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37)
2023(12705)
2022(10432)
2021(9463)
2020(8005)
2019(18319)
2018(18134)
2017(34580)
2016(19217)
2015(22017)
2014(22381)
2013(21984)
2012(20597)
2011(18788)
2010(18976)
2009(17982)
2008(18099)
2007(16724)
2006(14832)
2005(13516)
作者
(59266)
(49478)
(49415)
(47250)
(31496)
(23894)
(22592)
(19278)
(18981)
(17732)
(16882)
(16642)
(15986)
(15842)
(15776)
(15578)
(15128)
(14650)
(14530)
(14250)
(12435)
(12275)
(12269)
(11517)
(11417)
(11135)
(11046)
(10987)
(10156)
(10113)
学科
(83670)
经济(83491)
(51684)
管理(51148)
(42252)
企业(42252)
方法(37210)
数学(29974)
数学方法(29658)
(24585)
中国(24279)
(21714)
(20446)
业经(20143)
理论(16265)
农业(16117)
(15395)
地方(15193)
(14940)
(14103)
贸易(14099)
(13634)
(12619)
金融(12613)
(12521)
银行(12467)
(11926)
财务(11891)
(11877)
财务管理(11856)
机构
大学(292505)
学院(286470)
(117314)
经济(114783)
研究(104569)
管理(104410)
理学(89557)
理学院(88449)
管理学(86738)
管理学院(86235)
中国(77104)
科学(65895)
(63391)
(55935)
(55228)
(54669)
研究所(50312)
中心(46653)
业大(45307)
(44573)
农业(44320)
财经(43281)
北京(40285)
(40095)
师范(39618)
(39320)
经济学(37128)
(36651)
(34813)
经济学院(33360)
基金
项目(187416)
科学(145855)
基金(135429)
研究(134059)
(120984)
国家(119641)
科学基金(99613)
社会(85724)
社会科(80060)
社会科学(80030)
(71997)
基金项目(70670)
自然(64277)
自然科(62747)
自然科学(62721)
教育(62173)
(62095)
自然科学基金(61644)
资助(55358)
编号(54300)
成果(46235)
重点(43206)
(42046)
(40612)
(38027)
课题(37812)
科研(36381)
教育部(35554)
创新(35529)
国家社会(35335)
期刊
(133516)
经济(133516)
研究(86129)
中国(59379)
学报(53049)
(51440)
科学(46465)
(43380)
大学(39382)
管理(38418)
学学(36763)
农业(34532)
教育(34039)
(23949)
金融(23949)
技术(23448)
财经(22104)
经济研究(21448)
业经(20136)
(19194)
(19116)
问题(17983)
(16237)
图书(15752)
技术经济(14076)
(14020)
世界(13617)
业大(13221)
科技(12753)
理论(12729)
共检索到434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高泽华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社会化的相关论述较之前研究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梳理。对生产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特征、作用、发展趋势、与经典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关系,及其特征和趋势的形成原因和判断依据等方面进行总结和阐释。初步提出了生产社会化理论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重点阐述了生产社会化趋势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生产社会化如何通过企业分工协作和社会分工协作两种形式、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化生产组织的规模结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形成与演变。最后结合时代发展,认为经典作家们对于生产社会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及其分析方法在当下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高泽华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社会化的相关论述较之前研究进行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梳理。对生产社会化的主要内容、特征、作用、发展趋势、与经典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形成的关系,及其特征和趋势的形成原因和判断依据等方面进行总结和阐释。初步提出了生产社会化理论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框架,重点阐述了生产社会化趋势形成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生产社会化如何通过企业分工协作和社会分工协作两种形式、社会化的劳动过程与社会化生产组织的规模结构两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形成与演变。最后结合时代发展,认为经典作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罗丙志  
如同经济学家G·哈佰勒所言,“我们生活在一体化的时代”。的确,一体化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所注目的焦点。西方经济学家对一体化的研究已有许多学说问世,但由于理论界长期以来一直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这一领域,所以,以马克思主义原理去对这一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几乎仍是空白。本文在研究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后对经典作家的一体化思想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分析。
[期刊] 求索  [作者] 陈金龙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纪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至八九十年代。借助经典作家纪念,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理论来源,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构成,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阐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诠释列宁主义主要理论,经典作家纪念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桥梁和载体。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近来,理论界在讨论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中。涉及到“剥削”问题。见解很不一致,有人说:剥削“指的是一种应当否定的负面社会现象,尤其是在我国,确认某人存在剥削,几乎等于宣判了该人政治上的死刑”。有人说:过去认为“一切非劳动的报酬都是对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剥削,因而是不道德的,应当受到谴责。可是按照生产要素创造价值论,就不能说存在剥削”。有的虽承认剥削,只是指在劳动力价值以下给付工资或以其他非法手段获取收入。有的学者持相反意见。讨论中事实上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怎样看待“剥削”问题和怎样认识我国现实经济中的实际情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新光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既要研究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问题,又要研究资本农业的形成机制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建超  
共享发展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主旨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提出"共享发展"的概念,但其在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过程说明,共享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体是社会全体成员;共享发展的前提是消灭私有制,社会形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享发展的路径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分配形式是从按劳分配逐步向按需分配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丽  
马克思、恩格斯所主张的"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他们既不赞同,但也不彻底否定,并认为它的消灭需要必要的物质前提。列宁创造性地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消灭私有制"理论,他所主张的"利用私有制"、"发展私有制"的思想开启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之门。在如何对待私有制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发生过较大转变,由"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到"消灭资本主义再搞资本主义"再到让其"彻底绝种"。邓小平立足于当代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科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培永   翁乐苗  
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誉  袁淳  
社会制度及其相应的政策实施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地位。经典作者从唯物史观的立场深刻阐明,只有奠基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人类追求共享发展提供先决社会条件。同时,他们又理性地指出必须把这一条件与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以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起来,对具体的政策实施体系做出合理安排,充分体现公共制度的公平性、导向性和效率性,推动共享不断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趋近。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共享发展思想中的制度意蕴,对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理念,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享发展的制度逻辑和政策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指导价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遵杰  吴张玲琳  
中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本是各有分殊的,但法治、契约、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难题是每种社会形态都必须面对的。脱胎于中世纪的西方社会较早地应对了法治、契约等课题,促使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但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封建专制皇权与士绅共同压榨小农的社会结构上。我们在市民社会未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需要重温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的深刻见解,并探索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以上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吴遵杰  吴张玲琳  
中西方社会的历史发展本是各有分殊的,但法治、契约、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难题是每种社会形态都必须面对的。脱胎于中世纪的西方社会较早地应对了法治、契约等课题,促使市场经济大力发展,但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表现并不令人满意。中国传统社会建立在封建专制皇权与士绅共同压榨小农的社会结构上。我们在市民社会未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需要重温经典作家对社会形态的深刻见解,并探索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和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以上难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姚晓红  郑吉伟  
在西方现代绿色思潮中,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生态批判彰显出独特性。他们通过对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反思,开启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生态批判的理论前提。重点围绕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生产方式、技术利用方式等,他们多维度透视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与生态原则的内在冲突。在对资本再生产发展趋势进行研判的过程中,他们既肯定资本积累一定限度内暂缓生态危机的能力,同时又对生态资本主义予以否定。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既有合理因素,又有其不容忽视的内在缺憾,正确认识和评价这一思想对我国生态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