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28)
- 2023(6545)
- 2022(5359)
- 2021(5040)
- 2020(4157)
- 2019(9711)
- 2018(9243)
- 2017(17869)
- 2016(9306)
- 2015(11062)
- 2014(10391)
- 2013(10833)
- 2012(10301)
- 2011(9581)
- 2010(9163)
- 2009(8564)
- 2008(8377)
- 2007(6955)
- 2006(5989)
- 2005(5410)
- 学科
- 济(52277)
- 经济(52234)
- 方法(28591)
- 数学(27192)
- 数学方法(27118)
- 管理(26615)
- 业(26516)
- 企(18165)
- 企业(18165)
- 中国(15417)
- 农(13623)
- 贸(12471)
- 贸易(12466)
- 易(12244)
- 财(10752)
- 农业(9009)
- 业经(8538)
- 融(7758)
- 金融(7758)
- 制(7752)
- 银(7325)
- 银行(7324)
- 行(7088)
- 环境(7042)
- 出(7011)
- 地方(6594)
- 关系(6465)
- 发(6222)
- 学(6191)
- 务(5891)
- 机构
- 大学(144620)
- 学院(140853)
- 济(77094)
- 经济(76333)
- 管理(56070)
- 研究(52680)
- 理学(49148)
- 理学院(48698)
- 管理学(48315)
- 管理学院(48053)
- 中国(42664)
- 财(31893)
- 京(30152)
- 经济学(26804)
- 科学(26686)
- 财经(26678)
- 所(25167)
- 经(24887)
- 经济学院(24454)
- 中心(23275)
- 研究所(22994)
- 农(22819)
- 财经大学(20382)
- 北京(19312)
- 院(18493)
- 业大(18463)
- 农业(18022)
- 江(17621)
- 经济管理(16937)
- 科学院(16232)
- 基金
- 项目(96334)
- 科学(78498)
- 基金(76249)
- 研究(70771)
- 家(66714)
- 国家(66285)
- 科学基金(57029)
- 社会(51040)
- 社会科(48866)
- 社会科学(48860)
- 基金项目(38889)
- 自然(34204)
- 自然科(33484)
- 自然科学(33476)
- 自然科学基金(32984)
- 资助(32481)
- 省(31807)
- 教育(31580)
- 划(28078)
- 编号(24963)
- 部(24629)
- 国家社会(24010)
- 中国(22926)
- 教育部(21862)
- 重点(21736)
- 发(20799)
- 人文(20479)
- 成果(19960)
- 创(19822)
- 大学(19046)
共检索到2054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畅倩 邓悦 赵敏娟
在中国大力扶持和推进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业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系统评估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焦粮食安全数量目标与环境目标两个维度,从农户是否参与外包、农户的外包横向参与度与农户的外包纵深参与度三个层面,理论剖析生产环节外包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逻辑机理,并使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21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和CM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从三大主粮的总体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有助于中国粮食安全数量目标的实现,但不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环境目标的达成。在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从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分样本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多维影响在玉米和水稻生产中仍较为稳健,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从黑龙江、河南和湖南的分样本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多维影响在三大粮食主产省均较为稳健。目前,从服务视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约束暂未成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仍需进一步推动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与完善,鼓励并引导外包供给主体的绿色生产导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畅倩 邓悦 赵敏娟
在中国大力扶持和推进生产环节外包服务业发展的现实背景下,系统评估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聚焦粮食安全数量目标与环境目标两个维度,从农户是否参与外包、农户的外包横向参与度与农户的外包纵深参与度三个层面,理论剖析生产环节外包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逻辑机理,并使用中国粮食主产区1211户农户的抽样调查数据和CMP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从三大主粮的总体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有助于中国粮食安全数量目标的实现,但不利于中国粮食安全环境目标的达成。在解决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从玉米、小麦和水稻的分样本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多维影响在玉米和水稻生产中仍较为稳健,但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并不明显;从黑龙江、河南和湖南的分样本估计来看,生产环节外包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多维影响在三大粮食主产省均较为稳健。目前,从服务视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约束暂未成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仍需进一步推动生产环节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与完善,鼓励并引导外包供给主体的绿色生产导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畅倩 蔡瑜 赵敏娟
生产环节外包已成为中国农业无法逆转的发展趋势,研判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关系对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碳排放纳入非期望产出的核算框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中国粮食主产区1 208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测算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剖析生产环节外包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均值略高于“及格线”水平,不同地区与不同作物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存在差异。(2)总体来看,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之间存在稳健的“U”型关系;分区域、分作物的研究结果也大多肯定了“U”型关系的成立,但对于湖南地区和小麦生产而言,上述“U”型关系并不明显,且聚焦玉米生产,生产环节外包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之间仅表现出显著的负向线性关系。目前,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违背农业绿色发展的现象,相关政府部门仍需加强对提高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重视,并助推中国粮食生产跨越生产环节外包引发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低谷。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能力 粮食安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扬
