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37)
- 2023(19672)
- 2022(16586)
- 2021(15522)
- 2020(13109)
- 2019(29968)
- 2018(29334)
- 2017(55828)
- 2016(30618)
- 2015(34040)
- 2014(33599)
- 2013(33651)
- 2012(30901)
- 2011(28098)
- 2010(27868)
- 2009(26064)
- 2008(26195)
- 2007(23086)
- 2006(20391)
- 2005(18554)
- 学科
- 济(129928)
- 经济(129775)
- 业(104997)
- 管理(97193)
- 企(92908)
- 企业(92908)
- 方法(58915)
- 数学(47714)
- 数学方法(47253)
- 财(38092)
- 农(36959)
- 业经(35792)
- 中国(34300)
- 贸(31038)
- 贸易(31023)
- 易(30168)
- 学(27558)
- 务(25860)
- 财务(25790)
- 财务管理(25755)
- 农业(25577)
- 制(24934)
- 企业财务(24428)
- 理论(23623)
- 技术(22813)
- 地方(22083)
- 和(21907)
- 划(19863)
- 策(19654)
- 银(19274)
- 机构
- 大学(450094)
- 学院(448400)
- 济(186947)
- 经济(183437)
- 管理(173649)
- 研究(153772)
- 理学(149702)
- 理学院(148049)
- 管理学(145671)
- 管理学院(144867)
- 中国(116553)
- 京(96218)
- 科学(95406)
- 财(85801)
- 农(80632)
- 所(78833)
- 研究所(71981)
- 财经(69118)
- 业大(69114)
- 中心(67149)
- 江(65395)
- 农业(63826)
- 经(63050)
- 北京(60681)
- 经济学(57431)
- 范(56624)
- 师范(55995)
- 院(55009)
- 州(52467)
- 经济学院(51835)
- 基金
- 项目(299274)
- 科学(234662)
- 基金(218999)
- 研究(214123)
- 家(193454)
- 国家(191825)
- 科学基金(163253)
- 社会(137201)
- 社会科(130106)
- 社会科学(130073)
- 基金项目(115111)
- 省(114828)
- 自然(106647)
- 自然科(104176)
- 自然科学(104145)
- 自然科学基金(102363)
- 划(97295)
- 教育(96844)
- 资助(90449)
- 编号(84482)
- 成果(68421)
- 重点(67408)
- 部(66373)
- 发(63499)
- 创(63398)
- 创新(58774)
- 课题(58224)
- 科研(57587)
- 国家社会(57335)
- 教育部(56511)
- 期刊
- 济(204881)
- 经济(204881)
- 研究(134000)
- 中国(82057)
- 学报(77486)
- 农(73726)
- 科学(69174)
- 财(68083)
- 管理(66559)
- 大学(57954)
- 学学(54965)
- 农业(50776)
- 教育(43759)
- 融(37947)
- 金融(37947)
- 技术(36704)
- 财经(35811)
- 经济研究(33565)
- 业经(33014)
- 经(30900)
- 业(29341)
- 问题(27854)
- 贸(26743)
- 技术经济(23291)
- 国际(22908)
- 版(22247)
- 世界(21434)
- 科技(21367)
- 现代(20663)
- 图书(20052)
共检索到663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邵莹 刘海洋
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建立与不断发展,基于生产率异质性研究企业出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提出数理模型来分析生产率对出口的决定机制,再通过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检验企业生产率对其出口决策以及出口规模的影响。结论认为:生产率的提高会使企业更具有能力选择出口,但是在自由决定进入国内市场以及出口市场时,企业未必会因为生产率的提高而选择出口;对于全体样本,实证检验认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行为是负相关的,对于出口企业样本,实证检验也认为企业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是负相关的。这样可以看出,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更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生产率 出口决策 出口规模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倩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出口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出口企业的生产类型仍然以单一加工企业为主,出口产品的产值较低,中国企业出口的全要素生产率处在较低水平,很难与大国竞争。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出口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关键词:
新新贸易理论 出口 全要素 生产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宜红 林发勤
本文通过我国2005年工业普查的企业数据,对Melitz(2003)的异质企业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主要检验企业要素生产率、企业所有制形式、企业所处区域和企业要素比率等因素对我国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率越高越容易出口;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容易出口。关于企业要素比率的结论是,从整体来看,企业要素比率的作用不确定,这说明了我国出口不再仅仅依赖丰裕的劳动禀赋,出口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分行业的检验结果显示,在一些资本密集性的企业,资本与劳动比率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的出口,表明我国部分资本密集型企业也具有出口竞争力。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戴觅 余淼杰 Madhura Maitra
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在特定行业与所有制中低于非出口企业,存在"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本文通过对2000—2006年企业—海关数据的分析表明,这一现象完全是由中国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导致的。在中国,近20%的出口企业完全从事加工贸易,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低10%~22%。剔除加工贸易企业的影响就能使我们回到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传统结论中。本文说明区分加工与非加工贸易企业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出口企业的表现至关重要。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曹驰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红军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是影响企业出口的两个重要因素,因而凡是影响企业生产率和出口沉没成本的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出口产生影响。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将影响企业出口的因素具体拓展为: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年龄、企业的劳动力结构、国内市场的竞争状况、企业的地理位置和产业集聚水平等。要扩大出口企业数量和企业出口规模,应对这些影响企业出口的具体因素采取相应的针对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文星 朱丽霞
