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09)
- 2023(1783)
- 2022(1624)
- 2021(1417)
- 2020(1159)
- 2019(2735)
- 2018(2661)
- 2017(5779)
- 2016(2993)
- 2015(3269)
- 2014(3199)
- 2013(3280)
- 2012(3094)
- 2011(2676)
- 2010(2631)
- 2009(2423)
- 2008(2264)
- 2007(1953)
- 2006(1809)
- 2005(1616)
- 学科
- 济(19055)
- 经济(19048)
- 方法(9982)
- 数学(9688)
- 数学方法(9653)
- 业(8382)
- 管理(6598)
- 农(4943)
- 地方(4365)
- 企(4204)
- 企业(4204)
- 农业(3927)
- 中国(3877)
- 税(3407)
- 财(3355)
- 税收(3332)
- 收(3316)
- 地方经济(3258)
- 学(2904)
- 贸(2765)
- 贸易(2763)
- 易(2697)
- 业经(2621)
- 收入(2290)
- 环境(2217)
- 出(2094)
- 发(2085)
- 融(2006)
- 金融(2006)
- 经济学(1851)
- 机构
- 大学(42875)
- 学院(42751)
- 济(24621)
- 经济(24381)
- 研究(16312)
- 管理(16035)
- 理学(14006)
- 理学院(13891)
- 管理学(13705)
- 管理学院(13640)
- 中国(12440)
- 财(10051)
- 经济学(9044)
- 科学(8939)
- 京(8778)
- 农(8663)
- 经济学院(8360)
- 所(8312)
- 财经(8178)
- 研究所(7596)
- 经(7554)
- 中心(7209)
- 农业(6825)
- 业大(6743)
- 财经大学(6139)
- 江(6007)
- 院(5706)
- 经济管理(5504)
- 北京(5346)
- 科学院(5122)
共检索到62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剑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problems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vity growth measurement and SNA,such as the underlying implications and the background,necessity and probability,points out the difficulties which will be met.
关键词:
生产率增长测算 SNA 结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裴棕伟 盛磊 陈垚彤
生产率是影响一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全周期和子周期两种视角,利用C-D生产函数对我国生产率进行测算并预测了未来的经济潜在增长率,研究结果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对经济的贡献率仍处于较高水平,经济呈现科技与资本双轮驱动特征;未来我国将跨越上中等收入阶段,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036-2050年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有效转换,将更加接近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阶段"战略目标,更加适应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关键词:
潜在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 C-D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剑 蒋萍
原子论是自然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一种解释物质本原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所有的物质皆由原子构成。作为关于自然界物质结构的一种设想和理性地研究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理论,它不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樊胜根
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的但比较适宜的方法测定中国农业的产出、投入和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根据新估算的农业生产和生产率增长指数,重新评价农村改革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常规方法高估了农村改革对生产和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不过,生产和生产率在改革期间仍按比较高的速度增长。本研究还发现,为了促进生产和生产率的长期增长,中国政府必须增加农业投资,因为由于制度革新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已耗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柳杨
忽略面源污染外部性的生产率分析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政策指导价值,而从非期望产出角度构造的生产率分析难以用于冬小麦生产。本文在方向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了投入产出双视角Malmquist-Luenberge(DML)指数,将环境影响纳入到生产率中,通过分析带来环境污染投入的效率可以获得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使用DML指数方法,以11个冬小麦主产区2004-2011年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时期全要素生产率(TFP)仅增长了4.41%,其中技术效率提高了3.20%,技术进步为1.17%,环境效
关键词:
环境 效率 生产率 DML指数 冬小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帮喜 赵文睿
本文对全劳动生产率(TLP)的提出、发展与测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之后在理论层面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和TLP进行了对比,并以CIP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81—2010年中国37个行业的TLP增长率和TFP增长率,比较发现,不同方法测算TFP增长率所得结果在具体数值和分布上均有较大差异,并且数据间隔时长或缺失时长的增加会导致TFP增长率的低估;而TLP的测算是以全劳动量的计算为基础,其绝对数值不会随着方法的选择和数据的可获得性而产生较大差异,因此结果更为稳健。除此之外,本文具体分析了通过CIP数据测算所得的1981—2010年37个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和8个行业大类对TLP增长的贡献率,以说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雪玲 陶洪
