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6)
- 2023(11734)
- 2022(9630)
- 2021(8407)
- 2020(7176)
- 2019(15851)
- 2018(15643)
- 2017(30887)
- 2016(16143)
- 2015(17725)
- 2014(17667)
- 2013(18044)
- 2012(16781)
- 2011(14819)
- 2010(15259)
- 2009(14639)
- 2008(14612)
- 2007(13239)
- 2006(11984)
- 2005(11323)
- 学科
- 济(98001)
- 经济(97913)
- 业(79377)
- 企(71938)
- 企业(71938)
- 管理(64951)
- 方法(35987)
- 业经(28771)
- 数学(27900)
- 数学方法(27749)
- 财(26492)
- 农(25024)
- 地方(20050)
- 务(20032)
- 财务(20020)
- 财务管理(20002)
- 农业(19064)
- 中国(18951)
- 企业财务(18819)
- 制(17060)
- 技术(16790)
- 策(14573)
- 和(14459)
- 学(14130)
- 划(13755)
- 体(13570)
- 贸(13119)
- 贸易(13110)
- 理论(13067)
- 易(12682)
- 机构
- 学院(248287)
- 大学(242847)
- 济(120430)
- 经济(118342)
- 管理(99806)
- 理学(85124)
- 理学院(84325)
- 管理学(83396)
- 研究(82984)
- 管理学院(82916)
- 中国(66182)
- 财(54249)
- 京(49677)
- 科学(47160)
- 农(43011)
- 财经(42922)
- 所(42529)
- 经(38927)
- 江(38736)
- 研究所(38020)
- 经济学(37874)
- 中心(37112)
- 业大(34180)
- 经济学院(33868)
- 农业(33569)
- 财经大学(31500)
- 北京(31084)
- 州(30122)
- 商学(29229)
- 商学院(28956)
- 基金
- 项目(156354)
- 科学(125089)
- 基金(116791)
- 研究(113325)
- 家(101224)
- 国家(100334)
- 科学基金(87894)
- 社会(77437)
- 社会科(73627)
- 社会科学(73609)
- 省(60960)
- 基金项目(60939)
- 自然(55250)
- 自然科(54065)
- 自然科学(54048)
- 自然科学基金(53224)
- 划(48914)
- 教育(48563)
- 资助(47633)
- 编号(42964)
- 业(36515)
- 创(35312)
- 发(34823)
- 部(34521)
- 重点(34485)
- 成果(33798)
- 国家社会(33310)
- 创新(32202)
- 性(30051)
- 人文(29989)
- 期刊
- 济(143590)
- 经济(143590)
- 研究(75605)
- 财(46552)
- 中国(45686)
- 管理(43274)
- 农(40161)
- 学报(34165)
- 科学(33326)
- 农业(27622)
- 大学(26448)
- 学学(25561)
- 融(24015)
- 金融(24015)
- 经济研究(23858)
- 财经(23169)
- 技术(22893)
- 业经(22563)
- 经(20208)
- 问题(17904)
- 技术经济(17177)
- 业(17135)
- 世界(14333)
- 贸(13962)
- 现代(12992)
- 统计(12835)
- 商业(12710)
- 财会(12559)
- 经济管理(12351)
- 教育(12122)
共检索到384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刚 李超
本文在一个均衡框架下重新构建了产业部门生产率增长对部门价格增长及名义产出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通过产业部门的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是否存在价格攀升过快的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和部门产出增长走向停滞的问题。结果表明,生产率增长缓慢的产业部门价格攀升过快的"成本病"问题在所有行业普遍存在,但行业间具有异质性特征。部门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尽管抑制作用会通过提高价格这一中介变量增加产出而有所缓解,但是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的净效应显著为负。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警惕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部门价格攀升过快,但也不必过分忧虑因大力倡导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使得本部门价格下滑过快、劳动力流失而面临增长停滞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宗彪
基于异质性企业的内生技术选择视角和世界投入产出表的大样本数据,考察了国际服务贸易成本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更低的贸易成本与更高的生产率及更快的生产率增长相联系,且该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性服务部门,但服务贸易成本下降的效应系数远远低于商品部门;对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其双边贸易成本下降并未带来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增长的提升,而商品部门的表现与跨国经验结果一致,我们将该现象称为"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的生产率效应悖论",并对此提出3种可能的解释。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畅 吴立力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及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的增长情况,通过离差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行业异质性及趋势进行考察。结果表明:2004—2013年长江经济带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技术效率为-0.8%,技术进步率为-1.7%,其发展主要靠要素驱动,非效率提升;流通业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增长平均差异程度分别为-0.018 7、-0.020 1、-0.008 4,行业异质性明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景华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中国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进行测算;根据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对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及来源进行分解,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环境约束下不同服务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变动不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7个行业表现出环境友好的属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近年来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行业差异在缩小,行业间差异是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行业差异的主要来源;服务业各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呈现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生产性服务业的收敛速度最慢。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雷小清
本文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对1980-2003年部分OECD国家的服务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进行了贡献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技术(ICT)资本加深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远高于对制造业的贡献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落后于制造业的主要根源在于全要素生产率。ICT不能完全根治"成本病",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服务业"成本病"。
关键词:
成本病 信息和通信技术 生产率 服务业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斯婕 张萃
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切入,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城市生产率效应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基于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仅通过自身来对城市生产率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其他有着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和技术关联的其他行业生产率影响,来对城市总体生产率产生影响。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及其六个细分行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但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显然与各子行业的特性差异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发生的结构转变,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服务业比率上升和制造业比率下降。文中的计量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要高于消费性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低于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这意味着,当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上升时,有可能由于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较低而拉低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为提高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适当降低生产性服务业的税率和税负是必要的。"营改增"之后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以不超过12%为宜。如果要进一步减轻生产性服务业的税负,则可以考虑其增值税税率不超过10%,甚至更低。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薇 彭丽
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算我国服务业整体及其14个细分行业2005—2015年间的碳生产率,并实证检验影响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服务业整体的碳生产率呈持续波动增长趋势,技术进步的提升是服务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主导力量;同时,碳生产率呈现生产性服务业高于生活性服务业的行业异质性;服务业的行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研发投入强度是驱动行业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服务业碳生产率 异质性 GML指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胡宗彪
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TFP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效率改进,进入21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但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同时,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与工业(制造业)行业对比,服务业TFP增长是滞后的。2010年与1991年相比,T...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崔敏 魏修建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测度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生产率及技术状况,采用DFA分析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及各行业发展异质性。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目前推动我国服务业向集约化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技术效率的改进是主导TFP变化的核心因素;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对产值贡献度较大,并且其技术效率要高于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化存在明显异质性,新型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形成和不断发展,消费资料型服务发展逐渐壮大。
关键词:
服务业 随机前沿 结构异质 动态因子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文章基于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长江经济带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绝对趋同、俱乐部趋同、条件趋同三个方面对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进行β趋同检验,分析其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技术效率是TFP增长的主要源泉;长江经济带服务业TFP区域差异性特征显著,但增长呈现出长期收敛趋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谭砚文 温思美 汪晓银
本文应用美国、日本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对鲍莫尔两部门非均衡增长模型进一步拓展证明,两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关性较差,部分原因在于目前中国农业部门还是一个技术相对"停滞"的部门。大力发展服务业以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提高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是工业化初级阶段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也应该是未来中国步入后工业化时期一项长期的政策取向。
关键词:
服务业 劳动生产率 非均衡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