依据新新贸易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数据包络法测算异质性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研究其对出口率以及出口选择的作用机理。据测算,我国在2005年后出现向"生产率悖论"转化的趋势;并且,用最小二乘回归和逻辑回归对全国、行业以及省际数据的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悖论的普遍性。基于此,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分析思路,指出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悖论"根本上是由企业技术和制度的路径依赖所致,具体表现为企业出口决策的自增强效应,以及政策、市场环境等非经济因素对企业出口所造成的外部冲击。文章进一步指出寻找路径依赖的扭转点以解除低效率锁定需要企业和国家政策多方面的努力。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全要素生产率 出口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建萍 辛大楞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通过对Melitz和Redding(2015)分析框架的拓展,揭示了"出口生产率悖论"条件下一国的贸易利益。即使出口企业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贸易开放也显著提高了行业平均生产率水平和一国总贸易利益,但是在"Melitz情形"下的总贸易利益大于"悖论情形"。我们通过对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统计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出口-生产率关系的多元情形对中国贸易利益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发现,显著悖论行业内企业是否出口的决策可能成为抑制中国贸易利益持续提升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鹏豪 王保双
笔者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面板数据,分别考察了出口贸易对内外资企业和不同行业类别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对内外资企业的实证研究中,出口交货值每增加1%,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平均会提高0.27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的生产率则提高了0.284个百分点;出口贸易对纺织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的边际贡献较大,分别为0.299%和0.303%,而出口贸易对通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制造业等行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和转变出口增长方式。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金祥荣 胡赛
文章在Melitz(2003)的基础上,将融资约束引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进而研究不同贸易方式中企业出口比重变化在融资约束和企业生产率上的差异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资约束。(2)低生产率的企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高生产率的企业会以一般贸易的形式扩大出口。实证研究采用海关数据和制造业企业数据,检验结果支持理论假设。中国出口企业主要通过出口比重的边际调整来最大化融资约束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得失,因此若想通过"出口学习效应"更快成长,政府应该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即松解融资约束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企业 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怡 王玉 曹利军
本文从贸易中介视角,将出口进一步分为直接出口与间接出口,使用2012年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对"生产率悖论"问题进行再次检验。研究发现,从整体出口来看,中国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直接出口企业,间接出口企业不存在明显的悖论问题,并且直接出口企业的出口率也与生产率呈负向关系。因此,本文认为要想使中国企业摆脱生产率悖论问题,主要应对直接出口企业采取相关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洪联英 罗能生
出口、投资与企业生产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是当前贸易微观领域里的最新论题。这一研究突破了新贸易理论中的"企业同质性"假设,将企业异质性纳入到一般均衡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强调个体企业特征与国家对外贸易、投资活动的紧密关联性。本文通过对这一最新成果的简要回顾,厘清了理论发展的主要研究脉络。研究表明:西方贸易理论正在发生从宏观分析向微观基础的研究转向;以生产率差异作为分析工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新形势下我国出口投资战略和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春顶 唐丁祥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学术前沿,国外对其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已有相当多的文献,但用我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实证解析并不丰富。本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计算了我国制造业分行业企业1997-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并对其与分行业出口贸易增长率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分行业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与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贸易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在因果关系上呈单向因果,生产率是企业出口的原因,而出口贸易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即不是企业生产率提高的原因;同时,仅生产率差异还不能够解释企业出口行为的全部,新-新贸易理论中需加入更多的异质性因素和变...
关键词:
出口 企业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