本文对两种常用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研究的发展进行了评述。首先总结了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增长核算法和前沿生产面法,并详细描述了确定前沿生产面的DEA法和前沿函数法的研究进展。然后总结了利用增长核算法和前沿生产面理论对劳动生产率分解的已有成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歆
1994年美国《外交》杂志第6期上发表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库格曼(Paul Krugman)题为“东亚奇迹的神话”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库格曼教授根据斯坦福大学劳伦斯·劳(刘遵义)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艾尔温·扬教授(现在波士顿大学任教)的研究成果指出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NIEs)——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省60年代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龚飞鸿 明安书
一、中国经济增长分析(1953-1995)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过3年经济恢复,整治了由于长期战争和半殖民、半封建统治带来的经济不发达,在1952年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农业就业人员占83.5%的典型农业国基础上,在当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援下,从1953年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邓肯·奥斯汀 保罗·费思 戴尔·罗思曼 罗伯特·里珀托 黄晏
环境保护与生产率增长○邓肯·奥斯汀○保罗·费思○戴尔·罗思曼○罗伯特·里珀托当经济学家们断言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使一个国家的生产率降低时,他们往往忘记了环境污染也有昂贵的代价。传统的生产率计算方法原理用通常的方法来计量劳动生产率几乎必然会导致环境保护抑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文兵
通过构建劳动生产率和TFP增长的分解方程,强调了结构转变通过劳动在不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以及不同部门间资本深化的效率差别对生产率的影响,重新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转变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以劳动生产率还是TFP作为生产率的度量指标,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的资本深化;要素再配置效率的下降,尤其是差别资本深化效应为负是造成结构转变效应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生产率 结构转变 结构红利 资本深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付一夫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跃洲 付一夫
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分解为代表普遍技术进步的技术效应和要素流动配置的结构效应。本文利用中国宏观及产业数据,在增长核算基础上将TFP增长分解为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据以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进行细致剖析。实证结果表明:(1)得益于后发优势,1978—201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整体质量较高,增长动力约1/3来自技术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结构效应的作用仅为技术效应的1/5。(2)2005年以后,中外技术差距的缩小导致后发优势逐步衰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迅速下降;而结构效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断提高,并维持了较高的TFP增长率;该趋势在二、三产业尤为突出,这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结果。(3)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所属领域和"金融与保险"、"房地产"等细分行业技术停滞或倒退却积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资源配置"逆技术进步倾向";要素驱动特征不断强化,至2014年才出现扭转迹象。宏观和产业TFP增长是未来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支撑。短期内应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将要素资源引导到技术和效率水平更高的细分行业,借助结构效应实现TFP增长;中长期则要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推动各行业技术进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金剑 蒋萍
半参数模型是参数和非参数回归模型的一种概括统一,其中的参数分量部分用于对确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而非参数分量部分则用于对随机干扰因素的刻画。Olley和Pakes最早给出了关于生产率增长测算的半参数估计方法的研究,Ackerberg和Caves对这一研究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但由于理论发展方面还不够成熟,限制了方法的实证应用。半参数方法对经济现实的描述更接近真实,随着半参数估计理论的日渐成熟,半参数估计方法在生产率增长测算领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希义
本文采用一个全新的银行投入和产出测度,利用Malmquist指数和DEA方法计算了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并计算出其构成因素的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同时定量给出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促进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因素中的贡献率。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平均4.9%的增长,尤其是加入WTO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从促进银行业经济增长的源泉来看,技术进步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有限;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促进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因素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国有银行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