设计变更的主要原因。结合苏州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设计变更的统计,对变更的原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号线有高达93.5%的变更次数和91.2%的变更总额是由设计文件的质量问题引起的;通过有效的设计变更管理措施,2号线的设计变更次数较1号线减少至近1/3,设计变更费用也下降了56.8%。最后,总结苏州轨道交通机电工程的设计变更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控制设计周期、确保设计人员的经验和投入、明确设计专业接口等六个方面。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机电工程 设计变更 管理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游伊博 张腾飞
近年来我国逐渐探索EPC模式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相较于施工总承包,目前的EPC设计管理体系仍不够成熟。结合佛山地铁2号线EPC实践经验,在介绍EPC模式下轨道交通项目设计管理工作特点、组织架构、职责的基础上,从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全面组织与协调、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等方面,总结提炼EPC设计管理重点及具体措施,强调通过资源整合、管理提升体现工程总承包价值,期望为轨道交通项目EPC设计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EPC模式 设计管理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永军 丁琦 刘家海
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现状,以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为例,建立动态监控三级质量检测体系、精细化的检测管理、严格的程序控制、动态的质量检测数据库等,以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质量检测 检测体系 动态监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永军 丁琦 刘家海
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现状,以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为例,建立动态监控三级质量检测体系、精细化的检测管理、严格的程序控制、动态的质量检测数据库等,以保证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质量检测 检测体系 动态监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