粮食主产区是粮食的主要生产区和粮食提供的源泉地,但农业弱质性和比较收益低等原因造成主产区粮农收入低,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是政策的必然选择。确保理性粮农的收入不低于非农产业的收益是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的政策目的。但目前,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反哺性补偿政策存在着补偿效率低等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建立粮食主产区内生性补偿机制,做到"硬投入"与"软投入"补偿并重,政策公平与效率并举,体制机制与市场机制补偿相结合。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补偿机制 内生性补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本文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及地位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假设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是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用实证对理论分析和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粮食安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仁元
近年来,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由于受粮价下跌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年以来,由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洁蓉 何蒲明
本文从粮食主产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作用及地位出发,阐述了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假设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是粮食产量的影响机制和渠道,再用实证对理论分析和模型假设进行验证,并提出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相关对策建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利益补偿 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璐 胡月 韩学平 郭翔宇
研究目的:通过量化对比分析,系统认识主产区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贡献的具体表现及程度,客观分析其经济发展困境及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因,为国家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完善补偿机制提供数据参考。研究方法: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多视角的量化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粮食生产地位、粮食增产贡献率、省均及人均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比较贡献度等方面,粮食主产区均明显高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但是,粮食主产区在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等方面明显落后,存在着粮食生产越多越吃亏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伟 黄宜
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AEE)的影响对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和农业资源错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过去的农业生态效率会影响当期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2)粮食主产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资源错配,地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省份资源错配程度呈下降态势;(3)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负面影响,在替换不同的资源错配衡量指标及增加控制变量后,结果仍稳健;(4)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高低及资源错配方向的不同也会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伟 黄宜
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AEE)的影响对实现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在测算农业生态效率和农业资源错配指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考察期内,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农业生态效率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过去的农业生态效率会影响当期的农业生态效率水平;(2)粮食主产区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资源错配,地区间差异显著,大部分省份资源错配程度呈下降态势;(3)农业资源错配对农业生态效率存在负面影响,在替换不同的资源错配衡量指标及增加控制变量后,结果仍稳健;(4)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的高低及资源错配方向的不同也会对估计结果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海平 吕晞
文章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1980—2013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它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增长效益及构成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我国部分粮食主产省存在着粮食产量增长潜能降低、粮食主体功能地位削弱以及粮食结构"去口粮"化的严峻形势。新的增长性作物尽管产量已居主导地位,但增量结构优势不突出。粮食主产区间的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粮食产能缺乏持续的稳定性,相对于粮食结构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粮食产能的制约影响更大。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动态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朱勤勤
本文基于区域粮食调出运用FSP模型测算了1985-2015年间粮食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并对其时空属性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内部发生了重大变迁,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地位以及粮食外调贡献经历了分化重组,形成了新的粮食安全格局。2015年粮食主产省(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达95%,但动态来看粮食安全贡献度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趋势,并存在个别省(区)周期性波动异常、农业资源与粮食安全地位错配和偏离等较为突出的粮食安全隐患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优化农业资源、建立产区间的联动机制、强化粮食风险时空监测及防控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贡献度 粮食主产区 空间分异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利国 王慧芳
主产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稳住了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安全的大局。文章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情况,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历史演变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